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对岸是神学
宗教科学一如哲学,均系独立于神学之外,但为系神学之一种重要辅助科学。哲学一方面曾经对神学有重大影响;但反过来说,在另一方面,西方哲学(在现代世界文明中以多种方式出现)如无启示及基督宗教之历史,则其发展实不可想像。神学并非哲学之固有规范,但在历史之实际过程中,却主要是神学给哲学开启了其可能性。按梵一大公会议(1869-1870)的主张(DS 3015),神学与哲学在其「原则」及「目标」上是不同的。神学乃基于启示信仰之恩宠,并尊敬天主启示之奥秘;而哲学则出自自然理性,且关切可以接受此理性之诸事物。如就更深一层言,哲学与神学间之关系属于「自然与恩宠」(参492,176)间的关系这一道神学问题。对此问题,一个更为统合之解释设法同时显示哲学与神学间之相互解释及其显着差异。
尤其"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已使神学在自我反省上的瞭解及能力更为敏锐,也帮助它察知逻辑实证主义(维也纳集团)、极端理性主义(如颇普K.R.Popper,1902-1994,亚尔培H. Albert,1921-)、历史相对主义及心理主观主义(如士来马赫F.Schleiermacher,1768-1834)、极权的、定理的、实证主义的、及非环境性的基本主义(例如在某些基督徒教派及某些主流教会之保守与过度保护趋势)等等之正反两面。科学哲学协助神学建立理性模式的「三种标准」(胡斯登):a:藉着解说神学述说中各组成因素,以作成神学叙述(theological statements)之写实描述;其主要因素为:被召的及负责任、投身的个人经验;在隐喻及思想模型上之知识及语言表达;信仰社会所处之环境等。b:在实际生活及观念瞭解层面上,神学叙述之批判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此一能力系根据圣经、传统及训导权及现代科学(在理论及应用实用方面皆然)。c:神学叙述之建设及进步性,此中有关天主之未来方面包括天主永远更大(Deus semper major),天主提升人类(包括神学家在内)至新而未知之境界,并打开发现新事物之可能机会。
(1)现代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曾发展于原始的宗教,比如化学就发展于炼金术,天文也发展于原始的宇宙观,但随着科学与技术的协同进步,科学家推翻了"上帝"的概念,以一套更准确的模型来研究万物,走上了反对神学的道路。经过几百年来的斗争,现代科学已经成为了世界公认的权威,神学家们也不得不承认科学的正确。
(2)神学面对许多权威:这些权威是一种整体性的结构。一方面不同的权威互相贯穿,在另一方面则具有不同程度的确实性及可信度。1:圣经与其灵感权威(参 575)为最高标准。2:但此一权威系存在于信仰之生活团体中。此一团体系灵感启发圣经作者的天主圣三所创造之团体。此一团体在历史过程中,创造了大量的训导(主要经由训导权,参 418)和礼仪经文(祈祷的规律是信仰的标准)。3:最后为基督徒一般生活中之见证权威。在一般生活中,已列品及未列品之圣徒给人"在他们内充满希望"的可信记述(伯前三15)。
(3)天主教神学及训导权:神学史显示一种一再发生之现象,即在神学作为一科学(由于学术自由基本范围之要求)与训导权作为启示「真理」的保护者间之非常敏感的紧张。当双方面或至少一方面不认识其在生活之天主教团体(全世界范围)内应该执掌之功能时,则此紧张乃成为公然冲突。瞭解与判断间之差异有助于澄清神学与训导权间之不同处,及其互相补足之功能。神学之主要角色在于瞭解方面,而训导权之主要角色则在于对信仰事项之判断方面。在理念上,双方均有其适当及有意义之地位,不应有法理上之冲突。但事实上之冲突则难免,此项冲突系因人性之限制与弱点所激起。由正义及公开结构所支持之成熟对话,似为较为合理且为基督徒方式解决实际冲突之方法。
(4)神学与文化之多元化:在神学派别之间永远会拥护相反意见,以不同之假定为起点,发展不同之思想型态。但神学在现今展现一种不同型态之多元化方式,已无法将之归纳统一(one theology)。主要系由于两种理由:1:神学在现今系处于多元化之学术及社会环境中,已非昔日之一言堂。研究方法即不同,而神学在当今今之意义则为"诸神学"(theologies)。哲学亦有多种表达。知识之大量累积,远超过单一个人之瞭解能力,每人均发现其个人系工作于有限之知识范围内,而愈益依赖其他学术部门之专业人员。2:由于梵二大公会议(1962-1965)之鼓励,神学已开始面对非洲、亚洲及大洋洲之新文化。各该宗教文化才能愈益影响神学,天主启示丰富内容之荣光愈益光耀。然后一种新的努力形象:相互容忍、相互影响及相互批评便显得更为需要。迄今为止,训导权好像过于由某种罗马式神学所培养,将来它须觅求新方法以管理及培养此多元主义。
(5)神学与妇女(参 487):无疑神学已进入欢迎人类另一半灵能及观点之时,如果女性神学一直朝平衡地方向发展其能力,不久以后,神学工作将迈进更整体性的学术领域。
(6)神学与未来:未来之神学应顾虑浩瀚之神学知识及察知基督宗教之基础要素、经由创造广泛之信仰公式,以及有意识的保持所谓真理层次(参336)。
未来之神学如不欲脱离人群,不得不成为一种进化世界观神学及场合神学,就社会内外之立场言,此亦将成为社会上的一种批判性力量。
由于纷繁的神学知识及推理思想,未来之神学就更须寄赖寓言、比喻、及故事之意义,一方面更接近实证主义者,成为一种叙述式神学,但在另一方面,释经学问题及科学哲学将继续向神学挑战。
最后,如果现代之基督徒,已被导入各种不受限制的爱与美之艺术中发现天主,将具创造性的能力彻底掌握此一日益复杂之现代世界。为服务此等基督徒,有人期望神学可以转移为冥思及美之神学,导入神秘经验之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