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堂食!不准还价!莆田43年豆丸老店,食客一边嫌贵一边排队…

号称全莆田最贵的卤肉豆丸店

没有堂食,只能打包

晚上七点就关门,来晚买不到

///

它凭什么火了43年?

江湖浩瀚,美食云集,市井小吃常以实惠味美捕获食客欢心,才得以在莆田站稳脚根。和仔卤肉豆丸可谓其中例外,以“贵”闻名,却无人生怨,甘为它花上多一倍的价钱。

“我们家就是比较贵,但是你吃过一次就会喜欢了。”

没有堂食没有外卖,每天售完即止。在其他卤肉豆丸店价格较低的莆田,能够卖出肉松110元/斤的“高价”,没有点过人之处又怎么能风雨不动?

1977年,年轻气盛的何叔毅然放弃稳定的单位,带着何婶在麟峰小学鼓捣起一家小吃店。从麟峰小学到北市场,从夫妻俩到一家三口再到请了五六个工人帮忙,不曾想转眼已是43年过去。

和仔卤肉的“贵”,熟客熟知且接受,产品价格随物价涨跌亦是何叔与老客之间无需言说的默契。无论是附近的街坊邻居,还是口口相传吸引来的顾客,总是忘不掉这一口好味。

“我住的远,骑了十几分钟才来的呢,之前也买了其他店的豆丸,吃不习惯啊,这不还是来你家买了。”

毕竟,舌尖停留过的美味不会因其他替代物而冲淡。

每日一两百斤豆丸的稳定发挥,吸引周边街坊老客的争相猎食。面对镜头,上过报纸的何叔波澜不惊,手上忙着也能与客人谈笑风生。

“贵在食材上啊,食材好了什么都好吃。”

何叔笑呵呵地说自己家的东西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只是在食材上从不降低要求,却以某种熟悉而熨贴的味道,锁住方圆几里甚至隔江对岸的食客。

远在外省的老客愿花1600元的高价快递费也要买这四五十斤的豆丸和扁食。吃的是老店小吃,品的是手工新鲜,但每一口都是风味人间里的乡情。

“哎呀,我们都说他快递费都比这些东西还贵了,但是他说就是想吃我们家的。”

已成母亲的老顾客重访回忆小店,领着放学的儿子一同前往,挑选他喜欢的小食。薪火相传,活在自己身上的痕迹总会以其他方式存活。

莹润饱满的豆丸,混着葱花和蒜头油,满满一碗下肚,连汤都一滴不剩,饱食餍足。难怪蔡康永曾说,吃撑才能撑过人生。

“我们家的蒜头油啊,每份打包的豆丸都会附赠一份,可能他们是对这个念念不忘吧哈哈哈”

非要说有什么秘诀,手工炸制的蒜头油可能才是个中缘由。蒜末在高温油脂激发下更加缠绵,香味丝丝入扣,融入热腾腾豆丸汤中,斑斓绽放在心头。

何叔女儿手工制作的肉松卖出110元的高价,但仍是店内最热门的招牌产品之一。手工制作的保质期不长但胜在新鲜好吃,食材本味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保质期只有半个月哦,这个自家做的,放不长的。”每个来买肉松的顾客都会收获一句“暖心提醒”,似亲切叮咛落在心头,让人好感更生一分。

更多人热衷于打包一份卤味回家作为下酒菜。荔枝肉的酥脆入味、卤肉搭配酱汁的酸甜扎实、猪肝的卤香绵软,配上冰爽啤酒,点亮每个夏夜的星空。

早则五六点,最晚至七点。和仔卤肉豆丸的闭店时间比其他店来的更早一些,一天的忙碌在此刻终于慢慢缓和。

店门口老街坊们围桌而坐,夏日悠悠,人也悠悠。生活的琐碎被慵懒的日光拉得冗长。谈及未来,何叔的女儿望向案板前忙碌的父母,指着不远处一盆盆卤菜,也许铁盆会再多一些,菜品会更多道,会一直做下去。

“但是能开多久,也不能保证,看它的造化吧哈哈哈。”

夕阳落幕,客渐少。泡上一壶茶, 炒三两个菜,一家三口吃饱喝足,闲谈取乐,温热安逸生活的岁月静好。

幸福无他,有家人相陪,有二三事可做,充实而忙碌的日子才是多数人的人生。

「和仔豆丸卤肉」,43年如一日继续前行,无数莆田人交错的人生线在这里重合,人世间的烟火浊色也不过如此。

️❗️❗️️地址在这里:莆田市荔城区北大北街538号(张仁臻内科诊所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