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 | 秋谨与宁海人

秋谨与宁海人

文/应可军

高中毕业不久,进宁海乡镇企业红旗塑料厂搞新项目——中频炼钢,我负责炉前快速分析,在几秒钟要测出融化的钢水的成分,控制好钢水的碳硅磷硫等成分,当时我筹办的化验室也蛮成功。能适应生产的需要,但工余时间也多,因此常去医务室闲坐。主要厂医姓王,名艾村,是宁海东门文化人,是笔名,谱名王常宪。他的性格让黄珂先生写的活灵活现,“如果你想让83岁的王艾村从头到尾讲一遍他的故事,那恐怕也得要83年时间。因为他在讲故事的主线时,会派生出许多故事的副线,然后把其中一条副线当主线,再派生出更多的副线来。这就好比一棵大树,一根主干能分出无数个支干。好在他不介意我。当他远离主线在副线的副线上百折不回时,提醒他回归主线。有时我也任其天马行空,飘忽游移,直到他蓦然意识到自己如一架忘了起飞也找不到降落机场的飞机时,会戛然而止,仰头看天,实在想不起来就会问我,我前面是讲什么的?讲到哪儿了?那天王艾村就是这样问我的。我说王老,你讲讲你的历史。”他194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宁海城区支部书记。入伍后任浙东行署“七办”民政指导员、宁海县警卫队政治指导员。解放宁海时负责接管公安局。旋任民工大队长支援21军解放舟山,获军部“支前光荣”奖旗。1954年在宁波专署文教科时受命率宁波地区代表团出席浙江省第一次文代会。1956年因有《试评〈宋江考〉》一文,应邀出席“浙江省第一次文艺理论批评研究工作者会议”。后受极左路线迫害,受苦难二十余年。为什么他会受难,又得花开两支说了,1949年7月5日,对于王艾村来说,是个非常特殊的日子。那天午后,南下干部李笑海以副县长兼组织部长的身份跟同驻在岔路上金的县警卫队政治指导员王艾村谈了一下午关于进城后怎么接管宁海的话题。接着,一起去村边大溪游泳。不料李笑海不慎溺水身亡。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事故,无形中给即将胜利的喜悦的乐章里夹杂了一组哀伤的音符。那阵子王艾村腿腘生了一个痈毒,有愈演愈烈之势。当夜在随接管部队行军去福泉寺集结的路上,他已显得举步维艰。约莫10时,在福泉寺里经受痈毒折磨的王艾村挡不住划过夜空的信号弹的诱惑,让战友背他到山顶的草坪上。眺望县城,那掠过黑暗的火光和枪炮声,让他欣赏了一场如期而至的焰火盛会。翌日一早,县长童先林见王艾村痈毒严重发作已寸步难行,便命他骑马随队。现在我们可以想象1949年7月6日早晨,那个肩挎子弹带,腰别左轮枪,骑一白马,从县城大南门进城时的王艾村是何等的英姿飒爽,这光鲜的形象留给当时夹道观望的人们记忆中将是怎样的一个传奇。那年,王艾村二十岁。而这次变故成了他永久的痛。他成了右派,被劳改,吃尽苦头其间,曾发愤自学中医,他在红旗塑料厂担任厂医,我在此认识的。他平反后,任宁海县文物事业管理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并兼任县文联副主席、文协主席。1990年1月离休。他系浙江省作家协会、浙江省文学、历史、考古、博物馆学会及鲁迅研究会、秋瑾研究会会员,省三次文代会代表,南京中山文学院客座教授、北京时代学人文化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评论月刊杂志社特邀评论员、中国文化名人研究会副会长。