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问之:对《红楼梦》第四回中薛宝钗进贾府几个相关联的问题的看法

在《红楼梦》的叙事架构中,第四回扮演着多重重要的功能,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无疑当是让薛宝钗进贾府。

剪纸薛宝钗

在第四回中,有几个与薛宝钗进贾府相关联的问题,常常会给读者带来疑惑,诸如宝钗为什么参加选秀,宝钗参加选秀是不是其热衷功名的表现,选秀为啥没有下文,薛家为啥住在贾府不走等等。

还有一处重要的版本异文的问题,即薛蟠的字表和年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人尝试着给出个人的解读视角,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1
宝钗为什么要参加选秀

对于“宝钗为什么要参加选秀”的问题,本人基本看法是:这主要是作者给宝钗进贾府寻找一个真实可信的理由,与宝钗是否热衷于功名无关。

理解这个问题,必须要置身于历史语境中。在清朝,旗人和内务府三旗包衣的适龄女子都必须参加选秀女(含宫女),这是他们对皇家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不幸,当然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特权。适龄女子不参加选秀,会有严厉的连带性惩罚措施,因此当事人是没有选择自由的。

电视剧《红楼梦》中张莉饰演薛宝钗

在第四回中,表面上对选秀进行了美化,把皇权的压迫赞美成“降不世出之隆恩”。这既是作者的自保行为,也是书中惯用的一种反讽的艺术手法,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高级黑”。反讽是小说中常用的艺术手法,给我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是《平山冷燕》,这部书核心艺术手法就是反讽。《红楼梦》的反讽艺术也是用的炉火纯青。

曹雪芹创造《红楼梦》,他假设的阅读对象肯定首先是他的同时代人。因此,我们在理解宝钗选秀这个问题的时候,也应该进行历史语境的复原。而不能从今天的角度去过度解读。

2
宝钗选秀为什么没有下文

理解“宝钗选秀没有下文”这个问题,也同样应置身于历史语境中去理解。选秀本来就是例行公事和规定动作,被选中的概率本来就不高,也就是说不参加不行,参加了也很难中。故而多数人想必也只是抱着走走过场的心态。

邮票《宝钗扑蝶》

薛家可能不会在意这个事情,贾府也不在意这个事情。作者不会纠缠这个事情,同时代的读者想必也不会纠缠这个事情。

故此,没有下文符合常态。如果作者特别去交待选秀的结果,反而凸显薛家特别用心于此。

今天因为脱离了那个时代的背景,我们仅仅从文本的内在逻辑出发,才会觉得宝钗选秀没有下文会是个逻辑不严谨的问题。我想这就是我们阅读古代文学需要特别注意的一个地方:文本逻辑不能取代历史语境,历史语境常常构成文本背后的逻辑。

3
薛家为什么长期居住贾府而不返回金陵

薛家进京,书中明列了三个原因:一是送宝钗待选,二是望亲,三是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很明显,这三个理由都是无法支持薛家长期居住贾府的。从这三个理由看,薛家本来也没打算长期居住在亲戚家。

电视剧《红楼梦》中薛家三口

这里有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我推测,薛家最开始确实只是打算短期去京都一趟,大概计划等宝钗选秀完毕就会返回金陵。等快要进入京都的时候,才知道舅舅王子腾升了九省统制,奉旨出都查边。薛蟠趁机提出住到自己在京的房子去,无奈在薛姨妈一再坚持下,不得不住进了贾府。

薛姨妈是想借贾府来约束一下无法无天的薛蟠,不成想薛蟠却与贾府子弟相处的甚是臭味相投,从此便安心居住在贾府。这样一路写来,非常自然合理。

但问题就在于为什么薛家住进贾府后,一住就是多年,再也没有返回金陵的打算了呢?是不是曹雪芹思考不周呢?如果这个地方有纰漏,那么《红楼梦》的故事就立不住。这个问题是我们阅读《红楼梦》需要认真琢磨的一个问题。

