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专栏】屈建修:《霜天晓月・冬至》
霜天晓月・冬至
屈建修
胜寒冬至后。长夜逢短昼。窗月难言催岁,生茶煮、遇香诱。
九九。更拟手。腊梅开左右。一念唇红非小,君研墨、赋诗就。
【知识链接】(1)霜天晓角:双调四十四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元高拭词注“越调”。张辑词有“一片月当窗白”句,名《月当窗》。程垓词有“须共踏月深夜”,名《踏月》。吴礼之词有“长桥月”句,名《长桥月》。
(2)冬至: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3)冬至祭祖: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时至今日,冬至成为世人哀悼失去亲人的重要祭日,人们通过给死者烧纸钱、送寒被,点心灯,寄托无尽的哀思,希望天堂的亲人安息,祈祷家族兴旺子孙平安!同时,因为这些仪式礼节具有参与性、严肃性、规范性和神圣性,所以客观上有着良好的社会教化功能,不仅强化了宗族、家族成员之间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而且也成为促进一乡一村安宁、团结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传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时,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后,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原来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很多。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是总结汉代300多年临床实践而成的,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 分给乞药的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老百姓从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人们称这种食物为“饺耳”、“饺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纪念张仲景开棚舍药和治愈病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