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会牵小朋友过马路的男人,为什么会对妻子家暴?
2018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离婚纠纷司法大数据报告。该报告指出近两年,有14.86%的夫妻因家庭暴力而向法院申请解除夫妻关系,成为仅次于感情不和之后排名第二的离婚原因,遥遥领先于婚外情、不良恶习等法定婚姻过错。家庭暴力伤害了受害者(主要是妻子)的身体,破坏了夫妻感情,甚至可能导致家庭的破碎。如此想来,实施家暴的男人该有多么可憎呢,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最近,我受理了一位女当事人的委托,她遭受家暴数十年,身体和精神的伤害压得她已经无法正常生活,因而寻求离婚。男方是当地的村委会主任,平时待人和善,后期我们联系承办法官时,连法官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应该(家暴这么严重)啊,据我们了解应该不会(家暴)吧。”
然而,这个待外人如此彬彬有礼的人,确实对自己的妻子实施了严重的家庭暴力。在当事人提供给我们的一段遭遇家暴后的录音,男方说了一句“我管不了”。这句“管不了” 的语气并非强势的咄咄逼人,反而是软弱得无可奈何。
事实上,在我们办理的案件中,这类“双面性格型”的家暴男极为常见。他们往往在外人面前一套,在家人面前又是另外一套。他在外是成功有涵养的谦谦君子,即使配偶“冒犯”了他,他也不会轻易发怒,而一旦到家,配偶的任何举动都会成为激怒他的引子。
从我们办案经验来看,家暴男主要有双面人格、大男子主义、控制欲等三种类型。
双面人格的男人,在外面可能会牵小朋友过马路,扶起摔倒的老人,看起来非常和善,但是面对自己的妻子,却是令人憎恶的施暴狂。双面型人格的典型代表,当属《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部剧里的安嘉和。
我记得小时的我会跟爸爸看抗战剧,会跟妈妈一起看韩剧。无论是面对战场的硝烟还是面对家庭的争斗,我都从不会害怕。但安嘉和让我不再敢一个人出门,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后来渐渐地长大,才明白比安嘉和心狠百倍的恶棍都不能令我害怕,而一个看起来文绉绉的胸外科医生安嘉和令我丧胆的原因:表面的伪善。
就像安嘉和一样,他是厦门的胸外科带头人,在医院乃至全厦门都很有地位,在结婚当天还挽救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故事的开头安嘉和有段独白你是否还记得“你看,你永远都在那个家里,你想离开那个家都无法离开……小雅,我很遗憾,我不是个好医生,让你带着一条受伤的腿躺在那里。”小雅,是谁?小雅的腿如何断掉的?这个悬念梅湘南一步一步地在重演。
他们就是这样,在外边斯斯文文,披着成功的外衣,而关起家门则残暴蛮横。该类施暴群体人前一套、背后一套。
全国妇联曾就家庭暴力问题做过调查,在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女性受害者的比例高达95%。性别偏见,使该施暴群体认为“家法”是有必要存在的,逼迫女性服从一切“命令”是无可厚非的,这正是大男子主义在作祟。
这一类施暴群体扭曲的心理,体现了极强的自卑与不安全性。他们早年往往有过某种心理创伤,一旦类似的情形再现,必然会触发他们的敏感神经。
他们希望自己拥有的不被“夺走”,比如,会对配偶说“如果你要跟我离婚,咱们谁也别好过。”他们希望配偶顺从“尊重”他们,比如,有些男人会觉得,“我控制不了你,我就打,打到能控制你为止”。
他们认为自尊心高于生命,一旦自尊心受损后回家就打配偶,打配偶的过程中仿佛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自我形象大于自己的生命,大于任何人的利益。
忍?肯定不是!因为一忍再忍还有个近义词叫做“姑息养奸”。很多人,对家暴战战兢兢,认为自己做好了,做顺了对方的意思,就可以逃过被殴打的命运;然而,无数的事实说明,无论你做到多好,猝不及防的拳头还是无法被制止。
在我看来,施暴与你的行为无关,他只与施暴者自己的心情有关,即使你做得再好,只要施暴者不顺了,照样难逃暴力。作为一名离婚律师,我建议遇到家暴的第一时间选择报警,要第一时间揭示施暴者的真实面目,将丑陋的东西剥离滋生它的黑暗环境。
家暴一直都是沉痛的话题,没有遭遇过暴力的人,除了看到肿块血痂,就是付诸同情可怜;而只有遭遇了家暴的人,真切地感受到肿块血痂远不及难愈的心伤,一百个同情的眼神,也难救赎胆战心惊的灵魂。受暴群体,需要的是有力的关爱,需要的是亲人的温暖,需要的是心理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