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体书法——40种篆书之二
百体书法——40种篆书书体之二
郭 谦
第十一种篆书:中山王篆
中山篆,是当代新产生的一种篆书。它的起源是当代考古的新发现。1977年考古界发掘了战国时期中山王墓,墓中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及玉器,其中有铭文之器50余件,而尤以镌刻着长篇铭文的中山王方壶、大鼎、圆壶等所谓“中山三器”最为人注目。三器铭文时间比小篆早近百年,字形修长优美、圆润流畅,书体风格与此前的甲骨文、金文,此后的小篆等皆大异其趣。此次发掘引起了历史、考古、古文字学界浓厚兴趣,迄今已发表论文30余篇。中山器铭文字体作为战国文字之一种,可归属于“钟鼎文”、“金文”、广义的“大篆”与广义的“古文”等古文字范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著名学者徐无闻、陕西学者马可仲、河北学者张守中、程雪莉、米勤练等学者、书家相继对中山王篆进行了探索性书法实践。2017年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组织了“中山篆书法篆刻邀请展”大陆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及台湾地区、日本(大浦舟人)的328位书法篆刻家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展览共展出书法作品123幅,篆刻212方,参展作品还有青铜、木雕、刺绣等多种表现形式。
“中山篆”书体的开拓价值和意义在于,它将中山古国的出土文字引入书法领域,为我国书法天地增添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极富美感的新书体。
(中山王方壶图片,拓片)
(郭谦中山篆书法作品)
第十二种篆书:鹤书篆
鹤书篆,古时常用于招贤纳士的诏书之上。南朝《昭明文选》中孔稚圭《北山移文》说:“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其书法特点是,主笔画鹤头,其余笔画组成鹤身,其中竖写的一笔或两笔拉长成鹤的长脚,字如画,造型优美。当代书法家周世杰、郭谦擅长。
(郭谦鹤书篆书法作品)
第十三种篆书:梅花篆
梅花篆,是古代篆书的一种。因为“梅开五朵”,有人以五朵梅花之形,创作五个字一组的梅花篆。另有一种梅花篆是以花朵加梅干的梅花篆,这种篆书并非是篆体书法和梅花画技的简单合成,而是将这二者的特点经再创造后有机地融合,使之形成苍劲浑厚、古朴典雅、造型别致,独具匠心的书画特点,使其更具有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而成为馈赠之佳品.
(郭谦梅花篆书法作品之一)
第十四种篆书:坟书篆
坟书篆,又称坟书,最早出现在春秋晚期侯马盟书和温县盟书中,两汉的简牍牌署上也有用之。横粗直细,方折结势与汉篆相近,篆中有楷,双体结合。书法特点似运刀如笔,镌刻神巧,笔画劲利,似锉似刀,粲然有趣。
(郭谦坟书篆书法作品)
第十五种篆书:草篆
草篆,是明代赵宦光所创的一种篆书。它以草书笔法书写的篆字,侧锋运笔,少了圆转萦曲,多了方折刚劲,金石气充盈,使书写的灵性得以清晰呈现。当代不少书法家如上海韩天衡等人都在实践这种篆书。
(郭谦草篆书法作品)
第十六种篆书:蝌蚪篆
蝌蚪篆,科斗篆又名蝌蚪文、蝌蚪字、蝌蚪书,指科斗文字。为我国远古字体之一。特点:头粗尾细,形似蝌蚪。笔势上起笔处粗,收笔处细。
(郭谦蝌蚪篆书法作品)
第十七种篆书:穗书篆
穗书,据传炎帝神农所创。唐书法家韦续《墨籔》中说:“二、炎帝神农氏因上党羊头山始生嘉禾八穗,作八穗书,用颁行时令。”穗书的书写特点是:字形结尾部似有垂穗悬挂。
(郭谦穗书篆书法作品)
第十八种篆书:转宿篆
转宿篆,这种书体的特色是在篆字笔画上饰以三星,呈莲花未开之态。元郑杓《衍极》卷二《书要篇》刘有定注:“转宿篆,宋景公时,荧惑缠于宋野,景公惧而修德,荧惑退舍,国富民康。于是司空子韦作转宿篆,像莲花未开形。”
(转宿篆书法-紫气东来,风调雨顺--)
第十九种篆书:童首篆
童首篆,汉代出现的圆体字,又谓“孩儿面”,即有点像小孩的面孔。明清时摹印多用此书体。搞书法创作首先要用一些技术手法解决一个个“椭圆图”,便于在“椭圆图”内快速写字。该书体的结体,很多笔画也与上方大篆相似,反复折叠,盘旋屈曲,随形而书。
(孙秀枝《百体千字文》中童首篆书法)
第二十种篆书:规矩文
规矩文,相传是宋代陈抟所创。这种字体特点是内方外圆,有规矩的图形文字,在明清古家具、服饰中最常见。书写时,可以在底纸上画好一个个圆圈,放在宣纸下,创作时随圆而书。与童首篆不同,不需要划圆圈,写出圆体字。明代“聊城七贤”之一赵维新曾有此类中堂书法作品流传于世,清代慈禧太后有一张照片,服饰上也布满了团团规矩文书写的“寿”字。
(明代“聊城七贤”之一赵维新书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