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解周易 | 轻松学《易经》:观卦第二十

力解周易:

《周易诠释》与《周易密钥》两书是在以“经传合观”的纲领下融合“经传分观”的理路。

李守力:

2009年—2015年,梳理历代易学著作1500多种,历时六年写作,总结三十年易学研究成果,独立完成230万字的《周易诠释》(三卷)和《周易密钥》(二卷)(兰州大学出版社,2016年9月)。

轻松学《易经》

《周易诠释》:观卦第二十

【周易经文】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六二:闚观,利女贞。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解读诠释】

【20.1】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

【白话】

观卦:祭祀前洗手,还未等到进献祭品时,诚敬之心已肃然而生。

【解读】

○观卦下坤上巽,风地观卦。《序卦传》:“物大然后可观,故受之以观。”观卦与临卦是一对综卦,观(觀)与临(臨)古文字都从目(臨字从臣,臣同目),这个目原指巫师之目(即原儒之目),后指君王之目。

临,人君之道监临百姓(阳爻在下)普及扩大之义,到了观卦君王则回到本位(阳爻在五位天子、六位宗庙),民众仰观之。临卦人君在下(基层)侧重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属于经济基础范畴,观卦人君在上(庙堂)侧重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属于上层建筑范畴。道教寺庙称之为观,这是观之古义的遗存,佛教有四念处观、观世音菩萨信仰以及摩诃止观法门。今将思想称为世界观人生观等。

○巽为高、为臭(xiù),坤为众,互体上艮为手、为山、为门阙、为阍寺。观卦之象为:君王在高处(山地祭坛或宗庙)主祭,民众在下面仰观。从爻象看,二阳上居宗庙、天子之尊位,四阴象民众居于下而仰观之。

○盥(guàn),洗手。盥或为灌,古代祭祀的一种仪式。斟酒浇地以求神降临。古人以天为阳,以地为阴。周人先求于阴,因此在祭祀开始时先行灌礼。《礼记·郊特牲》:“灌用郁鬯(chàng),灌用臭也。”孔安国曰:“灌者,酌郁鬯灌于太祖以降神也。”郁鬯,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的酒。

盥为洗手,取象互体艮为手。盥为灌,取象上巽为臭。故二者皆与观卦卦象符合。
○荐,向神献飨之礼。孚,诚信。颙(yóng),敬也。颙若,敬肃之貌。

【20.2】

彖曰: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白话】

彖传说:壮观的祭礼呈现在高处,具备柔顺而巽的美德,居中守正来观察天下。观卦,祭祀前洗手,还未等到进献祭品,诚敬之心已肃然而生,民众仰观时能领受美好的教化。观仰上天之神妙法则,四季更替不出差错,圣人效法上天神妙的法则设立教化,天下百姓都顺服。

【解读】

○大观当指祭祀昊天上帝时民众仰观的盛大场面,祭祀昊天上帝即禘。甲骨文卜辞中“禘”、“帝”通用。禘,《说文》“谛祭也”。观,《说文》“谛视也”,《白虎通·宗庙》云“禘之为言谛也”,可见“禘”与“观”的密切联系。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禘有三,有时禘,有殷禘,有大禘。……大禘者,《大传》、《小记》皆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皆用正岁之正月郊祭之。《孝经》郊祀后稷以配天,配灵威仰也。”

后稷,古代周族的始祖。其母姜原为帝喾元妃,踏巨人脚迹(“谓王者之先祖皆感太微五帝之精以生”),怀孕而生后稷。后稷善于种植各种粮食作物,曾在尧舜时代当农官,教民耕种,被认为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

上帝为万物之祖,后稷为周人之祖,故祭祀上帝时同时祭祀后稷。

《尔雅》云:“禘,大祭也。”

《礼记》:“祀帝于郊,配以后稷,天子之礼也。”

《诗经·周颂·思文》云:“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礼运》云:“祀帝於郊,所以定天位;祀社於国,所以列地利。”

《礼记正义》“大祭莫过於圜丘,故以圜丘为禘也。圜丘比郊,则圜丘为大。”

笔者曾经论证先天八卦与圜丘的关系,见《周易密钥》“太极图与伏羲六十四卦演化之猜想”。圜丘是按三衡图设计的,河姆渡文化遗址(距今7000-6500年)陶象模型上已经有了三衡图,三衡图准确地描述了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日的昼夜关系,所以彖传说“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圜丘从五千多年前一直传承到现在的北京天坛。

