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难得但狂狷——《论语》悟读【318】

古人惟大同谓治,君子以中庸为归。

《论语》第十三篇第二十一章:

【原文】

子曰:“不得中行(行为合乎中庸)而与(相与或交往)之,必也狂狷(juàn,拘谨)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译文】

孔子说:“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只能与狂者、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悟读】

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语自《中庸》。意为达到宽广博大的境界又深入到细微之处,达到极端的高明还遵循中庸之道。

中行、狂、狷,分别代表了世人品格和修养的三种不同类型。无疑,中行之人,合乎中庸之道,是夫子一生的孜孜追求。

,不拘一格,气势猛烈,蔑俗轻规;,胸襟狭窄,性情耿直,洁身自好。魏晋人多狂狷之象。狂者,志在兼济,锐意进取;狷者,独善其身,有所不为。

朱熹对此的解释是:“狂者,志极高而行不掩;狷者,知未及而守有余”。意为狂者进取心很强,但实际能力不足,志大才疏;狷者志向不宏,但老实本分,洁身自好,不与人同流合污。

古之狂者,勇于进取,一旦进取之途堵塞,则狷而自守。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狂狷是中庸之道的进守辩证。本章夫子之意很是明显,中道难求,退而求狂狷

“狂”与“狷”是两种对立的品质。狂者虽有偏激,但锐意进取,生生不息,乐于求善,进而不退,是处世求学之道;狷者虽然流于退缩,不敢作为,但以善良为底线,有所为有所不为,亦属难能可贵。

夫子认为,中行即不偏于狂,亦不偏于狷,二者互补,有助中庸。

庄子《养生主》中曾说,“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其中,缘是因循之意,督指督脉,即身体的中线,也强调了“坚守中道”之养生法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