毕生刻苦自励,勤奋好学,长于文史研究和写作,其有关鲁迅、秋瑾、柔石、潘天寿、陈树人、经亨颐、胡三省、方孝孺、王锡桐、孔墉等学术论文,先后曾在《宁波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人民日报》、《团结报》、《浙江学刊》、《观察与思考》、《足迹》、《绍兴学刊》、《历史知识》、《历史教学》、《名人传记》、《东方文化》、《广东党史》、《鲁迅世界》、《钟山风雨》、《百年潮》、《鲁迅研究》月刊等全国各地报刊及宁波师院、舟山师专、宁波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南通师专、南京师大、吉林大学等大专院校学报发表。连同一些诗词、散文,被《不朽的战士》、《秋瑾革命史研究》、《浙江文史资料选辑》、《当代新文学作品选》、《文学世纪》、《中国吟坛》、《世界汉诗年鉴》、《中国作家百家文存》、《艺术人生》、《烈士与纪念馆研究》、《纪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70周年文集》、《越文化视野中的鲁迅》、《回望雪峰》、《文物之邦显辉煌》、《四明英才》、《中国优秀领导管理艺术宝典》、《中国百业论著精粹》、《实践三个代表的楷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等百余种专集所收辑。其中《夕阳古柏今犹在》、《霜风寒月度中秋》、《浅议“寒之友社”及其始末》、《经亨颐与五四运动》、《陈树人与孙中山》等作品。好,我再也不能能分出无数个支干了,被人怨欠。当时,我们很投机,成了忘年交。我在工余期间,帮他抄录《秋瑾传一书书稿。我才开始对秋瑾有了认识。也影响我的兴趣,引起对宁海文化的注意。特别是二亩园。徐定涛夫人程美英(1887—1929)号佩苇,是鸡行口程家人,宁波女校肄业。哥哥程干青(1872—1952)字芸生,毕业于江南陆师学堂。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三月,以南洋官费留学日本,是我县最早出国的一批留学生之一,入日本国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工兵科第三大队学习。光绪三十一年回国,在南京任新军督练并到上海负责军队的枪械、被服等军需物资的购置工作,是我县最早参加辛亥革命队伍的爱国志士,也是民国时四大金刚之一,程干青的屋,说的就是他。1905年徐定涛回国与程美英成婚,在蜜月期间,程美英即与徐定涛同赴日本由于当时的情况,她学的是医学。徐、程夫妇回国参加辛亥革命,留日诸友纷纷吟诗送别以壮行色。秋瑾贈她一组诗,也说明她们关系不一般,根据他儿子徐锡祯先生说,可惜原件毁于文革。根据后人记录保存及记忆,附录数首。
  玉京仙子七香车,小滴尘寰十载馀。
  为问元龙湖海士,亚洲大陆有人无。
  轰轰振起自由钟,意气居然玛琍浓。
  拍手快谈天下事,英雌转觉胜英雄。
  无计能醒我国民,丝丝情泪揾红巾。
  忍令夷夷欺凌惯,可有男儿愤不平。
  眼中直如无男子,意气居然我丈夫。
  二万万人齐下拜,女权先到火奴鲁。
  去年携手走瀛洲,万里长风汗漫游。
  笑煞春闺有少妇,海教夫婿觅封侯。
  孤灯旅馆两闲闲,忽向离亭别泪弹。
  自愧穷途苏季子,归来惟恐下机难。
  双飞威风清时见,千里明驼祖国还。
  惹得大樽无情绪,梦魂夜夜到家山。
  本是明珠自爱身,金炉簪拥翠裘轻。
为谁抛却乡关道,白雪苍波无限程。