禘,最早指在郊外圜丘祭祀昊天上帝,后来禘祭由宗教属性转向政治属性。殷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强调王权神授,只有王才能禘祭先王,以巩固王权。但至西周中期穆王时,王道衰微,周天子的权威衰弱,诸侯和臣下的地位和权势上升,禘祭逐渐为诸侯和臣下所用。到了春秋时期禘祭的政治性越来越明显,成为陪臣执国命的手段之一。

《礼记·丧服小记》、《大传》“礼,不王不禘”符合穆王前之史实。

《周易·豫卦》“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之上帝,以配祖考。”此言殷祭,曰雝,禘大祖文王。

《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后来僭用禘礼于群公之庙,王纲解体,所以孔子不欲观。此与“盥而不荐”是两回事。

知道了观卦原意为祭祀昊天上帝,观卦彖传的内容便很容易明了。

○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观卦下为坤为顺,上为巽,九五为卦主,通过禘祭之礼,圣君感通天帝,居中守正而顺从天意,故能高瞻远瞩地遍观天下形势。

○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李鼎祚《周易集解》说:“鬼神害盈祸淫福善,若人君修德,至诚感鬼神,则黍稷非馨,明德惟馨,故观盥而不观荐,飨其诚信也,斯即'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其义也。”

大观禘祭之礼,有大排场、大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周易》的作者认为,隆重的祭礼、繁琐的程序是次要的,祭礼的核心是对待神灵的诚敬之心。“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yuè)祭,实受其福”出自既济卦九五爻辞。杀牛以祭是盛祭,而禴祭为薄祭。为何盛祭不如薄祭?因为西邻(周文王)有德,东邻(商纣王)失德。天帝为万物万民之祖,一个真正爱民爱物的君主才会对神灵有真正的诚敬之心,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才是真正的至诚之道,祭礼可以假装诚敬,而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无法伪装的。正因为君王诚敬对待天地鬼神,百姓受到感染得到了美好的教化,所谓“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站在模拟太阳运行法则的三衡图圜丘上禘祭天帝,谛观天体的神妙法则,明了四季更替不出差错,圣人依据上天之永恒的神妙法则教化天下,天下百姓自然顺服。可见人君只是天道的落实者,而不是以私意私利统治民众。“神道设教”本是古今中外国家政治的根基,狭隘的机械唯物论者曲解“神道设教”以为是用迷信来麻醉人民,时至如今西方发达的民主国家总统就职时仍然要手按《圣经》宣誓,这是“神道设教”的延续。

【20.3】

象曰:风行地上,观;先王以省方观民设教。

【白话】

象传说:风行地上,观卦;先王由此领悟巡视四方观察民情而设立教化。

【解读】

○观卦上巽风、下坤地,故有风行地上之象。古先圣王观察观卦风行地上,无所不至,万物各得其所化之象,悟出当巡视四方,观察各地风俗民情,因其俗而设其教。

【20.4】

初六:童观,小人无咎,君子吝。

象曰:初六童观,小人道也。

【白话】

初六:像孩童那样观察,小人没有危害,君子有所憾惜。

象传说:初六像孩童那样观察,这是小人之道。

【解读】

○观卦六爻所谛观的对象都是九五,九五指圣君,或圣君之道、天道,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本体论、永恒真理。

○初爻离九五最远,与上无应,初爻为阳位,犹如小儿,小儿之见是最肤浅的,故对一般民夫没有危害,而对于君子若以小儿之见治国难免有所憾惜。

【20.5】

六二:闚观,利女贞。

象曰:闚观女贞,亦可丑也。

【白话】

六二:从门缝里向外观察,适宜女子守正。

象传说:从门缝里向外观察适宜女子守正,君子若是如此应感到羞愧。

【解读】

○闚(kuī),通窥。六二得位居中,上应九五,惟其阴柔处内,不能尽见大观之美,犹如妇人女子身居户内,暗中窃看门外景物,而不能尽观大千世界,故仅利于女子之固守正道。

