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乞丐里的“祖师爷”,孔子找他借粮后,读书人留下一个两千年的传统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古今中外】

乞丐里的“祖师爷”,
孔子找他借粮后,读书人留下一个两千年的传统
姓许名凡实不凡,范丹老祖把家传。
天下欠帐要不完,我不上门人不还。
    谈到乞丐的祖师爷,大部分的人都会想起这金庸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所刻画出的人物:洪七公。但是,说到底,也是个虚构出来的人物。不过,在历史上,倒是真有这么一个人,被奉作是乞丐的“祖师爷”,而实际上,他却不是个乞丐。
    这人便是范丹,是东汉时期的一位名士,在历史上,被赞誉为“中国古代的廉吏典范”。如前文的小诗所吟唱的一般,这范丹,总是把自己的钱财粮食给借出去,帮助他人度过艰难,但是,基本上都不会上门去问,只等他人亲自还回来,若是不还,他也不会去逼着人家要。关于范丹,其实历史上所传下来的故事有好几个不同的版本,而今日我们要说的,便是范丹和孔子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却影响了后世两千余年。
    孔子是位思想大家,在离开鲁国后,便开始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儒家思想。《明史稗史》中有记载,孔子在周游列国的期间,收了很多的学生,整个队伍的儒雅之气,看起来是相当气派。不过,这一路,并不是那般顺畅,走到陈国和蔡国交界处时,却遭遇了两国的激烈对战,使得他们无法继续前行。这下,停滞的时间久了,问题便也就跟着来了,其中,最主要的便是没有粮食可以支撑接下来的行程。
    在困窘之际,孔子只好派自己的弟子出去,找当地的老百姓借一些粮食来吃,但是,可想而知,在当时,这老百姓哪里会有多余的粮食,在战乱之下,自保已是难得。因此,每次派遣弟子们去借粮食的时候,最后基本上都是空着手回家的。最后,孔子在一个路人的口中得知,这附近有个叫范丹的乞丐,存了很多的粮食,人很好,就是脾气有些古怪,兴许可以一试。
    孔子的弟子中,公治长便自告奋勇前去,但是在登门后,却被范丹给出题难住了——“什么多来什么少,什么喜来什么恼”。这范丹可是说了,如若他出的题没有答上来,这粮食便就不借了。最后,孔子只好亲自登门拜访借粮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后, 便答道:“小人多来君子少,借账喜来还账恼。”这话一出,正是戳中了范丹的心窝子,最后借粮成功。范丹拿着竹筒给孔子倒了整整一竹筒的米,倒出来竟然有一大袋,靠着这些米,孔子和弟子也度过了难关。
    次年,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背着两袋小米前来还粮,范丹依旧拿出了之前的那个竹筒,但是,孔子的两袋大米倒进去,竹筒还是不见满。这下可好,当初借的就是一竹筒,现下不够。孔子也美得办法,于是说:“您放心,这次我没还上,但是之后我定会还上。如果最后我还是没能还够的话,那么,我的弟子们会替我还完的。”范丹也回答:“既然这样的话,往后,我这债,便由我的弟子们去收了。”
    这孔子的弟子,在古代的时候,但凡是个读书人,那便算是了;而这范丹的弟子,便是那天底下的乞丐。所以,后世,乞丐去找读书人乞讨的时候,这读书人是不能拒绝的,倘若是真的帮不上,也会以礼相待。
    你说说,这范丹,当初是不是故意给孔子下了一个圈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