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的不正经影评

就思想深度而言,《姜子牙》远胜过《魔童降世》。电影所诠释的问题,相比于《魔童降世》的“人如何定义自我”上升到了“人如何在塑造世界中定义自我”。故事主角不再是脱离社会,仅仅跟几个亲人朋友保持关系、发生在一座小城内的事情,而是夹杂在组织与社会之间,寻求如何定义自我存在的故事。
抛开三部曲的其他两部,把《姜子牙》视作独立成环的电影。在这种组织与社会的冲突中,姜太公最终选择踏碎天梯宿命锁,结束了神世与人世的纠葛,让众神的归于众神,人世的归于人世。
人不再是被神所安排的角色,人世的运转有了自己的自由。从怀疑到奋起反抗,从众神之长到另一种神,姜子牙既还给了人世自由,也重新定义认识了自我。
人的一生,最终都会把自己交付给一个更高的存在,可以是神可以是组织,可以是金钱、诗歌、远方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但交付前你是否有过反复的思索和挣扎?交付后,在更高存在者的阴影下面,你是否还保留着哪怕一丝怀疑和反思?姜子牙所做一切的意义,不仅在于让人世重获自由,更重要的在于对打破自身信仰、做出选择的追问。
选择,尤其是出乎“神”意料之外的选择,其本来就意味着“自由”。正是有了这份自由意志,姜子牙才明白了随之而来的责任和人生意义,如果一切都是被“神”或者某种意志所安排好的,那人生不免抹上悲观主义的色彩。
太公作为众神之长,既没有必要为苍生发声,也没有必要抛下一切追求真相,他是上位阶层的得利者,人世的生死轮回对神而言不过一瞬,就像我们从来不关心虫子与家鸡的战争,我们倒入更多的虫子只是为了让鸡用更结实美味的肉来供养人。但他在无理由的情况下偏偏这样做了。正是如此,他是一个超越了所在阶层的人。
然而,剧情表达和人物塑造上有明显缺点,过多的“拯救一人,以救苍生”的剧情挤压了姜子牙内心所求之物的刻画。一部让少数人看得津津有味,大部分人看得云里雾里的电影,立意再深刻都是不合格的。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失败的。大众不会喜爱它,但也不妨碍它被某些人记住。喜爱的人拼命捍卫,厌恶的人把它批得一文不值,似乎除了这两个极端,就不存在其他解。
观影感受只是一种主观认识,本质上是一种物我联系。了解知识进而借助它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是为人所应得的权利。多些相互理解,少些狂热争论,不必对知识分子马首是瞻以至于诉诸权威过于谄媚,但应对他们所说的知识保持足够尊重。
让我们在自由和克制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