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与鸟窠禅师(鹊巢禅师)的故事【古画赏析】
白居易《香山寺二绝》
【其一】
空门寂静老夫闲①,伴鸟随云往复还。
家酝满瓶书满架,半移生计入香山。
【其二】
爱风岩上攀松盖,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他生当做此山僧。
香山寺在今河南省洛阳市龙门山的南侧,白居易晚年退隐之后,定居于此,并自号“香山居士”,可见他对这个地方的喜爱。元和年间,白居易出守杭州时,曾诣鸟窠禅师问道。《五灯会元》卷二记载了他们相见的情形:“(白)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作礼而退。”鸟窠禅师所说的那两句话,是学佛之人的最起码的要求,但却被他提到“佛法大意”的高度,是为了说明禅不是要看怎么说,而是要看怎么做,也就是重视自己的证悟。《五灯会元》卷一记载大迦叶“一日踏泥次,有一沙弥见,乃问尊者:'何得自为?’者曰:'我若不为,谁为我为?’”也是说明这个“如鱼饮水,冷暖自知”的亲证的重要性。
(道林在杭州秦望山修行时,筑巢于山中的松木之上,所以有“鸟窠禅师”之称。另外,也因为他的居处旁边有许多鹊鸟在此栖息筑巢,人们因此也称他 为“鹊巢和尚”。)
【第1幅图】八高僧图卷(局部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南宋 梁楷
八高僧图卷,南宋,梁楷 绘。手卷,绢本,设色。纵26.6厘米、横约6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描绘南北朝至唐代佛教禅宗八个高僧的故事。各个人物的神态、举止和服饰刻画入微、传神。每幅之后均附有明初人用行书撰写的文字说明,内容简明扼要。山石多为斧劈皴,笔法简洁洗练,动静相映以烘托出人物的情绪。为梁楷作品中较为工整的一路。
下图是其局部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八高僧图卷,南宋,梁楷 绘。手卷,绢本,设色。纵26.6厘米、横约64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图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 绢本设色 尺寸:26.6 × 64.7 cm
故事讲的是唐朝道林禅师传法至杭州,见城南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如盖,他就在树上筑窠,栖止于上参禅,时人称他为鸟窠禅师。长庆二年(八二二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慕道林之名入山拜晤,他见到道林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也懂得这么说)。”禅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顿有所悟,行礼而退。这是一则宣扬佛教扬善抑恶思想的著名禅师机辩故事。
【第2幅图】南宋 刘国用绘《鹊巢禅师图》
(此处图文转载自:慧日佛艺的博客:【鸟窠道林禅师圆寂纪念日】南宋佛画珍品:刘国用绘《鹊巢禅师图》赏析)
挂轴 绢本设色 宋代佛画
规格:99 x 43 cm
大英博物馆收藏 隆日编译
(南宋刘国用《鹊窠禅师图》曾为英国收藏家乔治·尤摩弗帕勒斯(George Eumorfopoulos 1863-1939)所收藏。)
2015年3月29日(农历二月初十),是唐代高僧鸟窠道林禅师圆寂纪念日。此画是南宋刘国用所绘,为存世千年以上表现鸟窠道林禅师为主题的罕见珍品。此图十分形象的表现出了鸟窠道林禅师的特征及境界。此画十分有趣,一只喜鹊嘴衔树枝,落在大师的头顶,欲在大师头顶筑巢。以此表现鹊巢禅师名字的由来及大师禅修的无我境界。
鹊巢禅师(741~824)即唐代著名高僧道林禅师;唐代牛头宗僧。俗姓潘(一说翁),幼名香光,杭州富阳人。据《景德传灯录》记载,道林禅师九岁出家,二十一岁至荆州果愿寺受具足戒,后来前往长安,在西明寺随从复礼法师,研习《华严经》《大乘起信论》,复礼法师以《真妄颂》示之,令其修禅。代宗时诏道钦禅师入京,道林参谒之后,契悟心要。南归途中,在秦望山看见一棵松树盘曲如盖,于是栖止其上,时人称为鸟窠禅师;其侧有鹊构巢,故而又称鹊巢和尚。道林禅师有一位侍者叫会通,有一天忽然要辞别禅师,禅师问他:“汝今何往?”会通答道:“会通为法出家,和尚不垂慈诲,今往诸方学佛法去!”道林禅师说道:“若是佛法,吾此间亦有少许。”会通问道:“如何是和尚佛法?”道林禅师从身上拈起布毛吹了一下,会通当下领悟。
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由侍郎出任杭州刺史,经常入山拜见道林禅师,相交甚深。白居易问:“禅师住处甚危险。”道林禅师却说:“太守危险尤甚。”白居易很诧异,又问:“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道林禅师说道:“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有一回,白居易问:“如何是佛法大意?”道林禅师答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道林禅师又说:“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居易听完这句话,深为叹服。后来白居易又筑造竹阁,敬请禅师居于其中,其后多次造访禅师,参学问道。禅师所居竹阁,后来扩展为广化寺。穆宗长庆四年二月十日,道林禅师对侍者说:“吾今报尽。”言讫坐亡,世寿八十四,法腊六十三,塔于孤山之西,谥号“圆修禅师”。
【第3幅图】明朝彩绘《释氏源流应化事迹》“白居易参拜鸟窠禅师”
【第4幅图】
上图:白居易与鸟巢禅师,曾我萧白 绘,日本江户时期
【第5幅图】
(以下图文转载自:淘宝-风林斋的博客《汴京遇上平安京 狩野派二百图中之下》)
此片段画面,出自:日本的“清明上河图”——珍稀古画《洛中洛外图》
(洛中洛外图屏风,画幅近清明上河图的七倍,容纳了更多题材,乃至十二个月的习俗。 )
这是中土的禅林公案,白居易问乌巢禅师事,室町幕府时代,贵族武士都勤于修禅,比我们深膺儒学之人更熟知此事,加之白乐天在日本的崇高地位,故而日本古画中也多有此事:
考证了一下,故事出自宋代《景德传灯录》:杭州鸟窠道林禅师。本郡富阳人也。姓潘氏。母朱氏梦日光入口。因而有娠。及诞异香满室。遂名香光焉。九岁出家。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
元和中。白居易出守兹郡。因入山礼谒。乃问师曰。禅师住处甚危险。师曰。太守危险尤甚。曰弟子位镇江山。何险之有。师曰。薪火相交识性不停。得非险乎。又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三岁孩儿也解恁么道。师曰。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白遂作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