这个问题作者没有挑明,但其实答案已经有了,就在第四回中。薛家出门的时候,完全没有把打死冯渊的案子当回事。后来在门子的建议下,贾雨村采用扶乩判案,并串通薛家作假证证明薛蟠已经暴病身亡。

因此,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之后,薛蟠一下子就成为法律上的死人了。等薛家住进贾府后,想必也知道了判决的结果。对于这样一个判决结果,薛蟠虽然免于刑责,但显然也无法再回金陵了。否则就打脸王法太狠了,我想还没有人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或许正是薛家自此长期居住于贾府的理由吧。

这个案子看似了结了,其实可能没完。它应该是个伏笔,后来四大家族覆灭的时候,这个案子肯定还是会被掀出来的,薛蟠的“死而复活”可能刚好是个导火索之一。

谁掀起这个线索的呢?从第79回、第80回薛家内部的矛盾来看,很可能城堡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正是薛蟠的老婆夏金桂或者其娘家人。家庭的矛盾导致家族的覆灭,正是《红楼梦》叙事的重点。“贾迎春误嫁中山狼”,送了命;“薛文龙悔娶河东狮”,是不是也会要了他的命?

如果我们把第四回与第79、80回结合起来看,我们就可串点成线了,得出一种别样的艺术审美乐趣。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个人阅读视角。它或许契合了作者的本意,它也有可能只是本人的过度解读。

4
薛蟠的字表和年龄

关于薛蟠的简介,各个脂评本可谓是五花八门。各个现代的校勘本也是五花八门。不利于读者弄清《红楼梦》的本来面貌。

连环画《呆霸王薛蟠》封面

甲戌本作“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龙,今年方十有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己卯本作“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五岁上就性情奢侈,言语傲慢”;庚辰本作“这薛公子学名薛蟠,字表文起,五岁性情奢侈,言语傲慢”;戚序本作“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从五六岁时就是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甲辰本作“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性情奢侈,言语傲慢”。程高本从甲辰本。

本人曾经在《脂评本<红楼梦>的两个版本系统及其可靠性辨析》一文中,把脂评本分成两大系统:甲戌本和甲戌本以外的脂评本。薛蟠的字表和年龄的异文,再次验证这种分类的可靠性。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些本子的差异,就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即甲戌本以外的脂评本,其祖本此处存在两个错误:

第一个是误把“文龙”写成“文起”,大概因为“龙”的繁体字与“起”结构类似所致;第二个错误是,对于原本的“今年方十有五岁”这句话,遗漏了“今年方十有”五个字,仅剩下“五岁”两个字。即庚辰本当是甲戌本以外的各个脂评本的母本上的文字的原貌。

至于己卯、戚序本、甲辰、蒙府本等其他脂评本上的异文,都是因为抄写者觉得此处文字不通而各自采取的补救办法。

为什么应该是“文龙”,这个非常好证明,各个脂批本第79回的回目皆是“薛文龙悔娶河东狮”。

“今年方十有五岁”,这个年龄的介绍也是非常重要的,具有系统性意义。如果我们不知道薛蟠的年龄,后来第九回的闹学堂以及再往后的结婚等都失去了凭据。还有就是宝钗的年龄也失去了凭据。第四回没直接说宝钗年龄,只说是比薛蟠小两岁。如果薛蟠的年龄都不知道是多少,那比他小两岁的宝钗又该是多大呢?

所以,甲戌本的文字是非常正确的。此处文字校勘应统一以甲戌本文字为准。

人民文学出版社珍藏版《红楼梦》

最后我再一次呼吁,《红楼梦》的校勘应果断放弃以单一脂评本为底部的错误想法,无论是庚辰本还是戚序本都难以承担这个重任。在现存的甲戌本十六回文字中,应坚决的以甲戌本为底本。尽管甲戌本只有十六回,但也比没有好很多吗,这对准确的传播《红楼梦》是大有好处的。

非常欣慰的是,这样的本子正在逐渐增多。但影响力最大的人文社的《红楼梦》新校本仍然在坚持以单一的庚辰本为底本的做法,我本人希望这样的局面能尽快改变,否则不利于《红楼梦》的传播事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