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遇事“玻璃心”?父母做好3件事,或能助他勇敢飞翔

孩子爱哭是天性,因为他们还不懂的其他的缓解情绪的方式。但若是一不小心,孩子变成了“玻璃心”,遇到挫折就一蹶不振,这该如何是好呢?可能之前家长关心的重点,多数都在孩子的成绩上面,但是后来,家长会发现,心理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可能到此刻,很多家长还不知道何为玻璃心呢?准确的说,这是一个网络的流行词,暗指的是孩子心理素质特别差,就像玻璃一样很脆弱且易碎。碰上这样的孩子,家长一定会头疼不已,因为他们经不起任何的批评和指责,同时也经不起挫折。遇到事情,孩子只会一味的躲避,然后蜷缩在自己的“躯壳”里。

不得不承认,拥有“玻璃心”的孩子,家长很难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的承受能力实在太差,家长“不经意”的话语,都会让他们“异样”的想法和举动。同时孩子的心理也会特别敏感和自卑,经常会无意识的哭闹,没有缘由。

若是一直保持着“玻璃心”,势必会对孩子将来的人际关系,以及做事态度有影响,所以帮助孩子“抚平”玻璃心很重要。凡事有果必有因,当下的重心应该放在寻找源头上。

为何孩子会出现“玻璃心”呢?原因居然出在这里

1、父母溺爱

很多孩子的“玻璃心”,是被父母的溺爱浇灌出来的。就好像那句老话,“父母在,你永远是孩子一样”,总觉得年幼就应该被保护。所以父母会拼命的替孩子善后,硬生生的剥夺了他们独立做事的机会。

最后,孩子适应了父母的陪伴方式,遇到事情不是哭闹,就是退却,因为他知道父母永远在身后给他保护。

2、被父母忽视

当然也有另一种“极端”的现象,那就是孩子经常会被父母忽视,就连基本的陪伴也很少。这个时候,孩子会觉得自己不被重视,甚至又被“抛弃”的嫌疑,所以内心也变得敏感多疑。

可能孩子遇事逃避,是因为内心极度的不安全,对自我的认知也不够清楚。安全感的缺乏,也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很容易诱发很多心理问题。

3、得不到理解

有一部分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建造的“牢笼”中,得不到任何的理解。说真的,大人应该都感受到这种滋味,可偏偏又让孩子体验一次。过于强势的教育方式,只会让孩子变得软弱胆怯,而且整个童年时光,都是在压抑中度过的。

不被父母理解的孩子,他们内心一定特别难过,哭泣和退却就是最好的表现。有的时候,孩子需要的很简单,只要能被父母平等的对待就好。

知道了孩子“玻璃心”的来源,接下来的任务,自然是改变孩子的心态,让他们拥有阳光健康的心态。只是,家长要多一些包容,因为玻璃心的孩子太过敏感,他们需要精心的呵护,才能走出心理的阴霾,重新去建造属于自己的阳光世界。

改变孩子的玻璃心很简单,父母只需要做好三件事

1、奖罚分明

教育孩子的路上,表扬和批评一定要并驾齐驱,而且缺一不可。想要通过“挫折教育”改善孩子的胆怯,其实效果并不明显,因为越是挫折,越是容易让孩子走向极端。倒不如做个会表扬的好父母,只要孩子做事有明显的进步,就不要吝啬自己的奖励。

2、引导孩子直面挫折

要知道,孩子的潜力都是无穷的,重点是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否正确。要鼓励孩子多去尝试,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尝试就是进步。并且让孩子明白,人生路上会碰到很多未知的挫折,只有一次次的攻克它们,才能收获最后的胜利。所有的抗压和抗挫能力,都是通过积累得出的经验。

3、调整情绪

“玻璃心”的孩子,他们内心的压力一定很大,正是因为不知道如何疏散这些负面情绪,所以孩子只能一次次的逃避。既然知道“玻璃心”的孩子内心脆弱,那家长就帮助他们“消化”这些负面情绪,让孩子变得勇敢起来。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出现在的圈子,出去走走,一定会收获不同的心情。

总结

做个开明的父母,不要对孩子有太高的期望,要不然会让他们变得焦躁。这些无形中的压力,都会迫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巨变。对了,一定要培养孩子的独立,因为一旦有了独立的做事能力后,很多事情他们都会独自去解决的欲望。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