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货币局制度的资产负债特征
货币局制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呢?
从历史源头来看,它是当时金本位的一个变种。金本位本质上就是政府规定了货币单位与黄金之间的数量关系。这种规定包括两种规定,一类是单位重量值多少英镑或者美元,比如说一盎司黄金价值多少多少美元,另外,也可以规定一美元含金量,也就是单位英镑或者美元的含金量,如一美元是多少多少克黄金。这两种方式只是数量关系上颠倒一下,这是典型的金本位对黄金数量的规定。我们通常说金本位它的典型特征是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三个自由
政府规定了黄金的单位货币的黄金含量以后,政府也就相当于做了一个承诺,无限制地按照这个价格买进或者卖出黄金。那它跟货币局又有什么关系呢?应该说在金本位最典型的时候,中央银行制度远未成熟。在当时金本位条件下,发钞的机构不是中央银行,甚至那个时候中央银行这个词都还没有出来。当时发行现钞的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各家银行都可以发钞,此时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是民众集中兑换黄金所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比如老百姓拿着各家商业银行发行的现钞,他可以去向发行银行去兑换黄金,如果能够兑换,它的币值就稳定,反之,如果这家发行银行无法兑付,那就会存在风险了,这就会引起挤兑。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商业银行的主要资产之一是黄金,在黄金储备的支持下发行现钞,同时现钞(banknote) 按规定可以兑换为金币。各家商业银行的资产方的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黄金,在资产方他有黄金,当他的负债方有bank note的时候,老百姓拿着这个bank note来这家银行兑现的时候,这家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同时下降,所以我们说这个发钞行,发钞行(Note-Issuing Banks) 负债方的现钞账户与资产方的黄金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如果他的资产方的黄金,占他负债方现钞账户的余额比重太小的话,那么老百姓就会担心这家发钞行,能不能有能力兑付黄金,有可能就会造成挤提了。何谓挤提?现钞的持有者用现钞兑换黄金。导致发钞行资产方黄金下降,这家银行的黄金一旦枯竭了以后,这家银行就要破产。
从本质上看,为什么他的负债方的现钞科目会增加,本质上是由于他资产方的除了黄金以外的其他科目大规模增加。原因:由于我们通常说的信贷膨胀,导致现钞发行过多(发钞行的黄金资产占现钞发行余额比例下降过快)。根据会计学的原理,资产增加,负债同时增加,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由于信贷资产的快速增加,就导致他现钞发行增加以后,最后就会面临着这个风险。为了规避这种风险,人们结果发行了一种制度就叫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专门从事现钞发行的机构,为了保证你这个资产,你的现钞能够完全兑付,我就规定你的资产方就只有黄金或者只有外汇,其他的什么资产都不允许有。发行的现钞均按要求以固定的汇率兑换成钉住的外汇,改变这一固定的兑换比率,程序复杂,资产方主要是“外汇储备”,负债方主要是“储备货币”。所以我们说,如果说货币局制度跟中央银行制度有所差异的话,你们就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去理解。在货币局制度的资产方,就只有黄金或者外汇,在负债方就只有现钞科目。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我们就把这种资产,具有这种特征的资产负债表制度,就叫货币局制度。
货币局制度即使到现代社会,很多国家也有这种实行。比如香港,现在的香港,1983年10月实行的联系汇率制度,钉住美元。香港的这种联系汇率制,就是货币局制度。不光是香港,在欧洲、保加利亚也实行过,还有其他的许多国家也实行过这种货币局制度。在美洲的阿根廷曾经也实行过货币局制度,它实行的是货币兑换制度(2002年已经 取消)。
所以说,货币局制度既是一种货币发行制度,又是一种严格的汇率制度。到现代社会,我们又把它看成一种严格的汇率制度。因为当局需要严格的按照它的现钞Banknote与它所承诺的外汇之间的比例去兑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