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教案,应当成为教师的自我追求
本该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的教案,却可以在网上花钱找人代写,享受“量身定制”服务。月销数千单、零差评的店铺不在少数。近日,北京有教师向媒体反映教案代写乱象。(《北京日报》6月6日)
有需求就有供给,有买方就有卖方。市场经济下,花钱买服务本无可厚非,但花钱让人代写教案就有点说不过去。
写教案本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教师不写教案或没有教案是绝不允许进课堂的,这是教师职业规范的基本要求。写教案是教师对备课活动和过程的总结与提炼,是为教学工作做好规划与设计的蓝本。同时,写教案也可看作是教师对教育葆有最基本的敬畏之情。教育是神圣的,教学是崇高的。我们可以容许教师在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上有高低之分,但不容许教师在教学中行投机取巧、弄虚作假之事。
教育最怕“认真”二字,但也最忌讳“虚假”之事。态度决定高度,思想决定结果。一个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塞责,可从写教案上略窥一二。现在,论文可以代写代发、学生作业可请他人代批,教案可由他人代写,教师还有什么活可干?如此,教师这个行业果真要消失了?
代写教案击穿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是对教育的亵渎,对正常的教学生态形成了挑战。
关于教师写教案,教育界的一些大咖都曾忠告过我们。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备课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显性备课。所谓显性备课指的是写教案。教案一定要写,但不要拘泥于形式。我所记下的东西都是重要的东西,以防忘记。
试想,特级教师都在写教案,何况我们普普通通的老师呢?教师的教学功底再深、教学能力再强,教案还是得写。教师的专业要求“不能打无准备的仗”,教师写教案,做到腹中有书、心中有数,方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不然,满嘴跑火车、东拉西扯,一堂课凑合上下来,其效果可想而知。
不过,特级教师张祖庆拷问过大家,“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有多少教案是无用的”,指向另一个反面即事实——“有多少教案是有用的?”一语中的,勾起了广大教师强烈共鸣。
说教案无用,当然教案也有用。多是用来应付检查和评比的,看教案环节齐全与否,数教案页码几张,形式上是否干净美观,等等。至于它是教师本人书写还是他人代写,能否实用、是否有效,就不再过问。
课堂是生动,教学是灵动的,教育是智慧的。作为课堂教学预设底板的教案,也应该与时俱进,应该渗透进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贯穿起教师对教材富有个性的解读,融入进教师对学生、对课堂艺术的对话与想象。而机械、教条、形式主义的教案,成了戴在教师头上的枷锁。这样的教案自然华而不实,也无用、无效,解放教师的手脚,减轻教师的负担,必须要在写教案上“做手术”。
教育是事业,需要教师的执着、求实、奉献与敬仰;教育是艺术,需要教师的创造和创新。教育教学是有要求、有规范、有标准的,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写教案、写好教案。然而,教无定法,因材施教,所以教师写教案绝不能用统一的形式、标准的格式、僵硬的模板去束缚教师。代写教案之所以出现、有市场,关键是教案不能真正成为教案;教案成了管理上的一个符号,倒逼着教师想法设法去弄虚作假。显见,教育制度管理的严格要求与教师行业的个性特色必然有冲突,有矛盾。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恰当、关键的点,消弭隔阂、平衡矛盾,重新唤起教师对教育的信仰、对教学的热情,这是当下化解“代写教案”的机遇和武器。
让写教案不再成为教师包袱,让教师所写教案成为教师个人精心创作的作品、变为哺育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成长的营养、化为教师教育教学艺术提升的灵魂,从而拒绝由他人代写教案、延伸到拒绝代写论文、代批作业,等等,这应当成为教师的一种自我追求,需要我们共同去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