“静者寿而动者夭”---宁静的心灵(五)
前段时间有留言说:近期文后没附道情,读起来有些不习惯。今天转一则读书笔记,补附几首道情(加说明)。另,今日起改《清淡录》改《宁静的心灵》,接续前文。
笔之用以月计,墨之用以岁计,砚之用以世计。笔最锐,墨次之,砚钝者也。岂非钝者寿,而锐者夭耶?笔最动,墨次之,砚静者也。岂非静者寿而动者夭乎?于是得养生焉。以钝为体,以静为用,唯其然是以能永年。(明 陈继儒《小窗幽记》)
杨子注:此养生之法。以笔、墨、砚之性,劝人敦厚养性。笔最尖锐,它的寿命,是以月来计的;墨次之,它的寿,是以年来来计的;砚最迟钝,它的寿命,是以世纪来计的。这就是“静者寿而动者夭”的道理。于是,古人总结出了长寿的养生之法。以钝为体,以静为用,能明白这一道理的,可得永年。
如果古人笔、墨、砚的比喻不好理解,那就对比一下蚂蚱、鸣蝉和乌龟吧。蚂蚱不管有没有空间,蹦跶哒蹦跶哒,活跃的不得了,成天忙得不行,到头来活多久呢?蝉也是一样,只要一爬到稍高一点的树枝上,就扯开嗓门叫个不停,能叫几天呢?乌龟,不言不语不动,龟寿谁不向往?人,还是木讷一点好;太聪明了,会折寿。《红楼梦》中贾母临终前对对王熙凤说的话:“我的儿,你是太聪明了,将来修修福罢!……”, 而在《红楼十二曲》中,有一曲专门说她的聪明与命运:
〔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红楼梦》第五回)
可叹人生,终事皆难定。谁也说不准自己的结局如何。越是显达的人,变数越大。历史规律表明,太聪明的人,不光活得累,而且结局都普遍不如意。可是世人为什么都极力表现聪明呢?唯恐别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可见真糊涂的人,还是多数。通达如曹雪芹者,有谁?
示聪明,易;行木讷,难。
道情两首,报告一下近况:
午后独坐,五老峰横满卧窗。风水学上讲明堂有水,于是盘点一下能看到的四片水,两咸两淡:左看沙坡尾古厦门港、右看白城沙滩,这两处是海水;往前看是南普陀寺的荷花池,清晰可见。往下看是演武池,据说最早是郑成功演练海军的基地,现在已有点小了,放不下军舰,但与其它三水相衬倒是合适。由于不再属于海的一部分,我估计岁月、雨水可能慢慢将其淡化了吧;四水齐在眼前好几年了,映在心里,就是在这一瞬间。
《风水谣》
高楼独坐望青山,
此时云层此时天;
半池荷花随意绿,
一曲流水信手弹。
笔下道情写生意,
车马滚尘不相关;
身处闹世独守静,
情如止水心如莲。
明堂四池相接续,
环抱有情风水湾;
青龙白虎侍玄武,
朱雀横卧是案山。
道本潜佑经年困,
顿悟只在一瞬间;
最爱无形偃月炉,
不言不语已成丹。
YZ.2021.7.16
听说有一个古村落,在明朝时期,里面住满了隐居的高人,他们每天忙于炼制丹药,不问世事。附近的村民有什么疾病,都过去讨一粒丹药服了就好了。渐渐的传开了,官吏开始让他们定期供应丹丸,而且定单量越来越多。有一日,官兵们如期来取丹药,快到时,那个村落顿时被大雾锁了,谁也进不去,只远远的看到一团烟雾。官兵们以为迷了路,找来附近的村民打听。突然,人们看到一队神仙飞升而起,到天上去了。然后村子就不见了。还有人说边上几个小山头原来没有,神仙们飞升当天,从他们口袋里落下几粒仙丹化成的小山包。
由于讲故事的人说的地点非常确切,猎奇心理促使我翻阅文献查找此地的相关记录,同时四方托朋友打探。终一日,几位朋友陪我去寻找那个古村落。
一路蜿蜒曲折,古道依稀可见。带路的村民,走在前面用木棍打路,左扫右扫,一是要拔开荆棘,二是为了吓走可能的蛇或其他野生小动物。后来终于到了一处荒凉的旧村落。房屋都基本不存了,但依然可见轮廓,杂草丛生,但又感觉生机盎然。一处荆棘密锁的地方,引起我的注意,从周围植物的生长情况判断,应为炼丹炉所在地。旁边的石墙上刻有一些零星的字迹,模糊难辨。似是道家内丹暗语,但此处又为外丹基地,所以一时破解不得。
