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or,雅诗兰黛,Innisfree集体降价,中国化妆品没法活了
进入2017年,欧、美、韩化妆品牌又一次集体降价了。
Dior降,雅诗兰黛集团大规模降价,包括“网红” Tom Ford、祖玛珑等等。
韩国化妆品公司忙不迭跟上,爱茉莉太平洋旗下三百多个单品降价,兰芝、悦诗风吟、雪花秀都在列。
降价幅度最大达到30%。
随着外国化妆品牌集体降价,中国化妆品公司上海家化的股价元旦后一路下跌、下跌。
虽然可能有自身原因,但中国化妆品牌这个群体的日子——真的更难过了。
集体降价是因为中国政府去年10月降低化妆品的相关税收了,彩妆香水降幅比较大。
所以这次投入集体降价热潮的各品牌,主要降的是彩妆。
中国化妆品公司中本来做彩妆的就少。现在外资品牌彩妆大降价,变得好用又便宜,以前没做彩妆的中国公司,最好也不要轻易进入这个领域了……
其实2015年就有一轮集体降价,当时是化妆品关税降了,只降3%,就立刻引起了外资化妆品公司的行动拥护。
也是文章开头的那些外资公司最积极,她们在中国生意做得很大。
多年来她们有机会就跟中国政府抱怨税收、价差、代购的问题,现在降税了,当然要有所表示。
雅诗兰黛最高调,不仅最先宣布降价,还详细公布了降幅;
欧莱雅遮遮掩掩,承认降价,但从不公布具体降多少;
Dior直接降,但因为比较贵,顾客群小一点,没有被人追问降幅;
最有趣的是爱茉莉太平洋,每次都比雅诗兰黛晚几天,同样高调地宣布详细的降价方案
——可能她们还要拿到雅诗兰黛的数据,才能计算出自己的方案。
除了要保持矜贵的少数品牌,降价的事,要大声,让政府知道,也要让消费者知道,快来买啊。
代购日子不好过了,中国国内化妆品的价格不会再比国外贵那么多了。
不过,很多中国“海淘党”、“剁手党”已经养成了在国外买东西的习惯,即使国内价格降下来,她们一时也想不起来回头……
降税仿佛推倒了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引起的是连锁反应。
如果说雅诗兰黛降价降得合情合理,韩国公司就有点被绑架的意思了。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首发在《好奇心日报》上,请参考《为什么要降价?韩国化妆品可能是被迫的》。
韩国化妆品比欧美便宜,在中国的走红靠韩国明星,也靠价格优势。欧美化妆品降价,韩系要是不降价,优势就没了。
特别的、特别的,大家都知道今年韩剧、韩国明星在中国没那么活跃了,韩系化妆品的明星效应减弱了,所以也是动力不足,压力很大。
今天,化妆品这个市场,趋势已经很清晰了。
中国政府似乎已经意识到中国人在海外血拼是个问题,正在不断降税,减少化妆品在中国和海外的价格差。
这个行业的领袖,高端的那些欧美化妆品牌,原本就想拉平价差,有了降税这个契机,她们做得比政府期望得更多。
最勤奋、最活跃的韩国化妆品公司,雅诗兰黛一降,他们就跟。
那么现在,大家想到没有,
价格水平处在比较低层级的中国化妆品公司,该怎么办?比较便宜的韩系也降价了,中国化妆品牌还有没有活路了?
中国化妆品牌起步晚、价格低、刚出来打天下,商场的好专柜已经被外国公司占满了,连时尚大刊也不给她们好广告位。
最惨的是,有些厉害的、做化妆品原料的化工公司,不肯卖好原料给中国化妆品公司。
再看几次化妆品行业减税。
中国化妆品公司都在中国生产,关税对中国公司没有影响。
也就是说,2015年那次减关税没有帮中国化妆品公司节省成本,但外资品牌的价格却降下来了。
最新一轮的降税,降的是消费税,对中国化妆品公司是有一点帮助的。不过因为重点是彩妆、香水等等,中国公司也是受益比较少。
外资品牌集体降价,环境如此恶劣,中国化妆品公司还有什么生存空间?
从过去到将来,中国化妆品公司或许还有以下几条路可以走:走别人不走的路,在别人不去的空间,活着。
做外国人不做,或者不会做的产品。比如佰草集主打中草药、汉方等概念,美素研发人参精华产品,这些领域外国人不熟悉。不过现在欧莱雅旗下的羽西已经开始模仿了,韩国品牌对人参钻得更深。
在三四五线城市挖掘,趁欧美韩品牌还没铺进来。原上海家化总经理王茁创立的磐缔资本投资的中国品牌“植物医生”,已经有2500家店铺,侧重于二三四线城市,与当地消费者的关系比外国品牌更密切。
在某个更偏门、更细分的行业里成为一个明星。比如蜂花洗发水护发素、阿芙精油……
选择在中国做自己品牌的化妆品,实在是一件很勇敢的事。这个市场快速成为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外资品牌不仅有上百年的技术积累、营销经验,还迅速占领了中国市场上最优势的资源,特别是专柜渠道。
中国公司似乎只能剑走偏锋,正面进攻几乎是无望的。
过去还有高关税、高价差,对中国品牌有一点保护,这样的优势越来越小了,好像,也没有什么理由,呼吁国家给些什么特别支持。
时装、皮具、珠宝、腕表……如果你在这些行业创业,做自己的品牌,那就抓紧吧,说不定哪一天,这些行业的税也降下来,中国品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出头。
今日头条、界面新闻、知乎专栏、新浪微博、搜狐时尚、喜马拉雅 FM
@卢曦采访手记 同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