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节:女儿能否识别并远离“渣男”,在感情中收获幸福,取决于父亲!

还有2个小时,即将迎来新一年的父亲节。提前祝父亲们节日快乐!

对于孩子来说,父亲角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怎样的父亲才是孩子需要的?是有智慧的?我们曾结合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临床经验,提供了具体建议:父亲当没当好,往往决定了孩子的幸福指数和人生的高度

网上有人调侃,一旦男人有了女儿,那他就有了最致命的软肋。女儿是父亲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女儿小时候,父亲负责守护;女儿长大了,父亲更是希望她们擦亮双眼,找个好归宿。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在现实中,很多心思单纯的女孩爱上了“渣男”,轻则心身受伤,人财两空;重则还有生命危险,惨遭谋害。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

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来看,父亲有责任引导女儿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识别和远离“渣男”。借着父亲节,我们拍了以下视频,分享几点实用技巧。如果认为视频有用,欢迎点赞并转发给朋友,希望全天下的父亲都能给女儿最好的守护。

点击可浏览,欢迎关注视频号“晴日心身”

另外,在此正式向大家推荐我们的微信视频号【晴日心身】,欢迎大家在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的基础上,也多多给我们的视频号一些支持。

本公众号每周一到周六晚上10点推送精神心理的专业文章,得到了很多患者、家属、精神心理从业人员或爱好者的认同。有的人甚至私信说,我们的文章是他们的睡前必读。这让我非常感动,团队的小伙伴也备受鼓舞。

有的患者家长说,很多文章写到他们心里去了。一些案例的患病经历、就医时走过的弯路,父母的恐惧和无助,他们仿佛在文章里看到了曾经的、或者是现在的自己。

而且,我们在文章中分享深度催眠下心理干预的突破性发现,分析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患病根源,很多父母感到非常震惊!

我们从临床中总结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很多患者家长感到非常受用,甚至万分感慨:如果能提早学到这些知识,就不会因为当初的无知、愚昧,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这么大的心理创伤了,孩子也就不会得病了!

不过,很多患者家长坦言,碍于我们的公众号名称(微信平台规定,通过了企业认证的医疗相关机构,其公众号的名称必须与医疗机构名字完全一致)和文章内容,他们只敢自己默默关注、收藏,不敢点“在看”,更不敢轻易分享给亲友。

一方面他们想保护自己孩子和家庭的隐私;另一方面,目前社会大众对抑郁症、双相障碍确实带有“有色眼光”,导致患病家庭有严重的病耻感。所以这些家长的担忧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相比之下,企业微信视频号的命名规则更加宽松,自由度更高,允许与医疗机构的全称不一致。这是我们开通微信视频号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们给视频号起了个更简洁、更平易近人的名字的来由——晴日心身。

而且,现在已经进入视频时代,很多人更喜欢通过看视频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我们作为一个要求自己身兼临床和科普重任的团队,拍视频、开视频号就是必选项。有用的知识通过更受欢迎的途径传播出去,才能实现价值。

不过,拍视频时我个人遇到了很多困难。首先是我的“塑料普通话”。

虽然我之前接受过央视、新华社等很多媒体的采访,基本能做到对答如流,面不改色,但新闻采访与视频作品的性质不同,观众的审美和期待也不同。这时,我的普通话发音不标准,咬字不清,容易念错、说错,甚至有些大舌头等问题,就暴露无遗了。

所以不少网友调侃我,问我是不是广东人。实在不好意思,让广东的朋友们躺枪了。我在广东创业,长相也的确很“广东”,引起了不少网友的误会。其实,我是如假包换的山东青岛“土著”。我出身农村,小时候乡下的教育环境缺乏普通话氛围,长大后再练普通话就更加吃力。

第二个困难是我在镜头前的表情管理。小伙伴说我平时说话神情自然,表情丰富,很有感染力。可一面对镜头,我的表情立马变得生硬、严肃,不自觉地皱起了“川字眉”。网友评论“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总的来说,我在镜头前还不能非常自如地表达。我的这些毛病很可能让看视频的你们感到不舒服,深感抱歉。

我仍需更多的练习和提升,我还报了一些课程,正在跟专业的播音主持老师学习发音和镜头感,争取每天进步一点点!

希望大家看我的视频时,不要马上划走;更专注于我分享的知识,而不是我的本人。如果大家实在忍不住吐槽,我们也欢迎大家在留言区挑挑我的毛病,这也是一种乐趣。

想来其实挺有意思的。就在2年前,我压根不会想到我作为一名精神心理科大夫,居然还要拍视频“出道”,还要跟播音主持老师学嘴型、摆手势。

事实证明,人一生要学的东西无穷无尽,如果想实现自己的目标、甚至是达成使命,我们必须终身学习、不断跨学科,并保持自我反省的意识、能力和智慧。在临床中我经常这样引导患者和家属,其实我自己也不能幸免。

目前,我们的微信视频号里已经有了不少内容,主要是对家长群体、社会大众关心的社会话题作出分析,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引导大家看到事件背后的真相。

通过视频分享,我们希望令抑郁症、双相障碍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及父母免于恐惧,加快康复;希望无论孩子现在是否出现了精神心理问题,广大父母都能从中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掌握引导孩子成人成才的科学规律。

我们几乎每个人都具备当父母的资格,当父母也不需经过培训、考证。但这只是生理意义上、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在如何当理想的、有智慧的父母上,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是一张白纸,我们需要不断学习,需要高效的、接近教育本质的知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们是准爸爸、准妈妈,那恭喜你们。你们还没有机会犯下家庭教育中的错误,这是你们提前学习相关知识的最好时机

如果你们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存在问题,已经对孩子造成了负面影响,那亡羊补牢,犹未晚矣,现在是你们作出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的关键时刻。你和你掌握的知识,很有可能成为整个家庭、乃至整个家族的命运转折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