根据地形图推测,中央偏左的地方应该有个丹井才是道家风格,但怎么也找不见。一位大胆的村民,用棍子掀开了一大片杂草,果然有个古井,八角的。他扔了一块石头下去,居然听到了声音,还是活井。让人激动而又心酸。环顾四周,风水倒是从未见过的上等绝处。沿着井,恭敬地洒了一瓶自酿的药酒。回。简记如下:
《访神仙村》
青山复青山,丹山云接天;
世人忙功业,我自访神仙。
道路唯艰辛,地孤石也寒;
传奇今尚在,神迹亦宛然。
行至古村落,残垣断相连;
荆棘锁炉迹,荒草覆玉泉。
忆昔鼎盛时,仙家忙练丹;
欲得丹一粒,须凭药三千。
丹方呈天书,寂寞写心酸;
此间必有道,道玄不外传。
有情天不老,无恨月恒圆;
一朝是千古,一眼是万年。
众仙何飞去,留此空桃源;
而今我独立,墟上思残烟。
《思古人》
举此一樽酒,怅然思古人;
古人居此地,美奂复美伦。
行观蝶绕花,坐看风卷云;
斜阳正归处,独望自出神。
YZ.2021.7.16
古代,有老年痴呆的人,不多,鲜有记载。倒是老来装糊涂的智者比较多。比如司马懿,为了不引起曹家疑心,装成老不中用的样子,传了神。现代老年人的糊涂,可不是装的,除非他是从政的。数据显示,现代人确诊阿尔茨海默病(AD)的人,比例越来越高。
为什么现代人会那么多的老年痴呆症呢?查了下相关资料,最不容易得老年痴呆的群体:一,农村的老太太,活着的每一天,都在体力劳动;二,麻将爱好者,八九十岁了,算牌机灵得很。于是推测大体原因是:劳动和思考。
虽然还在年轻,但经常看到老人在养老院的凄惨晚景,不免隐隐担心。进了养老院,本不痴呆的,也慢慢痴呆了。思维也有传染性。所以,没有条件天天劳动的人,应该努力地思考,防痴呆。其实,很多中年人就开始记忆力下降,思维缓慢了,应该引起重视。趁着还有思考能力,越早给自己制定一个锻炼思维能力的项目,越有助于健康长寿。年轻时,不要轻言说自己不想长寿。人,越老越怕死。中国人,佛道信仰者,还好些。儒家文化信仰者,一过七十,很忌讳谈死。特别是七十三和八十四两个年纪,简直就是老年人心中的坎儿。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有些老年人当成心里魔咒,自己吓自己。只因孔子活了73,孟子活了84。一般人认为自己没有圣人有功德,所以一到圣人的寿命,就担心异常。其实,根本没必要担心。但老年人为什么忌讳谈死?因为害怕。怎么才能破解呢?仙、佛、神等信仰,都可以。以后有机会专篇介绍相关古籍。助你活尽天年!(即至少120岁)
每天早上起来,都会胡思乱想一番,自以为:思考。记录一下今天的过程,透露一点道家生活的小日常:
晨起帘开,青山依依。放眼窗外,山、海、城、云、天,与昨日无别。于是发呆。无论昨天如何精彩,天,还是会黑;无论黑夜有多长,天,还是会亮。人间事,也是如此吧。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渺小到不值一提;人类的智慧在大自然的规律面前,更不值一提。那些自以为人定胜天的人,早已消失在大自然的尘埃里。到底是谁在操持着这个世界?到底是谁在决定我们的生死?古人说,想明白这些,便是得道之人。想不明白的,也有助长生。YZ.2021.7.20
《晨起》
晨起独望山,缓缓升云气;
聚散谁操持,云水空如碧。
仰观窥天象,俯察知地理;
万千变化间,众相共归齐。
造化如鼎炉,混沌配坎离;
万物皆有尽,唯情深无底。
有情生不止,命转可再期;
留得青山在,浮云总可依。
衰从最盛时,强自弱中起;
胜败本无别,大化运太极。
得意勿矜矜,失意勿凄凄;
须知人间事,阴阳互轮替。
此心若清静,四座春风起;
悉知大道者,荣辱俱不迷。
杨子 2021.7.20 于厦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