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院长眼里的好医生:少花钱多办事
体力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衡量,相对比较容易,无论是数量还是品质,都是可以用数据化公式化表达。但如何考核衡量利用专业知识进行判断、推理或创新的脑力劳动者,一直都是管理领域的难题。
医生作为典型的高级脑力劳动者,如何科学、有效、公平评价,从而调动医生积极性、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运行效率,让无数医院管理者头疼不已。
9月底,第十四届中国医院院长年会在厦门召开。多家公立医院党委书记、院长、总会计师及专家学者,就如何推进精益绩效改革、提高管理效率,实现医务人员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进行了深入探讨。纵观大家的探讨,少花钱多办事,为患者提供高“性价比”医疗服务,而非盲目追求高精尖、高大上,成为了新时代好医生的新标准。
三级综合医院通常在所处区域内具有一定特殊的影响,是公众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承担着公益性、公共性、主体性、非逐利性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职责,社会责任重大。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于家傲介绍,当前,医院薪酬制度已进入收入结构性调整时代,要求医院不断完善管理,改进运行机制和医务人员激励机制。
于家傲指出,绩效不能简单地以金钱为激励点,这容易导致医护人员一切“向钱看”,偏离公立医院办院宗旨。为防止逐利倾向,应当加强公立医院党建,推动党的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对于促进绩效改革具有重大影响。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所面临的医疗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即便是龙头三甲,稍有不慎也可能惨遭淘汰。探索全面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医疗质量,才能保证立于不败之地。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王琛分享了一种管理新体系。近年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提出了“六个一流”的战略目标,通过在管理体系、学科建设、人才引领、技术创新、提升服务、美化环境6个方面发力,打造了一流医院管理体系。其中,在精细化管理方面,则以借助信息化这一手段,不断推进精细化管理,推进管理规范化,实现绩效改革,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继循证医疗、数字医疗、整合医疗、精准医疗之后,价值医疗正成为中国医疗健康行业转型发展的新方向。价值医疗倡导的是,在一定成本下,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一直以来,我国以治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导致了大量资源浪费,以及随着老龄化等因素导致医疗需求不断提高,与医保筹资增长乏力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凸显。在这一大背景下,确保医保基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的价值医疗应运而生。
在医院推动价值医疗导向的绩效考核和绩效分配体系建设,已经成为医改的新目标。因此,在医疗绩效评价的核心要素里,疗效和医疗成本测会逐渐成为业界关注点。
如何将价值医疗理念引入医生绩效分配体系,激励和引导医生从追求诊疗数量到追求医疗服务价值,以及如何测算医生的临床劳动价值、疗效价值,还有如何与同行进行比较,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分享了自己所在医院的经验:
一、采用混合式的医生薪酬模式。不同专科医生的劳动价值或工作量,都可以测量和科学比对。二是寻找能反映医生劳动价值的工具和方法,来测算工作量,并建立疾病诊疗复杂度的评价手段。三是建立质量和成本激励导向关键指标体系。四是将医疗效果(诊疗绩效)等作为考核关键指标。
无论哪个行业的绩效考核,其目得都是为了奖勤罚懒和奖优罚劣,医疗行业也是如此。
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也需要通过绩效考核,实现提质、增效、降本、控费、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目标,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北临床医技部门采用RBRVS绩效考核方案,RBRVS是以资源投入产出比的相对价值作为考核的基础。
RBRVS点值法,将医疗服务数量、技术含量、风险程度、成本控制等考核指标进行量化,客观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技术难度和风险程度,更好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上个世纪,泰勒用了一只秒表就完成了一个工厂的管理。但这个世纪,如何去管理脑力劳动者,如何管理医生,绩效考核并非万能,我们还需要更加人性化的思路和方法。
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就像莎士比亚那句经典的话语,“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好医生的看法也是如此,一千家医院就有一千个好医生的考核标准。但无论标准如何,一名医生只要能做到,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疾病诊治上尽量少花钱多办事,就是好医生!
(环球医学编辑:丁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