○“亦可丑也”指君子羞愧,君子若是窥观,反而偏离了自己的本分,窥是暗中偷看,对于君子大丈夫而言是丑。

○《周易》作者并没有歧视妇人之见,“童观”也不是贬低儿童,只是说由于男女老幼各自的本分不同,妇人、儿童的视野相对狭窄而已。

【20.6】

六三:观我生进退。

象曰: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白话】

六三:观察君道产生或进或退的想法。

象传说:观察君道产生或进或退的想法,没有丧失大道。

【解读】

○三、五之“我”,皆指卦主九五君道。六三与上九相应,故欲进;变艮卦为止,故欲退。六三离九五不远不近,如老子所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之中士也。若存若亡,如“未失道也”。

孔颖达曰:“六三居下体之极,是可进之时;又居上体之下,复是可退之地。远则不为童观,近则未为观国,居可进退之处,可以自观我之动出也。故时可则进,时不可则退,观风相机,未失其道。”

【20.7】

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

象曰:观国之光,尚宾也。

【白话】

六四:参观国家的光辉政绩,适宜做君王的贵宾。

象传说:参观国家的光辉政绩,是君王的上等宾客。

【解读】

○六四柔顺得正,上承九五中正之君,此如老子所说闻道之上士。六四能谛观君道之光辉,堪为圣君的知音,故为上宾。尚,上也。昔敬仲筮得此卦,320年后其八世孙田和取代姜姓为齐侯(详见观卦筮例)。

【20.8】

九五:观我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我生,观民也。

【白话】

九五:谛观我自己的思想如何,君子没有咎害。

象传说:谛观我自己的思想如何,方法是观察百姓的苦乐。

【解读】

○此九五自我谛观。王弼曰:“观我生,自观其道也。九五为众观之主,宣宏大化,光于四表,观之极者也。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百姓有过,在予一人,君子风著,己乃无咎,欲察己道,当观民也。”程颐曰:“我生,出于己者。人君欲观己之施为善否,当观于民,民俗善,则政化善也。”

○君子无咎:“君子无咎”,说明圣君时常反省自己的思想是否有错误。如《论语·子张》“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犯了错误,就如同日食月缺,因为太明显,人人看得见,但只要改正,人们都会敬仰他。

【20.9】

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

象曰:观其生,志未平也。

【白话】

上九:谛观君王的思想如何,君子没有咎害。

象传说:谛观君王的思想如何,心志没有安逸。

【解读】

○上九为宗庙,是上层建筑之颠,原始部落时期为通天的神巫先知,国家政权形成初期仍然以卜筮结论(即神的默示)谛观君王得失,以后则指最高的经典文献,如《尚书》、《圣经》之类。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掌握祭祀文教的僧侣阶级婆罗门地位高于刹帝利国王阶层。婆罗门相当于上九的位置。

古代以色列立国的第一位先知撒母耳(Samuel)与《周易》爻辞的作者周公是同时代的人。敬奉上帝的撒母耳从小就有超常的预知未来的能力,于是得到了民众普遍的信仰。撒母耳膏立扫罗(Saul)为王,并在吉甲立国(公元前1020—前1000年在位)(撒上十1,十一14)。后来,扫罗违命犯罪,撒母耳深加斥责(撒上十三11~15)。撒母耳到伯利恒膏立大卫为王(David)(公元前1011—前971年)(撒上十六1~13)。撒母耳守道至老,未曾欺负百姓,虐待百姓,或收受贿赂(撒上十二1~5)。以色列先知撒母耳(Samuel)与周公都不是君王,他们也不享受君王的福禄,但是他们有依据天意监督君王得失的责任。

整个中世纪的一千年欧洲皇帝都必须通过教皇的加冕,这就是“君权神授”。这个时期的教皇也是上九的位置。

古代政教分离以后,大臣则依据天文星占得出的天意或者依据经书向君主纳谏。贲卦彖传“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孔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此皆是上九的功用。

进入民主时代,民心代表了天意,人民的集体意志成为上九的功效。

所以《周易》从来没有主张“君权至上”的思想,而是把天道凌驾于君主之上,故君主为“天子”。

【观卦总结】

观卦六爻以九五圣君为轴心,阐述了各个阶层对九五君道的认识观念,初六“童观”小儿之见,六二“窥观”妇人之见,六三已与君道结缘而未深入,六四最为亲近圣君得以“观国之光”,九五圣君本位自我反省,以民心向背谛观自我,上九代表天道民心形成对政府的监督机制。

