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人物】稻浪千重 最是风流袁隆平——记“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及其澧州情结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这是袁隆平当选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时的颁奖词,也是袁隆平一生的写照,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胸怀天下、无私奉献的精神。
袁隆平,被世人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的籼型杂交水稻研究获中国迄今唯一特等发明奖;他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等18项国际奖励;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他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07年,袁隆平正式就任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在华盛顿出席了有世界数百名顶级科学家参加的美国科学院院士年会。
2017年9月,袁隆平将出席在澧县举行的“中国城头山世界稻作文明论坛”,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汇聚在城头山说“源”论“稻”。同时,这里还将举行袁隆平院士千亩超级稻攻关示范基地展示、首届常德“米食节”、第二届海峡两岸稻田彩绘节等活动。
弘毅致远 敦品励学路漫漫
袁隆平祖籍江西省德安县城南郊,世代务农。其父袁兴烈读书求学,任过小学校长,后又谋生在外,并投身抗日战争。袁隆平的母亲高中毕业,任过教师,常以多读书、求进取、做好事的思想教育孩子。
袁隆平1930年9月1日出生于北京。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为躲避日寇,他随父母从北京逃难到汉口。1938年8月,他们又辗转来到澧县城,租住在澧州正街(今人民路)泰顺隆药铺,就读在当时澧县最知名的弘毅小学,直到1939年秋季,又被迫转移去重庆。
2015年4月,澧县谷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拍摄宣传城头山古文化遗址的微电影《七千年的名片》过程中,有幸请到了袁隆平院士题写片名。题写片名时,袁院士特别用澧县话爆料:“我在你们澧县弘毅小学读过小学嘞,你们看我的澧县话港的好不好?”“我的童年和少年生活是在动荡的战争年代度过的。然而,父母始终没有放弃过我们上学读书的机会。在颠沛流离中,我先后进过三所小学,先是汉口的扶轮小学,然后是湖南澧县的弘毅小学,后来是重庆的龙门浩中心小学。”袁院士的这段爆料,促使澧县教育界于2016年11月组织了一次专程采访。
采访中,袁院士很兴奋地用澧县话回忆了怎么样来到澧县读小学的来龙去脉以及在弘毅小学读书时候的一些生活细节。他说:“虽然当时战乱,但弘毅学校的老师教书很认真。语文老师是个老先生,蛮恶,背不得书、默不到字就用竹片打手板,打得沁疼的,有时候手都打麻。教数学的是个女老师,她讲的负负得正我硬搞不明白,所以我后来对数学一直不感兴趣。”他回忆道:“学校是一个道观(即紫极宫)改的,道观的大堂就是礼堂,两边厢房就是教室。我们当时租住在学校斜对门的泰顺隆药铺里。上学去的街上(即今人民路)全部铺的青石板,尽是老房子老铺面。澧县的小吃蛮多,我最喜欢吃油股条和饺儿。我在澧县过了一个年,春节时,狮子龙灯竹马马蛮热闹……”即使已过去了近80年,袁老对在澧县的生活经历仍然记忆犹新。他的这番讲述,让我们惊奇不已,无比亲切。
弘毅小学创建于1913年,由木工吕君伟捐资兴办,为县私立小学。校址在城内东街紫极宫。1950年改为人民小学,文革期间改为城关镇二完小,后为澧阳二完小,现为澧县二完小。袁院士最后对母校寄予厚望并挥毫题写了“澧县弘毅学校”校名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校训。
随着袁隆平院士在澧县读小学这段尘封历史的解秘并题写校名,澧县二完小于今年7月正式恢复了“澧县弘毅学校”的校名,并将于9月22日由袁隆平院士亲自揭牌。这无疑将会对澧县的人文史和教育史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澧县人民为有这样的杰出学子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为人类作出卓越贡献的袁隆平院士也将极大地鼓舞澧县儿女奋发图强,追逐梦想!
