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村落】——太乙宫街道太乙宫村

献给即将消失的村落文化

位于西安市正南,太峪沟(秦岭北麓七十二道峪之一)口,是一个山清水秀,以农耕生活为主的小山村。3个村民小组,121户,469人。郭、姚、左姓为三个大户,人口占全村三分之二。另有赵、张、付、王、屈、杨、郑、宁等姓氏。

新中国成立前地图上称太峪口村,里面有西岔村、杏园村、正岔村和水湫池等5个自然村,出山口与四皓村、沙场村相邻。该村是上翠华山地质公园的必经之路,二组还有“二道汤房”“赵家坡”之称。

抗日战争时期,西安中正中学来太乙河西建校,新中国成立后做过解放军休整的兵营,1968年兵工206研究所来此征地、建厂,第一枚人造卫星上天的火药在这里组装。此处现为翠华山庄。

新中国成立初土改时定成分,60多户只有一家富农,不到10户中农,其余全是贫农,主要靠种地和农闲上山砍柴度日,半年糠菜、半年粮是群众真实生活写照。1962年自然灾害,少吃没穿。1965年食堂化解散。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社会秩序受到很大影响,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1969年建厂局,征用大量土地,长安水泥厂来太乙村招工225人后,基本稳定了村民的情绪。1978年后,土地山林承包给社员个人。近年来,党的惠民政策让群众欢欣鼓舞,医保农保,低压线路改造,退耕还林。开办农家乐代替农耕。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彻底改变了靠天吃饭。家家户户都过上了小康生活。

左兴太,二组人,中共地下党员,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太乙宫乡乡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