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气、味、腔、字”

唱戏就是唱气,此话虽不够全面,但也道出“气”在唱念中的重要性。气的重要作用:吸气

的强弱粗细可以影响音质的薄厚、畅与涩。气息充沛与否可以影响整个声腔的感情色彩。用气的

方式不同和气息设置的差异是形成不同流派演唱风格重要因素之一。

吸气方法:两肩下垂放松,面部表情兴奋、自然,有“闻花香”的感觉。

行腔时气有调整,听来不直声直气(二次充气)。要以气振声,以声立字,以字导声,以音

传情。演唱时,首先把气沉下来,然后做到“松、通、送”这样,声音才畅通无阻,才不至于憋

气、横气、浮气。

字头如弹弓般用力弹出,字腹则需气息平稳。进行长板托腔时,直至字尾收音,才能将气息

全部送出,而且音越高,气越往下沉。

演唱时的用气,要象饭馆的服务员端着一碗汤,还要快步走的感觉,既要走的快又不能将汤

撒出去,这就是气息保持的感觉。

行腔时要注意阻气的部位。阻气的部位分双唇阻、唇齿阻、舌尖阻、舌面阻、舌根阻。

怎样用气,窃以为可以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喜”——呼吸轻松;“怒”——吸气后在腹中

作小幅度的旋转,控制不放;“悲”——喘气,上腹呼吸,呼吸短促;“悲愤”——气往下眼眶

前面贴;“忧愁”——用深呼吸,吸气慢,把气息控制到胸底;“思”——气放在胸中;“惊”

——用沉气;“恐惧”——骤然吸气,上灌肩膀;“酒”——喷气;“大醉”——无控制的呼吸;

“颠”——无节奏的急促呼吸;“狂”——上下抽气;“莽”——气提后,将起往两肋分;“病”

——完全松气。

中医讲: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味”即韵味,即语言美,包括节奏、强弱、顿挫、断连、收放、装饰等。唱,感情第一,

待到情来意自生。要以情待声,声情并茂。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它离不开感情、动态。情、

美、真是所有艺术的真谛。演唱者应该根据剧情产生意境,通过联想和形象,使观众在思想上得

到感染。演唱者还要有气质,气质是唱者塑造人物道德、涵养、文化修养、思想境界方面而形成

的精神状态。

综上所述,人不但要唱戏,更要戏唱人。下面的板腔有他独特的感情:

二黄:比较平和、稳重、深沉、抒情。唱腔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伤等情绪。原板,

叙述为主,抒情为辅。慢板,一般表现感叹,忧伤的情绪,抒情性较强。导板,善于表现激烈愤

慨的情绪。散板,擅长表达悲愤、痛苦、或愤慨的情绪。摇板,擅长表现比较激烈或紧张的情绪,

可以叙事,也可以抒情。反二黄,表现悲壮、慷慨、苍凉、凄楚的情绪。四平调,能表达多样的

情感,如:凄婉缠绵,华丽多资,轻松闲适,苍凉沉郁,悲切凄楚。

西皮:曲调跳跃、活泼、刚劲有力,节奏紧凑,唱腔明朗、轻快,比较适合表现欢快、坚毅、

愤懑的情绪。原板,用途较广,常用于叙述事物,表达心情,描写景物。慢板,抒情,优美。二

六,常用于说理,描写景物,抒发比较快慰、得意的感情及匆忙急切的情绪。流水,适合表现轻

快或慷慨激昂的情绪。快板,常用于矛盾十分尖锐的时候或是人物异常激动,急于表态,急于辩

理的时候。摇板,可以用在一般的对话,叙述,也可以用于在感情异常激动时,表现喜悦,悲伤

的情绪。散板,用于一般的对话,叙述。也可以用于在感情异常激动时的喜悦或悲伤的情绪。滚

板,是散板的变异,往往加在散板之中,缠绵,如泣如述,所以又叫“哭板”。回龙,表现委婉,

意犹未尽的情绪,反西皮,多用于生离死别、百感交集的情绪。

《中国京剧》主编吴乾浩说的好:学习京剧,应该由会到通,由通到精,由精到化。大家王

瑶卿也曾说:要想台上有绝活,就得肚子里宽绰。熟能生巧未必巧,要想生巧须动脑。

腔与行腔不同,“腔”是高低长短快慢,“行腔”是唱的方法,即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也