1939年,袁隆平从澧县迁往当时的大后方重庆,在那里上高小和初中。抗日战争胜利后,他随父亲又迁回汉口上高中,曾获汉口赛区男子自由泳冠军。1948年,袁隆平随父迁到南京,在南京中大附中读完了高中全部课程。高中毕业以后,他报考了重庆一所学院的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了“农门”。
1949年11月,重庆解放。袁隆平上的农学系,经合并、调整,成为农业部所属的全国重点高等农业大学。1953年夏,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任教,开始了他长达19个春秋的教学生涯。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使他创造了不平凡的农业科技成果。
躬身田畴 心怀天下济苍生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决心发挥自己的才智,用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高产的水稻新品种,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一株优异稻株仔细进行观察和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
袁隆平迈开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他们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他撰写的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杂交水稻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达1.94亿亩。至2016年,杂交水稻在全国累计种植面积近83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300亿公斤以上,每年因种植杂交水稻可以多养活近8000万人口。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即三系法为主的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为杂交水稻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袁隆平院士任863计划两系杂交稻专题的责任专家,1995年两系杂交水稻研究成功。1997年他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并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2年和2014年实现了农业部制定的中国超级稻育种的第一至第四期目标,即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和1000公斤的目标。目前他正率领团队开展每公顷产16吨超级稻的目标攻关,为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奋斗不止。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这些年来,袁隆平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墨西哥等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杂交水稻已在四十多个国家成功试种,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2015年,杂交水稻在国外推广面积近1亿亩。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获得了“杂交水稻之父”的美誉。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老骥壮志 科研攻关城头山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后,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袁隆平从一个躬耕田畴的农业科学家成了身价千亿的“富翁”、两院院士、集团董事。面对荣誉,袁隆平有着清醒的认识。曾经有媒体的记者采访他时问道:“对于您的贡献,您自己作何评价?”他平静地说,“我讲一个故事:1997年8月,我去墨西哥参加作物遗传与杂种优势利用的国际讨论会,并被授予先驱科学家荣誉称号。这次会议有6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科学家参加,其中12位是中国人。我因为签证的关系,迟去了两天,在举行仪式的头一天下午才到。我到了后,中国科学家喜出望外,说,袁老师你终于来了,我们急死了,你来了之后,我们的地位就提高了。因为,在5名被授予先驱科学家称号的人之中,其余4名都是美国人。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荣誉不属于我个人,属于整个中国。”
澧县自古乃“鱼米之乡”,总面积2075平方公里,耕地103.59万亩,辖19个镇(街),总人口93万。全县常年粮食种植面积130万亩以上,而且大面积推广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大县、全省双季稻全程机械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试点县。
澧县县委、县政府为了弘扬稻作文化,进一步提升粮食产业科技与生产水平,一直谋求袁隆平院士及其团队——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与澧县共建共创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示范基地。2016年12月16日,澧县县委书记邹如龙率农业局、城头山镇、城头山旅游景区负责人一行专程拜会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并向他汇报了城头山遗址保护利用开发情况以及澧县当前和今后在世界稻作文明的源头如何搞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的工作设想。
袁隆平院士在听取有关情况后,表示将“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落户澧县城头山镇,同时允诺将出席2017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德市人民政府和《财经》杂志联合主办,澧县人民政府承办的“世界稻作文明论坛”,并欣然为城头山题词:“城头山——世界稻作源之一”。
2017年,袁隆平院士在城头山建立了千亩超级稻示范基地,对研发出来的优良超级杂交稻先试先种,以便获得大面推广的科研数据。
社稷黎民,天下苍生,他一直以此为念。如今,耄耋老人袁隆平院士仍然精神矍铄,不断躬耕于稻田,身价千亿的他身着35元一件的衣服,做着“禾下乘凉”的超级水稻梦。袁院士慨然道:“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让杂交水稻更多地造福世界。我希望杂交稻不仅对建设中国的和谐社会做贡献,也希望为世界和平做贡献,我认为这应该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袁隆平是一个真正的探索者,一个真正的耕耘者,更是一个大爱无疆的仁者。他的贡献已经超越了杂交水稻,他给整个民族留下了一笔绵延世代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在浩瀚的宇宙中,闪耀着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在科学和自然的天空中,袁隆平则是我们仰望苍穹时去追寻的一颗闪烁耀眼光芒的明星。
《城头山视窗》2017年第4期“封面人物”
《城头山视窗》2017年第4期封面封底
城头山视窗 | 编辑黄静
点击标题阅读全文
【百年大计】澧县二完小正式更名为澧县弘毅学校,袁隆平院士亲笔题写校名并将于9月亲临揭牌——而这里有很深的玄机
【百年大计】风雨砥砺 岁月如歌谱华章 ——澧县第一完全小学打造最美校园工作巡礼
【封面人物】矢志教育 功在千秋誉九澧 ——澧县教育功臣、九澧教育集团董事长聂铎岗打造教育品牌纪实
【城头山影视】文谷 用文化点亮梦想——浙江文谷文化用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