  诗末题款:美英女士游学东京,志气倜傥,实为吾国女界之雄,於其归也,书此送之。
巾帼英雄惺惺相惜。1902年冬,秋瑾至杭州发展光复会成员,叶颂清与朱瑞等为首批会员。叶颂清(1879—1936),浙江宁海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叶颂清父亲叶起轩为清庠生。叶颂清少时颇具才华,深得台州督学徐致祥赏识。1900年以第二名中秀才。是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满清政府不断割地赔款,国家日趋沦亡。目睹国运衰微,在家乡办学的叶颂清愤而投笔从戎。于1902年投考江南陆师学堂,只身离乡,赴南京习武。1906年毕业回浙江,在浙江督练公所兵备处任调查员。翌年,浙江新军第二标开始编练,海潮寺开设浙江弁目学堂,叶颂清任一营队官,兼浙江弁目学堂教官。是年冬,秋瑾至杭州发展光复会成员,叶颂清与朱瑞等为首批会员。此后光复会联系各界,活动频繁。朱瑞、竺绍康、蒋鹿山、叶颂清等为主要活动骨干。1907年2月,秋瑾前往绍兴大通师范学堂任督办,4月又在绍兴设立体育会。叶颂清等同秋瑾一起商定组织大通体操专修科的具体计划,召集各处革命党人云集绍兴,秘密组织光复军,筹划浙江的武装起义。7月初,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叶颂清受秋瑾派遣,至大通学堂率领三十二人组成的敢死队潜入杭州,准备举事。不料徐锡麟事败被害,金华义军又泄漏消息,清兵自杭入绍兴,秋瑾被捕就义。此后,清廷追捕革命党人甚紧。叶颂清掩护联络员周亚卫得以脱险。
浙江起义不幸失败后,叶颂清曾与朱瑞、屈映光等商议再去安庆收拾起义残部,以继徐锡麟之志,后因安徽政府防卫森严而未果。又一度赴保定军校任炮兵教官,1908年再回浙江陆军小学堂任提调。1910年任陆军第84标管带,驻防宁波镇海。随又升为统带。此时起义风潮再次涌起,叶颂清一面在新军中组织尚武分会,筹集革命力量,并与杭州革命党人取得联系;一面运动宁波新军协统刘恂、防军统领常荣清,争取他们同情光复。杭州光复期间,叶颂清和许耀在宁波起而响应,使浙江革命很快成功。杭州光复后,适叶颂清母亡。一向以尽孝闻名的叶颂清仍以国事为重,毅然带领84标挥师北上,参加浙军援苏支队。至南京,84标改为四团,叶颂清任团长。南京之役,浙军功绩颇著,叶颂清受到南京陆军总长黄兴的嘉奖,授陆军少将军衔,升12旅旅长,负责卫戍南京城防1912年秋,叶颂清返杭州,授陆军中将军衔,任浙江第六师师长。不久,浙江总督朱瑞为袁世凯所拉拢。至1915年,各地成立了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作准备,而朱瑞极力捧场,诸部下多方劝说不听,当时叶颂清兵权在握,有人赠诗叶颂清,以“即今举足为轻重,莫问群儿孰是非”句子劝叶颂清取代朱瑞,但叶颂清重于情面,不愿与既是同学又是至交的朱瑞反目。后朱瑞被童保暄、夏超等驱逐出浙,叶颂清亦举家迁北京,在北京将军府陆军部接了个中将咨议的空衔。此后十余年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北京政府有时财政拮据,发不出工资,叶颂清即以卖字维持一家生计。1925年孙中山病逝于北京,叶颂清率子吊念,绕灵柩一周,泣不成声。随后迁回杭州,1927年迁上海,致力于办学,创南洋模范小学。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城隍庙古戏台

