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质疑三千年的封建迷信,现今还被纳入国考,科学仍无法解释
今天这个#21天图文打卡挑战#,我们再回过头来聊聊《易经》。
其实我不太喜欢聊《易经》,因为聊得浅了,没劲;聊得深了吧,就越界了。
不可否认,《易经》当中的大部分的内容,包括它的核心原理,它为什么能够成立,是什么在背后支持着它运行,这些都不是人类所能解释的。
但是,自古以来,许多大圣大贤、智者高士,都愿意穷尽毕生之力来研究它。
那么它也就必然有它值得被研究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通晓《易经》的名人太多了。
我们之前已经聊过一些,这都是正史可查的。
像孔子,伍子胥,范蠡;
汉代的东方朔,焦延寿,京房,张衡,郑玄;
三国的诸葛亮,张仲景,管辂,虞翻;
晋代的杜预,王弼,郭璞;
南朝的祖冲之;
唐代的孔颖达,孙思邈,李淳风,袁天罡,僧一行;
五代的陈抟;
宋代的周敦颐,邵雍,朱熹;
元代的刘秉忠,郭守敬;
明代的朱升,刘伯温,姚广孝,王守仁,来知德;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黄宗羲;
清代的李光地,曾国藩,胡煦,惠栋;
民国的尚秉和,闻一多;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易圣”——高岛吞象;
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当代的高亨,潘雨廷,朱伯崑。
这只是简单取了几个名气比较大的,大家可能会知道的人物。
实际上比这要多得多。
并且上面这些人对《易经》都不是一般的通晓,而是相当的有造诣。
否则我也不会把它们的名字列出来。
这其中,我们之前聊过,张衡,祖冲之,张仲景,孙思邈,僧一行和郭守敬还都是科学家。
而且都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总不会,他们都是傻子,智商都不够用。
都被所谓的“历史局限性”遮住了双眼。
犯了低级错误,才研习了《易经》?
恐怕没人会信吧。
中国古代以《易经》为“群经之首”。
《中国哲学史》的作者冯友兰教授临终唯一的遗言就是:
“中国将来一定会大放异彩,要注意《易经》。”
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都开设有易经专业。
清华大学开设有建筑风水班。
2019年,《易经》纳入了国考,属于公务员考试的命题范围了。
《易经》的客观存在和被尊重已经说明了许多事情。
那就是,有些事物,人类无法解释,但依然要承认它的存在。
这不是科学。
而且恐怕在未来,也不太可能被科学解释。
但这绝非迷信或者伪科学。
那么有的人可能会问了,那么在科学之外,还有其他的学问吗?
有,太有了。
其实科学能解释的事情非常有限。
我不太喜欢用一些不能验证的量子力学的东西来附会到《易经》上。
像许多网友说的,“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我说过,《易经》的原理无法解释,以目前人类的智力,我建议也不要妄想去解释。
我们就来分析分析科学吧。
看看凭什么,什么事情都要用它来解释,它要是解释不了了怎么办。
举个例子,万有引力常数、光速、原子质量。
我们知道,这些数值都是恒定的。
它们要是不恒定,科学就不存在了。
那么有谁能用科学给我解释解释,为什么是这些数字?
为什么不能大一点或者小一点?
为什么它们常年不变?
这种不变又能维持多久?
没有人知道。
不可能解释。
这些数字全都是在实践当中观察、测量出来的。
发现的时候,这些数字就是它们了,没有为什么。
可是我们知道,理性是需要逻辑来支撑的。
如果你不是疯子,你应该知道,毫无逻辑的数字是无法成立的。
没有逻辑支撑,你纯用观察,你哪怕观察一万次,万有引力常数都是这个值,你敢保证观察第一万零一次的时候,这个值就不会变?
不。
没有人敢。
可是科学还是要继续。
因为它们是科学的基石,所以我们默认了它们就是常数,就是这个宇宙的基本参数,没有进一步追问下去,所以我们才发展到了今天。
科学的基石无法用科学解释。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再进一步说,就是人类的智力实在太有限了。
许多根本性的、终极性的问题,我们完全无法回答。
可能永远也无法回答。
可是它存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不妨帮忙点赞,加一下关注哦~
你的每一次支持,对我都是很重要的创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