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的 防己黄芪汤 不仅治疗风湿 还治疗这9种疾病
防己黄芪汤是医圣张仲景的著名方剂。
在《金匮要略》有2个地方,有这个方剂。
一个是《痉湿暍病脉诊第二》,用来治疗“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另一个是《水气病脉证并治十四》,用来治疗“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
虽然都是一个方剂的名字,但是白术的量,稍有不同。
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的治疗,就是为了药物和患者的情况相符。
《金匮要略》是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
中医四大名著·金匮要略
已完结
李楠
|
软硬件开发
1万人在读
查看更多
“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是风湿的症状,风水的症状也是这样。
风湿就是外感风、湿之邪,引起的风湿之邪,客与患者的机体的表面,有的患者的水肿,表现为身重。
湿邪的特点是性重浊、黏滞,患者的感觉是身体困重,就是身重。
脉浮是患者的病位,在表。汗出恶风,就是感受风邪的表现。
综合起来就是,患者外感风、湿之邪。
引起患者外感风、湿之邪的情况,有2个。
一个是邪强,一个是本弱。
邪强是风、湿之邪,比较强。超出了人体的承受的范围,引起的疾病。
这个情况是人体的正气,相对来说不是很弱。
要是离开了致病之邪,容易治疗,因为正气不是很虚。
本弱,就是患者的脾胃比较弱。一般人不会因为这样的风湿之邪发病,本弱的人就会发病。
这样的人,就是一般的风湿之邪,也容易引起风湿疾病的发生。
风湿是以湿邪的表现,比较突出,相对风水,水肿不很明显。
风水就是,以水的表现为突出,就是水肿比较明显。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风湿和风水之邪引起的疾病也是这样。
治疗这样的疾病,既要祛除侵袭机体的风湿之邪,也要对正气有一个补益的作用。
才能使邪去正安,使患者恢复健康。
鉴于这个情况,医圣张仲景,在汉代之时,就有对这个疾病的治疗方法。
就是《金匮要略》中的防己黄芪汤,这个著名的方剂。
防己黄芪汤,就是既可以祛邪,就是祛除风湿之邪,又可以对正气有一个补益作用。
防己黄芪汤具有健脾利水,益气祛风的治疗作用。
防已黄芪汤药物组成:防己 黄芪 白术 甘草(炙)
防己与黄芪均为君药。

防己味辛、苦,性寒。归膀胱、肺经。
具有祛风止痛,利水消肿的作用。
《本草求真》卷四:“防己辛苦大寒,性险而健,善走下行,长于除湿、通窍、利道,能泻下焦血分湿热及疗风水要药。”
防己用来祛风消肿,特别是下肢的疾病,效果不错。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

具有补气固表,托毒、利尿的作用。
黄芪的用量大,表明患者是以气虚为主的。
黄芪外可以祛除风湿之邪,内可以益气固表,同时还有利尿的作用。
黄芪与防己一起应用,在益气固表的同时,可以祛风消肿。
在补益正气的同时,可以去除侵袭人体的风湿之邪。
在祛除风湿之邪的时候,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使邪去正安。
白术为臣药。味苦、甘,性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作用。
既可以帮助防己的祛湿的作用,又可以帮助黄芪的益气的作用。
健脾的同时,也可以对肺气有一个补益。
甘草补脾益气,可以通过对脾土的补益,来对湿邪有一个治疗作用,并且可以调和诸药。

姜、枣和脾胃,调营卫,共为佐使。
这些药物一起应用,扶正之时兼顾祛邪,使邪去正安。
共奏益气祛风,健脾利水之功。
使患者的风湿之邪引起的症状消失,患者恢复健康。
防己黄芪汤,是针对肺的方剂。
肺卫外,外和皮毛,又通调水道、主治节。增强肺气,就是增强卫外之力,增强对水的调节的作用。
用来治疗风湿之邪,和风湿之邪引起的症状。
为了增加肺气的力量,来对脾土进行补益。
培土既可以对肺金有一个补益的作用,就是培土生金;又可以对四肢有一个补益的作用,因为脾主四肢。
防己黄芪汤,通过对脾肺的补益,来治疗风湿引起的症状。
现在临床上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痛风,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衰,水肿,风湿病等9种疾病。
中医辨证为表虚不固,外受风邪,水湿郁于肌表经络的患者。
治疗疾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药物的加减治疗。
防己黄芪汤就是这样。虽然是一个方剂,但是根据风湿和风水的不同,药物的量,就有不同,就是白术的量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