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终究还是人
读《庄子》杂篇
寓言
人,终究不能超脱世俗而独坐寒宫,孤芳自赏,还需要一头扎进那炊烟袅袅的烟火人家去亲自体味活着的五味杂陈。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痒点",只要你触碰到了这个点,就会钩起他无限的痛,好像"乐"在这个时候故意逃避了,专门打盹,对你的痛不闻不问。正如叔本华说的人活着欲望被满足了,我们会觉得无聊,欲望满足不了,我们会觉得痛,总之,人类就在痛和无聊中周旋和麻木,似乎人活着快乐和幸福是一件特别奢侈的事。
人生在世,我们必定要经历几个不可能躲过的点,比如死亡,就是一个看似令人哀伤的痛点,但是对于寿终正寝的人们来说,死亡何尝不是一种永恒的休息,何尝不是这一世平静的放下。
活人一旦吐出最后一股气,就彻底告别了娑婆世界,究竟你的灵魂去往何处,其实谁也说不清,正因如此,才出现了众多门派对于灵魂归处的一个演绎。
听梦参师父讲《金刚经》时说:"死了,死了,死了也了不了。"有人说,人一旦死亡就万事大吉,一了百了了,其实,用佛家的话说,你的罪没有受完,业障随行,下一世依然还要受苦,直到苦受尽了,灵魂才可以安住,才会归零而进入下一个轮回。
我经历了母亲在我们兄弟姊妹面前吐出最后长长得一口气之后就再也没有呼吸和心跳了,我对死亡是有感触的。我想,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活出自己的模样就如蝉脱下壳,蛇蜕下皮,黑夜一过就是天明,寒冬过去春天来临般有你没你一个样,甚至你的过往都不曾留下一丁点影响,那还是我们自己没有努力让自己活的精彩,当然你不能怪怨任何人,因为双脚在你身子上长的,和别人毫无关系。
子女在面对父母离开我们这件是上,也不用刻意用痛苦个悲哀去折磨惩罚自己,因为亲人阅尽了他们自己人生的繁华和造化,在旁人看,他们好像还有无尽的福没有享受,无尽的妄念没有成真,旁人为他们遗憾和哀叹,而已经唐倒的我们故去的亲人,他们会很平静地面对离去,就因为他们已经走完了他们本该走的路,他们不会觉得遗憾和挂念了。
对于我们活着的后代来说,其实也不必要刻意去悲伤和痛苦,不要被世俗的传统和眼光封住自己自由支配的心,非要随大流跟潮流,感觉不随顺时代和固有的习俗就不是地球人了,其实大可不必!
《庄子.寓言》中提到曾子第二次出仕时,心境与前一次有变化,他说:"当年双亲在世时我做官,是虽然俸禄没有现在多,但是我心中感觉那时快乐,而现在没有那时快乐。"孔子说:"曾参的心已经被利禄所牵累。那些无所谓牵累的人,哪有会这般哀伤呢?三釜、三千钟的俸禄在他们眼中,就像是从眼前飞过的鸟雀蚊虻一样。"
曾子还是和我们一样的俗人啊,他父母在世,虽然他俸禄不多,但还能和父母一起分享他光宗耀祖的为官之福,而当父母亲去世以后,即使他升官增加了俸禄,但是也感受不到俸禄带给他的荣誉感了,因为他不能在父母面前彰显他的出息了。
曾参终究是人不是神,还达不到无牵无挂,纯一静守的境地,不能把俸禄的多寡看似粪土和眼前飞来的鸟雀和蚊虻。毕竟俸禄那是真金白银啊,它可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硬货和利器"啊!毕竟我们生活在土地上,并不是乘着阴阳二气随心飞扬的神仙。
(感谢千之老师为本文配图)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