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识篆(116)
识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识形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识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出自 屈原 《离骚 》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先秦文字
小臣艅犀尊,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中知名度最高的中国藏品,因为国际上许多有关青铜器的学术书刊都把它作为中国青铜器的象征,刊登在书的封面上。
铭文27个字为:“丁己,王省(),王赐小臣裓()贝,唯王来征人方,唯王十祀又五肜日。”
据传清道光年间(也有说是咸丰年间)山东梁山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称“梁山七珍”,犀尊就是其中的一件。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编外链接 书法术语
草书 字体名。别称“藁书”。广义指不论时代、字体,凡写法潦草者;狭义专指笔画连绵、书写便捷的字体。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叙》称“汉兴有草书”。汉初通行的手写体是草隶(即草率的隶书)。后逐渐发展成“章草”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蕴有隶书波磔的笔画和字字不相联缀的形迹,成为偏旁相互假借,笔画连绵便捷的“今草”,即后世所称的草书。至东晋王义之而臻于完善。唐代中期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更为放纵奇诡,笔走龙蛇,被称为“狂草”,以别于“今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