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8惊叹六百年前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惊叹六百年前的东方马其诺防线
嘉峪关城结构
嘉峪关,距今已有645年的历史,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在万里长城沿线上分布着许多关隘。其中规模最大的有两座:一座是东端的山海关,另一座就是西端的嘉峪关。后者较前者犹有过之,所以嘉峪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
嘉峪关,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公里。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五百多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嘉峪关现存的关城总面积约三万多余平方米,它由外城、内城和瓮城组合而成。嘉峪关内城墙上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等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内有井)、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仓库等,生活设施齐全,便于长期坚守。(参考我前面的博文)
内城西宽东窄,略呈梯形,城高约十米,东西开“光化门”和“柔远门”两门。门外各筑有瓮城,城楼高17米。城四隅有角楼、南、北墙中段有敌楼。两门内北侧有马道达城顶,也就是说,可以骑马直接登上城楼,看图。
关城西门外套筑一道凸形城墙,构成一个罗城,这就是外城。外城比内城高两米多。外城正中大门额刻“嘉峪关”三个大字。西面罗城砖砌,东、南、北有土筑围墙,连接长城。城外有城,迭门重城,成并守之势。城内靠北有游击衙门府一座,是驻军指挥部。
整个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六百多米,目测一下城高十米有余,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
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关楼。
嘉峪关的防御体系
整体防御体系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它是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关城局部防御体系
就关城局部而言,嘉峪关是三级防御体系,即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从照片可以看出,由嘉峪关进门后,不能直接进入内城里面,需要右拐从面南的柔远门进入内城。柔远门进来是面积约五百多米的瓮城,还不是内城。
万一敌骑冲进嘉峪关门(这么高这么厚实的城楼实际不易攻破),只能往左右两边拐弯前进,进入外城墙和内城墙之间狭窄的夹道,大队人马在此施展不开,且易受到城楼上守军居高临下的攻击。
再退一步说,即使柔远门被攻破,进来的是五百平米的瓮城,这里容不下大部队,少数敌军被瓮中捉鳖。敌军势必会自然地被分割成两部分,夹道和瓮城两处,被各个击破。
再退一步说,敌人从外面的长城攻进来,包围了关城,城内备有充足的粮食,有西北地区最缺乏的水源,可以长久坚持待援,一年半载没问题。可敌人就不一样了,没有水源不能持久,只有退兵。
在冷兵器时代,嘉峪关和长城,设计巧妙,结构缜密,难以攻破,堪称东方的马其诺防线。不同的是,法国二战时候的马其诺防线,最终被德军用伞兵攻破,法国因此灭亡,而嘉峪关从未被敌方攻破,值得中华儿女骄傲。
据导游介绍,历史上,明朝时期,吐鲁番强大起来,曾攻打嘉峪关几次,都没有攻破嘉峪关,就是因为缺乏水源,无法速胜,也不能长期坚持,被逼退兵的。
嘉峪关城的夹道,城楼可以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