整个观卦六爻有轴心,有层次,由远及近,由下至上,由浅入深,体现出高度的超越时空的逻辑秩序与哲学特征。所以《周易》的义理本来就含藏在卦爻辞中,并非有了《易传》才有了义理。

可见《周易》并不是胡适向荣格所说的“年代久远的筮占方法汇编,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张晨:容恩、胡适与《易经》,《社会科学》1993年09期)。《周易》来源于天道,其表述的也是天道,故可以经纶天下,而筮占作为人与天沟通的渠道,故《周易》文本必然也以筮占形式写成。此《易经》所以为东方《圣经》也。

【观卦筮例】

周史以《周易》占敬仲之未来

《春秋左氏传·庄公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春,陈人杀其大子御寇,陈公子完与颛孙奔齐。颛孙自齐来奔。

齐侯使敬仲为卿。辞曰:“羁旅之臣,幸若获宥,及于宽政,赦其不闲于教训而免于罪戾,弛于负担,君之惠也,所获多矣。敢辱高位,以速官谤。请以死告。《诗》云:'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岂不欲往,畏我友朋。’”使为工正。

饮桓公酒,乐。公曰:“以火继之。”辞曰:“臣卜其昼,未卜其夜,不敢。”

君子曰:“酒以成礼,不继以淫,义也。以君成礼,弗纳于淫,仁也。”

初,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陈厉公,蔡出也,故蔡人杀五父而立之,生敬仲。其少也,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及陈之初亡也,陈桓子始大于齐。其后亡成,成子得政。

白话大意:

二十二年(前672年)春季,陈国人杀了他们的太子御寇。陈国的公子敬仲和颛孙逃亡到齐国。颛孙又从齐国逃亡到鲁国。

齐桓公想任命敬仲做卿,敬仲辞谢说:“寄居在外的小臣如果有幸获得宽容,能在宽厚的政治之下,赦免我的缺乏教训,而得以免除罪过,放下恐惧,这是君王的恩惠。我所得的已经很多了,哪里敢接受这样的高位而很快地招来官员们的指责?谨昧死上告。《诗》说:'高高的车子,招呼我用的是弓。难道我不想前去?怕的是我的友朋。’”(注:古者聘士以弓,敬仲怕担任高官会引起同僚嫉妒)齐桓公就让他担任了工正官。

敬仲招待齐桓公饮酒,桓公很高兴。天晚了,桓公说:“点上烛继续喝酒。”敬仲辞谢说:“臣只知道白天招待君主,不知道晚上陪饮。不敢遵命。”

君子说:“酒用来完成礼仪,不能没有节制,这是义;由于和国君饮酒完成了礼仪,不使他过度,这是仁。”

当初,大夫懿仲要把女儿嫁给敬仲而占卜吉凶。他的妻子占卜,说:“吉利。这叫做'凤凰飞翔,唱和的声音嘹亮。妫氏的后代,养育于齐姜。第五代就要昌盛,官位和正卿一样。第八代以后,没有人可以和他争强。’”(注:古人重视“可持续发展”,占卜的应期达几百年。)

陈厉公是蔡国女人所生,所以蔡国人立他为君,厉公的儿子是敬仲。在敬仲年幼的时候(敬仲出生于公元前705年),有一个成周的太史用《周易》去见陈厉公,陈厉公让他占筮,占得的《观》之《否》卦(即观之六四)。

周太史说:“这就叫做'参观国家的光辉政绩,适宜做君王的贵宾。’这个人恐怕要代替陈而享有国家了吧!但不在这里,而在别国,不在这个人身上,而在他的子孙。光,是从另外地方照耀而来的。《坤》是土,《巽》是风,《乾》是天。风变为天而行于土上,这就是山。有了山上的物产,又有天光照射,这就居于地土之上,所以说'参观国家的光辉政绩,适宜做君王的贵宾’,庭中陈列的礼物上百件,另外进奉束帛玉璧,天上地下美好的东西都具备了,所以说'适宜做君王的贵宾’。还有等着观看,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后代吧!风行走最后落在土地上,所以说他的昌盛在于别国吧!如果在别国,必定是姜姓之国。姜是大岳的后代。山岳高大可以与天相配。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陈国衰亡,这个氏族就要昌盛吧!”

