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别进入误区

吴锡龙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得到各中小学校普遍重视,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存有这样或那样的误区。

课题选择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当中,选题是从事研究性学习活动的首要工作。一些教师在指导学生选题上,拿来参加兄弟学校研究性学习观摩活动中获取的文字资料,稍加嫁接,便当作研究课题,推荐给学生。你搞城市垃圾袋问题的调查与研究,我就搞集镇垃圾袋现象的调查与思考;你搞中学生消费观念与行为研究,我就搞小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分析,诸如此类。我们不完全反对模仿,但不加思考,不动脑筋,不切实际地模仿,便是机械应付了。事实上,中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要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和身边小事中,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人与自我等领域,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课题指导在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应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则是指导者。教师的指导与点拨要恰到好处,适时适度。如指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实验、如何记录与统计数据、校外活动前的安全教育等。过多过度地指导,则失去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如有的教师生怕学生“研”不出,“究”不起,干脆代劳。课题方案是教师亲自拟写的,开题论证中学生的问答是教师亲自撰写的,调查访问记录是教师亲自编写学生誊抄的……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是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接触和了解自然与社会,对身边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积极观察和思考,并通过实践,品尝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愉悦。

课题管理学校应充分认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意义,选择合乎本地、本校实际的推进策略,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目前,不少学校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来研究,有的还申报相关级别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强化过程管理,进行实质性研究。也有的学校,以为领导小组建立了,规章制度出台了,课务分工落实了,便是管理到位了;有的喜好流水线操作,上头提出什么要求、下发什么文件,学校就组织教师传达、学习;有的满足于纸上谈兵,东挪西翻一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让教师听得云里雾里;有的担当档案员,催交教师手头上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性资料。其实,这些管理方式都是不可取的。课题管理当指从开发、实施到评价诸方面全过程的管理。这当中,管理者的身体力行至关重要,可以为教师提供榜样和示范。

课题评价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是一种多元的激励性评价,通过评价,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使学生发现和肯定自身所蕴藏的潜能。这种潜能的显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实验、调查,鼓励学生提出新观点、产生新想法、拟定新方案。有的教师,只关注学生的研究结果或结论,看学生调查记录有没有写,图片资料有没有搜集、研究报告有没有完成,甚至按照教师意念中的进度,不给学生充裕的研究过程,搞“短、平、快”,完成任务了之,好向学校“交差”。殊不知,课题论文重在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和体验,不强调学生掌握知识的数量,评价结果也不宜给出你褒我贬。此外,学校或教师在组织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与交流时,也不必急于求成,万不可仓促上阵,搞形式、走过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