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书缘 只因有你
千里书缘 只因有你
——记录我和女儿的读书之路
文/王晓平
初中上学那会儿,好羡慕那些带着一副学霸标志眼镜的同学,好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酷酷的、帅帅的“眼镜”行列中的一员。好遗憾,这个愿望直到现在都未能实现。
我,单眼皮、睫毛不长、眼睛不大,可这也竟然成为些许人羡慕的对象,只因我不用戴眼镜,不用遭受因为眼镜带来的种种困扰,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我曾经不爱读书,只顾专心完成我的学业。课堂上把课外书藏在书桌下偷偷瞄,晚上熄灯借着手电筒的亮光躺在被窝里悄悄看……这些事情我从来没做过,尤其是同学们热衷的武侠小说、世界名著等,我更未涉猎。
上了师范,面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学识渊博的同学们,顿感胸中无墨的苦恼,可仍然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那会儿,读书纯属个人爱好,完全没有硬性要求。
忠实的听众
开始真正的读书是我已为人母,手捧《安徒生童话》,读给躺在被窝里准备入睡的女儿。女儿不知何时已进入甜蜜的梦乡,我却还在为小人鱼儿而悲伤不已。
因为女儿,从此我与书结下了不解之缘。
《格林童话》《365夜故事》《成语故事》……一本接着一本读给女儿听。一段时间后,女儿已不满足于我的照本宣读了,还得自己创编,于是,儿时记忆深刻的《小马过河》上演了一次又一次,先不说女儿已严重抗议了,为娘的我也自惭形秽。于是更多的闲暇时间,我就埋头去书中寻找那些易记、有趣、女儿又易懂的故事素材,以便灵活自如地应对每天晚上我那忠实的小听众。
女儿一天天长大,对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有时候正当我胡编乱造起劲时,她会冷不防问一句“大灰狼为什么就能认得小红帽外祖母家?”“神枪小猎人为什么不多写一张字条?”……诸如此类的疑问让我防不胜防,以后在准备故事的同时,我还得绞尽脑汁去设想她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我该用书中的哪个知识来应对。我是妈妈,还是一名老师,我可不能破坏了在孩子心里的美好形象。
就这样,我爱上了读书,每天陶醉于书海拾贝的幸福时光。
可爱的书友
转眼间,女儿已上四年级了,在我的影响和带动下,她也爱上了读书,并已完全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米小圈上学记》、《笑猫日记》……,她有了自己喜爱的系列丛书,每天,我们娘俩各自手捧自己心仪的书籍遨游书海的时候,是一天中最幸福的时光:米小圈在学校里快乐又烦恼的生活,常常逗得她哈哈大笑;《平凡的世界》书中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读着读着,仿佛自己就是书中的一员,忘了吃饭,忘了睡觉是常有的事。
每当遇到有趣的情节,我们总不忘分享给对方;每当遇到有个性的人物时,我们总不忘谈自己的看法;每当读完一本书,我们总不忘总结自己的收获。
读书也如谈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随着她年级的增高,阅读也该提上一个层次了。听说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草房子》不错,我就买来推荐给女儿,她表示愿意去读。可没读几页,她就觉得索然无味,密密麻麻的字,基本没有插图,这与她之前读过的那些书没法比,这可怎么办?我尝试过我来读之后讲给她听,从而激起她的兴趣,可发现这个办法根本于事无补。
说到这,要感谢我最钟爱的节目《朗读者》。中央电视台第七期以“告别”为主题的《朗读者》邀请到的嘉宾就是曹文轩。“闺女,赶紧过来!”,原来《草房子》一书中的小男孩桑桑和校长桑乔就是曹文轩和他父亲的原型,书中的故事就是曹文轩的亲身经历:14岁那年曹文轩生了一种怪病,脖子上生了一个肿块。城里的医院诊断为不治之症。父亲背着他四处求医,他以为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此后很长时间,曹文轩一直在想象着到时怎样和家人告别。最后父子俩去了上海,一个老大夫确诊,只是淋巴结核,会好起来的,父亲再一次泪流满面。节目里曹文轩朗读《草房子》节选献给父亲以此来怀念父亲。
一段深情、感人的朗诵过后,闺女迫不及待捧起《草房子》,就这样,她爱上了《草房子》,爱上了曹文轩的一系列书籍:《马戏团》《青铜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红瓦黑瓦》《细米》《根鸟》等我都给她买来,在这个可爱书友的影响下,这些书我也都一一品读了,同样的一本书,有时我们娘俩竟会有截然不同的见解,真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竞争的伙伴
不知不觉,我坚持读书已有十余载,不能说博览群书,可读过的书也算不少了:引领教师成长的专业书籍、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武侠、科幻小说、古典名著等。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它是巴金控诉封建家庭的力作,透过高觉新悲惨的遭遇来表达凡是顺从旧观念而活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觉新的软弱屈从害人又害己。
女儿也不甘落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像《狼王梦》《斑羚飞渡》《第七条猎狗》《最后一头战象》《野犬女皇》等,她都一一拜读,还有经典名著、励志类书籍、儿童幻想小说等,她阅读的书,数量完全不在我之下。
现在她已上初中了,学业明显比小学繁重,用来读书的时间也明显少多了。我就对她说,读书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哪怕一天只读一页,重在坚持。并且我们约定,每一年结束我们要比赛谁读的书多。
我能看得出来,她怕落后于我,当然我也不能落后哟。不过说实话,现在她的阅读速度可比我快多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本《创业史》,我俩同时起读,两个星期她就读完了,而我只读三分之一不到,闺女还安慰我说:“妈,可以理解,因为你还有三个读书会的任务。”这根本不是理由,难道闺女没有繁重的学业吗?我输得心甘情愿,心服口服。
读书,陶醉于墨香之中,感动于情节之内,的确是人生一大乐事、幸事。千里书缘,只因有你——我的女儿,感谢有你,希望在未来的读书路上,我们携手走向更远。
作者简介:王晓平,繁峙县逸夫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