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

前段去了南昆山的十字水生态度假村,看到了下面的环境和房子。欣赏开发者的眼界和耐心。竹桥获得的若干殊荣属于技术层面和视觉审美层面,竹桥似乎更容易被当做谈资,而屋顶形式与地域性的实际契合度还需要深入调查。

除了空间和环境,被触动到的是屋顶底面白色材料上自然而然的霉点,感受到这里的生物和建筑在共同经历生命周期的那种状态,展现了地貌、生物、人、人造物、空气之间回到最初状态下的平等、共生、循环。如果借用“生态”去描述,源于自然的材料只是生态的一部分,判定生态首要的应该是可见的生命历程---材料和外界之间的化学反应,这样说来即便是混凝土也可以是生态的。时下材料技术和建筑是另外的策略:孤绝于环境的机器。 首先材料必须具备隔绝外界侵扰的耐久性,其次依据人为构想的空间、管道和设备系统图组装耐久的建筑,最后启动建筑,启动与外界生态系统的连接。虽然这种策略基于人群和自然之间的平衡,但过于坚挺的表皮至少是弄混了室内与室外的差别(室内属于人,室外不是)。在这里,人和材料的惰性被不断地放大,人和材料的循环周期被刻意的拉长。完全有理由把目前的若干不完美归结为技术局限,也可以畅想未来技术实现的完美情境---有生命体征的机器。不过,最关键的依然是人本身,对于一群满脑子机器逻辑,满脑子控制欲的人来说,他们和自然又会有什么实际反应呢?更多作品欢迎访问小程序:稻子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