有称抑扬亢坠的,吞吐纵放。“腔”以情传意,“板”以显节奏。字音不正,板眼不准,唱法不

合,为之“油腔”,都是有腔等于无腔。讲唱工先讲嗓子。好的嗓子必须各音具备,机关灵活。

小嗓更应是能高能低,能宽能窄。腔之高低不在声之响不响,所谓高,不是声高,而是音高。

一、唱者切忌:梗,躁,油,竭,漂,直,平,扁。声要圆熟,声要切满,忌吃字,倒字,

漂字,口紧,冒调,塌调,坠,丢板,横气,水腔。

二、唱腔技巧要求:不可高,高即冒调。不可低,低即塌调。不可轻,轻则漂浮无力。不可

重,重则失去抑扬顿挫的控制力。不可添,即不可乱加闲散字或坠板。不可减,减则使节奏失去

平衡。

三、要区别“唱”和“喊”:唱:全身放松,运气流畅,气息收放控制自如;声带闭合开启

无挤压状;面部自然,颈项无凹凸变形和青筋暴露;发音准,音色音量均属乐音范畴;能自如地

运用有规律的气息控制音波。“喊”:全身痉挛,肌肉僵硬,横气涨憋咽喉;强挤压,使声带闭

合,以猛气冲声带,造成超负荷声带摩擦。

四、怎样唱高低音:高音称鼻咽音;中音称口腔音;低音称胸膛音。唱高音时,气息的着力

点要高;唱低音时,口微张,软颚放松下垂,舌平放并放松。高音低唱;起要低,加上当作中音

唱的意念;发声时,似一根无形的线将喉头往下拉,同时配合鼻腔打开,往下憋气收腹,气压也

加大了。低音高唱:把压喉咙唱改为放松喉咙,加大喉管开发度;胸膛放松,声音位置要保持,

软颚抬起。

五、要区别各种音的唱法。虎音:用鼻音勾脑后音,挺拔高昂(厚音)。驼音:由上滑转下

滑。鬼音:大起大落,凄楚悲凉。诡音:用近似假声的虚音,把音突然抽细,表达委屈,惆怅等

情绪,近乎咽。炸音:如虎吼一样喷口有力,还需要有力度。龙音:纯正,高亢。

六、何谓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轻:能储存余力,准备上跳时发挥作用。重:必要时突出下

收时的力度。缓:表现温柔优美,多愁善感的心态。急:表达直爽畅快的性格和高傲烦燥的情绪。

抑:思维稳定地表达内心世界。扬:慷慨激昂,热情奔放。顿:快板时吞吐清脆。挫:悲壮。

七、掌握好板式的节奏与技巧。原板是各种板式的基础形态,因此是很重要的板式。掌握好

原板,学习其他板式就容易多了。慢板也是原板扩展放慢一倍的形式。比慢板稍快的是中三眼或

中板,比中三眼在快一些的是快三眼。四平调的曲调和节奏的变化非常自由灵活,速度根据剧情

可快可慢。二六分快二六、慢二六。慢二六近似原板,快二六近似流水。唱二六时即不要拖也不

要抢。流水比二六快,唱时要有起伏,不能一个字一个字的迸。剁板比流水快,字字斩钉截铁,

铿锵有力,唱时不要用力太大,六成即可。快板比剁板快,富有急促质问对答性。摇板和散板都

是节奏比较自由的扳式,可根据唱词的情绪自由发挥。导板比一般散板上句复杂,开扩、悠扬、

充沛。散板旋律节奏以松、自由、有弹性为特点,所谓“猴皮筋”,能伸能缩,随意灵活。摇板

以行云流水、节奏圆华流畅为特点,所谓“直板量”,比作“摇撸”,要唱的顺、稳。散板摇板

自由之中有不自由,因为他们也有节奏。转板要铺平,不要抢,也不要赘。慢板要紧,在节奏上

应该是严谨的,不散漫,不沉默。快板要稳,字字分明,板上清楚,吞吐从容不迫,散板要准,

主要是气口上一定要准。“耍板”本应落在板上的字,不落进板槽内,达到仍有节奏。

八、横立音并用。以单纯的力(用力的大小、方向一致)所发的音为“横音”,以合力(同

时以不同大小、方向的力所组合的力)发出的音为“立音”。“横音”粗糙,有棱角,显得直声

直气。“立音”纯粹、圆润,感觉含蓄。善用“横音”者质朴,粗诳;缺点是容易过火流于村俗。

多用“立音”者典雅、细腻;但也往往拘束过度,导致小气。因此,应该“横立并用”。

字是唱念的根本,是基础。清戏剧家李渔:“学唱之人,勿论巧拙,只看有口无口。听曲之

人,慢讲精粗,先问有字无字。”出口之际,必须字字分明,然后加工板腔。每字均有头、腹、

尾(个别字除外),若交代不清,声虽然响亮,反不如低声者出口清楚。这一点往往被初学者忽

略。

每字必须有五音(唇齿牙喉舌),四呼(开齐撮合)。五音生字,四呼字之从出。每字又有

四声,掌握四声,即可准确区别字义。

京剧秉承了昆曲的声韵,又吸收了很多地方剧种的发音吐字,形成了“尖团字”和“上口字”

(即中洲韵和湖广音)。讲究尖团及上口,才能达到音韵美的效果。使语音参差错落,悦耳动听,

才能区别同音字。

京剧又有十三辙(韵母的韵腹和韵尾)。常言道:合辙压韵才好听。

咬字要学猫叼耗子,要咬住它,但又不能咬死;咬不住就跑了,咬不住就没意思了。吐字还

需要注意归韵收音,每唱一个字的字头,(声母或声母加韵头或没有声母的零声母字音)腹(韵

腹),尾(韵母的韵尾)之间的距离要分配得当,才能使欣赏者字字入耳。唱长腔切不可在行腔

中因换气有意无意的断续性收音。那么对于收音来说,太清太短显不出字来,太重太长又象字中

末尾多唱了一个字。收音先收气;先收音后闭口。“字在口,腔在喉”,字头的声母常在口腔的

前半部,且喉位不能乱挤,避免“字矫腔”和“腔裹字”。总之,循乎自然,适可而止。

尖字要唱的大方得体。开口呼的字必须张开口,这样才不至使开口呼的字归入鼻音。“言前

辙”的字难唱,原因是口型不好掌握,口型大小适当音才准。双声叠韵的字的字头要一大一小,

声要一重一轻。唱流水板;快板字腹要短,而且像拍皮球一样有弹性。合口呼的口型不要太圆,

否则不好听;也不好看。所谓“含韵”,既字出口后自然急速归韵,如《借东风》的“从东而降”

的“降”字。

(转载自:京剧艺术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