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不愿弟弟向奇才学习,我们也不必让孩子向学霸看齐
为了弟弟们读书的事啊,曾国藩真是操碎了心。
很多家书里,他都是谆谆教诲,把自己的一些经验告诉他们,期望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在我看来啊,他最厉害之处,也最值得现在父母们学习的地方,在于:
晓得弟弟们到底是块怎样的料。
(料)
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二月二十日的信里,他告诉弟弟们:
现在我的朋友啊,越来越多了,有“讲躬行心得的”,有“穷经知道”的,有“讲诗、文、字而艺通于道的”,有“才气奔放”的……
他最佩服的年轻人辈,是比他小13岁的黄彭年。
他写道:
英气逼人、志大神静,则有黄子寿……近作《选将论》一篇,共六千余字,真奇才也。
子寿戊戌年始作破题,而六年之中遂成大学问,此天份独绝,万不可学而至,诸弟不必震而惊之。
他隆重地向弟弟们介绍了这个奇才,还说,人家那天份,牛逼得要死呢,你们千万不要震惊啊。
可见,他想到了,弟弟们肯定会很震惊,因此,提前打了预防针。
弟弟们的震惊在于:
一、哇,京城果然人才多啊,连我哥哥都羡慕他的才华呢;
二、呀,老大哥肯定会要我们向他学习,这可如何是好啊。
(清朝老照片)
不过,虚惊一场。
震是震了,惊却不必。
曾国藩接着写道:
予不愿诸弟学他,但愿诸弟学吴世兄,何世兄。
很多人都觉得曾国藩愚钝,结硬寨,打呆仗,从他的书信里,我们可以知道,在他还没成名的时候,对于这一点,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不但自明,而且有识人之明,他对弟弟们几斤几两,十分了解。
因此他才说,我根本不愿你们学他——他的潜台词时,我根本不指望你们能学他——但,吴竹如,何子贞,是值得学习的。
吴世兄“现亦学艮峰先生写日记,言有矩,动有法,其静气实实可爱”。
何世兄“每日至朝自夕总在温书,三百六十日,除做诗文时,无一刻不温书,真可谓有恒者也”。
这人啊,智商不够没关系,关键是要自己也明白这回事,并且勇于改变自己,“有识有志有恒”,勤就能补拙。
中国状元那么多,出将入相的有几个?
战争年代我们不说,王朝承平之时,真正的台柱子,绝大多数,都是考得一般的。
(天才成庸才)
天才般的聪明人,总是少数,绝大多数,都是普通人而已。
父母们当认清孩子的层次,不要把希望当现实,觉得他们是学霸,不要把自己完成不了的事,变成孩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普通人不必好高骛远,定个可以实现的目的,坚定地走下去,照样能够成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