等到陈国第一次灭亡,陈桓子才在齐国有强大的势力,后来楚国再次灭亡陈国,陈成子取得了齐国政权。

【解读】

《周礼》曰“大史掌书”,故此处的周史指周太史,是《周易》方面的权威专家(相当于今之社科院院士),周太史用《周易》卜筮敬仲命运的时间在公元前705年以后的几年内,比孔子出生(前552年)还早150年,晚于周公作《周易》爻辞时间300年左右,所以我们从周太史对《周易》的解读可以看到《周易》的原始解经思路。

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占得观卦六四爻,《易传》曰“爻者,言乎变者也”,故观卦六四即观之否。

“代陈有国乎!不在此,其在异国;非此其身,在其子孙。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这是周太史根据观之否推算敬仲的未来命运。以下是卦象分析。

“《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利用宾于王。’犹有观焉,故曰其在后乎。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若在异国,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后也。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

观卦,下坤土,上巽风。否卦,下坤土,上乾天。观卦互体下坤上艮,否卦互体下艮上巽。“风为天于土上”指观之否,上卦巽风,变为乾天,下卦坤土不变。“山也”,指观否两卦的大象或互体都有艮卦,艮为山为岳。互体往往表示卜筮事项的信息密码,相传尧时分管四方诸侯的官称为四岳,《齐太公世家》说,吕尚(姜子牙)的先祖曾为四岳,因佐禹治水有功,封于吕,赐姓姜,“姜,大岳之后也”,故“观国之光”指姜子牙建立的齐国。

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六四变,此爻是辛未,观上体巽,未为羊,巽为女,女乘羊,故为姜。”近儒怀疑《左传》《国语》筮例不用爻象、爻辰体例,实际上卜筮为“《易》有圣人之道四”之一,卦象、爻象同属于解经体例和卜筮体例。而另外的汉易象数,如纳甲、爻辰等,则专属于《周易》的卜筮体例。

“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这是指之卦否卦的互体,下艮上巽,艮为山,巽为木为材,故曰有山之材。天光,乾为天也。“庭实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这是否卦的象,艮为门阙,为门庭,坤为十,引申为百,乾为玉,坤为帛,天地之美都具备。可见这个国家的繁荣景象,真可谓“观国之光”也。

“风行而著于土,故曰其在异国乎”,这是周太史解释为什么敬仲的子孙会在异国兴盛,上卦巽变乾,变在外卦主外,又巽为风行,故在异国。

“山岳则配天,物莫能两大。陈衰,此其昌乎”,只是周太史解释为什么要等到陈国衰落时敬仲的子孙才能昌盛,之卦否互体艮山配乾天,但事物不可能两者一样大,所以“陈衰,此其昌”。实际上巽为进退,有此进彼退之象也。

“风行而著于土”、“山岳则配天”,此言先天、后天卦位。先天之巽,位于后天之坤;先天之艮,位于后天之乾。

敬仲陈完在齐国担任“工正”期间,负责编辑了《考工记》一书。《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也是敬仲的子孙。这两部书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极大。

陈完的五世裔孙田乞为齐景公大夫,他以大斗放粮,小斗收税的扶贫政策赢得民心,田乞立齐悼公而拜相,田氏由此控制朝政。田乞之子田常、孙田盘、曾孙田白、玄孙田和相继为齐相,其他子孙皆为齐都邑大夫,因而田氏权倾朝野。齐康公14年,田和以齐康公淫乱朝政之名将其放逐海上,并请魏文侯代其向周天子请封为诸侯。公元前386年,齐康公19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齐侯,田氏正式取代姜氏为诸侯,春秋结束。此时距周太史筮占已有320年,同时当年大夫懿仲卜妻敬仲“有妫之后,将育于姜。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也得到了神奇的应验。

从以上周太史解经思路看,《周易》确实是通过观象而系辞的,《周易》并非是卜辞的汇编,卜辞汇编仍为龟卜,《周易》筮占是高度体系化的学科,这也是《周易》能够流传至今的缘故之一。

(本文引自李守力著《周易诠释》,最新修订日期为2019年9月25日 ,为文化传统平台(微信ID:wenhuact)原创发布,本链接可用于个人学习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