    宁波宁海城隍庙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跃龙街道桃源南路218号.距花岙兵营遗址东北58.1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去时,宁海城隍庙古戏台未开放. 宁波宁海城隍庙古戏台为单藻井戏台,始建于唐永昌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

    宁波宁海岙胡胡氏宗祠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梅林街道岙胡村.距宁海城隍庙古戏台北14公里.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嘉庆二年,邑庠生胡元实(1729-1812)建造胡氏宗祠,号为"积庆堂 ...

  • 育儿•音频:30年浙江宁波宁海职教中心的「废品回收日」:爱心飞扬的孩子拥有一生的幸福┃何光燕

    作者┃何光燕  朗读┃清茶  编辑┃丄学号 刚看<人民日报>平台文<这群师生卖废品干了件大事>,为文中的师生既环保又助学的爱心行为点赞. 文中写道:浙江宁波宁海职教中心将每周四 ...

  • 2018年宁波市制造业百强企业榜完整榜单

    排序 企业名称 法人代表(万元) 营业收入 主业 区域 1 宁波金田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楼璋亮 7059927 有色 江北 2 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 安聪慧 6762711 汽车 北仑 3 奥克斯集团有 ...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宁波宁海古戏台----崇兴庙古戏台

    宁波宁海崇兴庙古戏台位于浙江宁波宁海西店镇石家村与后溪村之间.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宁海崇兴庙为二村共有,石家.后溪同宗同姓,村民均姓石,为宋乾道问奉直大夫石羡问之后嗣.至康熙中期,石成窝(1 ...

  • 【林氏字辈】2018-浙江宁波宁海越溪乡大林村

    本网(平台)致力于林氏文史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特别是在古人墓志铭.族谱谱序.人物事迹和古籍整理等方面得到了全国各地宗亲和他姓文史爱好者的支持.帮助和认可,有效地推动了林氏文史研究的学术化和规范化. [林 ...

  • 缑乡人物 | 孙中山之子为他写挽联,只因为……

    力洋村全景图 叶颂清戎装像 叶颂清(1879-1936),原名敷翊,字子布,号道根,力洋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以第二名中秀才.是年八国联军侵华,愤而投笔从戎.二十八年考入江南陆师学堂,三十二年 ...

  • 应可军 |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化名人与宁海 文/应可军 文化名人主要是指在文化生活中特别突出的人,对于人类的进步与人们文化境界的提高都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他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影响.流行名人主要是指那些在社 ...

  • 应可军 |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外一篇)

    抗战时期落户宁海的客籍联中 文/应可军 1941年4月19日,日寇发动"宁绍战役"宁波.绍兴.慈溪.余姚.慈.镇海等地相继陷落,六区前线军政机关及义民纷纷退处宁海.大中学校有的先后 ...

  • 应可军 | 林逋的宁海缘

    林逋的宁海缘 文/应可军 说起林逋,宁海人就会和四顾屏联系起来,某人考证,说林逋的<山园小梅>二首: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京城情结

    宁海人的京城情结 文/应可军 城市是人类作用于地理环境的集中点,是人类群体活动于地理环境最强烈.最敏感的地区.中国古都的选址.规划设计和布局往往是那一时代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国都的物质实体和时代的文化 ...

  • 应可军 | 值得宁海人收藏的两本奇书

    值得宁海人收藏的两本奇书 文/应可军 明代有两本著作,是两位名人用日记体编成的,而且都与我们宁海县相关.一本是江苏淮阴人徐弘祖(1586-1641),他是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地质学家.旅行探险家.文学家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故乡情

    宁海人的故乡情 文/应可军 故乡,人意山光.杏林春暖,很想在有杏花的日子回故乡,穿过仄仄的小巷,拂手矮墙,找寻岁月的沉香,翻开一页页白羽般的过往,织成流年最美的篇张,最好是微雨含春,更有杏花飘过矮墙. ...

  • 应可军 |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外一篇)

    宁海人的硬气故事 ◎应可军 宁海人总说"硬来硬到底,麦来不吃米."真的,宁海人在小麦上场后就开始磨麦虫,馏麦馏,做麦僵吃,不大去注重吃米食.所以宁海麦粉之类食品花样蛮多.如麦糕麦饼 ...

  • 应可军 | 宁海灯史

    宁海灯史 文/应可军 在我未得病前,总往农村跑,碰到不少宁海乡土者,不知怎么回事,他们收集了不少农村老物品.总想建立乡愁展览馆.非常惭愧,我没有为她们提供较好或系统的文字稿.这几天,忽然想到写点文字, ...

  • 应可军 |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FLO 宁海名人绝粮时故事 文/应可军 史载: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途经蔡国被围绝粮几乎致死.孔子离开陈国到楚国,陈国亲吴派害怕孔子辅佐楚昭王楚国更强大,便派说兵胁迫孔子改道,不让孔子去楚国.孔子在蔡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