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故事]国服——中山装
-------------------------------
各有一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下身是西裤,这是辛亥**后流行起来的服装,因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穿用而流行于世,故称中山装。
-----------------------
1960和1970年代,亿万中国成年男性大多穿着中山装。
--------------------------------
------------
--------------
---------------------------
中国和朝鲜的领导人在一些重要场合也会穿中山装。
--------------------------
------------------------------------------------
在1961年7月14日摄于杭州汪庄的照片,画面充分展示了世纪伟人、开国领袖、诗人、书法家的风采。
------------------------------
关闭式八字形领口,装袖,前门襟正中5粒明纽扣,后背整块无缝。袖口可开叉钉扣,也可
开假叉钉装饰扣,或不开叉不用扣。明口袋,左右上下对称,有盖,钉扣,上面两个小衣袋
为平贴袋,底角呈圆弧形,袋盖中间弧形尖出,下面两个大口袋是老虎袋(边缘悬出1.5~2
厘米)。裤有三个口袋(两个侧裤袋和一个带盖的后口袋),挽裤脚。很显然,中山装的形
成在西装基本形成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
方。中山装自1923年诞生迄今,一直是中国男子最通行和喜欢穿着的服式。
-----------------------------
-------------------------
1923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任大元帅时,感到西装不但式样繁琐,穿着不便,又不大适应
当时中国人民在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实用要求;而中国原来的服装(对襟式短衫褂,大襟式
长衫等),既不能充分表现当时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在实用上也有类似西装的缺
点。于是主张以当时在南洋华侨中流行的“企领文装”上衣为基样,在企领上加一条反领,以代替西装衬衣的硬领。这样一来,一件上衣便兼有西装上衣、衬衣和硬领的作用;又将“企领文装”上衣的三个暗袋改为四个明袋,下面的两个明袋还裁制成可以随着放进物品多少而涨缩的“琴袋”式样。孙中山先生说,他这样改革衣袋,为的是要让衣袋放得进书本、笔记本等学习和工作的必需品,衣袋上再加上软盖,袋内的物品就不易丢失。孙中山先生设计的裤子是: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一大暗袋,前面一小暗袋(表袋);右后臀部挖一暗袋,用软盖。这样的裤子穿着方便,也很适用携带随身必需品。
----------------------
作为中国新的民族服装。孙中山阐述该服装的思想和政治含义: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
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
山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
(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左右袖口的三个纽扣则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
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
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
和平统一之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