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宋朝:宋代的音乐大家与书法才子

在宋朝出现了很多的大才子,从来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一样,只为女人写词曲;从来也没有一个音乐家像他一样,写出的词曲几乎沁人心脾。他曾说:'我不关心江山,我只关心女子。'这个很有个性的词曲乐家,他就是周邦彦。另外,所谓'文人'与'墨客',就是一个作诗作词、作赋作曲,一个能写能画,作词作曲的有了,还差一个能写能画的一个书法才子,他叫蔡京。

那么宋朝的大音乐家究竟是如何的风流倜傥,以及大书法才子是如何挥洒纸墨的呢?

一、'纵情声色'就是周邦彦的个性

与北宋诸多名人年少时便是神童不同,周邦彦少时性格散漫,但是很喜欢看书,有用的,没有用的,他都爱翻一翻。宋神宗时,周邦彦正值少年,他写了一篇《汴都赋》,赞扬新法,洋洋洒洒几千字,辞赋韵味十足,格调风雅。后来的周邦彦,深入了音乐世界,成为当世最善于谱曲写词的人。他很风流,走过大江南北,凡是当时的名妓都是他的朋友,他给女人们写过太多的词曲,传唱中原、江南,连士大夫阶层的人都是他的乐迷。

北宋的晚年是凄艳的,国力衰弱,内忧外患,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可以说,曾长期担任乐工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不仅如此,他是国家音乐机关的主掌者,这位音乐大师的词曲本应充满着国仇家恨,但却恰恰相反,词作'艳科'在他的笔下,充分地显示出来。他沉浸于自己的润泽曲调中,尽管背后已是干戈,仍毫无所觉。

也许是北宋末期的士风影响了他,因为非但士大夫纵情声色,连帝王也是如此。据民间传闻,当年宋徽宗去探访李师师的时候,还曾与周邦彦撞车。那次正值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机来探望红颜知己李师师。后宋徽宗因身体没全好,不敢留宿,急急走了。周邦彦这才出来,后来他作了一首酸意十足的词。

谁想李师师在与宋徽宗饮宴时将这首曲子不小心唱了出来,宋徽宗一问才知是周邦彦。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大变,恼羞成怒,找了个借口把周邦彦贬出了汴京。

宋徽宗感觉罚得太重,就把他召回来,给了个闲职'大晟乐正',即是国家音乐行业的权力最大。

此后,官场失意的周邦彦再不问政事,一心只管圣贤乐,而艳情与羁愁词,几乎占据了他诗词生活的全部,没有对事态的关注,却都化作了生活的无聊情趣。而那些痴缠婉约的词曲,正适合士大夫们的口味。

因为缺乏厚重的时代感,周邦彦的词显得肤浅、淡薄,所以他在艺术的技巧上争胜,把艳情妆饰得更加华美,辞藻之美、之艳无人能级,他成了婉约派之大成者。在软玉温香之中,他用上乘的辞藻,最佳的情思,根据自己亲身的经历,调动一切美化艺术的手段,创造了属于他的艳词乐曲国度。于是'美成自号清真,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贵人、学士、市儇、青楼女子,皆知美成词为可爱'。

与柳永相比,他把婉约派词的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柳词多慢曲,为民间的新声,口口相传,常有缺失,一些乐师、名妓还曾自己谱曲调,自行发挥;不仅如此,柳词作品字数参差不齐,大多不规整。周邦彦是音乐大家,无论是他自己写的词作、曲子,还是在他领导下整理的,皆严格规范,字词公正,颇有格律。

柳词多为一种宫调,词曲漏字多字可以自行添加,但是周词却有交响乐的效果,大调繁多,曲风多转折,因此每每唱起来,一个字都不能含糊,否则便跑调了。所以周邦彦的曲子无论读起来或唱起来,都是阴阳协调,曲折回环,悠悠扬扬,章法变幻莫测,几乎没有单独乐师能奏出他谱的曲子。周邦彦在音乐和词句锤炼上的造诣,恐怕已经登峰造极了。周汝昌曾这样评价:'薰沐往哲,涵泳时贤,宜其词中千门万户,集婉约派之大成,开格律派之宗风。'连当时同以婉约词作出名的秦观,也未能得到如此高的赞赏。

对于周邦彦的'不食人间烟火',后人大多有很多非议。他未能从纷繁世事中脱颖而出,凌空沉思时代的嬗变与苍凉,在末世还赋歌艳词,实为人所不齿。也有人为他开脱,国家忧困,压力太大,逼得他不得不逃避现实。不过在周邦彦的词中,难道就从来不曾有山河破碎的悲与怨吗?金陵的土地,你是如此美丽。临水悬崖上的古树啊,依旧倒挂在那里。在赏心亭上向东望去,秦淮河水只留下一片沉寂。当年的酒楼戏馆今在何处?这里仿佛是东晋时王谢家族的乌衣巷。燕子怎知人事变迁,只管飞到寻常百姓家了。它们在夕阳里低低自语,似乎在冷眼诉说着朝代的更替。佳地、古树、秦淮河水、燕子、王朝的更替,都看在词人的眼里,写在诗里。

周邦彦感叹过,也悲伤过,但是他却从不在词中尖啸、疯狂。他只管他的绵绵情语,他不在乎别人怎样看他的低迷,让那些假道学、大仁义都见鬼去吧,只管调动自己擅长的音乐、善制的曲谱,驰骋开那本应忧国忧民的才情,专为青楼女子的歌咏,写音律严整的词曲,伴红牙拍板曼声低唱,艳丽华美口中出,缠绵细腻口中叙,把宋代的音乐文化发展到最顶端——词既然是唱出来的,就要唱到最美、最好、最精;如果要做音乐家,那么就做到全国最有名、最权威、最有水准的那一个。

他的特立独行、婉约柔词,让他成为北宋末年的一株奇葩,不知怎的,也影响了后世一大批词人、诗人像他一样,宁肯沉溺在脂粉堆里,也不想为国破家亡而号哭烦恼。

书法才子蔡京

宋朝的文人墨客数量太多,能说能写的人到处皆是,街边卖'名家'手笔的当然也多。宋代书法大家有很多,但凡是懂点书法又喜欢收藏的人,看到他们的字,往往会垂涎三尺。

飘若惊鸿,宛若游龙,逍遥往来,自在其中。上下翻飞,如若敦煌仙子,游于壁石之间,意欲乘风归去,却仍落入其中。如果一个人将文字写出了如此高超的境界,就不失为书法大家。古来能到达这个水准的人不多,偏偏宋代的几位书法家,大多都能达此境界。

古往今来,书画养性,众人皆知。书法习得好的人,人品自然信得过,宋代有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分别为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人品和字画一样,皆是响当当的。不过,关于蔡襄却有争论,原来据闻当时的宰相蔡京的书法造诣甚高,'蔡'很可能指的是他,但是因为他的人品问题,使自己的美名落入蔡襄之手。蔡京名声之所以差,是因为他本是王安石变法的坚决拥护者和得力干将,后来王安石变法失败,他倒戈元祐党人而打击新党。如此摇摆不定,所以被人所不齿。待宋徽宗即位后,蔡京利用了大宦官童贯的关系,以书画的奇巧取悦了爱好风花雪月之事的徽宗,徽宗便拜其为太师,从此蔡京扶摇直上,封鲁国公,权倾朝野。本来,蔡京有一著名的石刻在宫内太清楼,史称《太清楼阁帖》,但也因他的人品不好,后人将该帖弃如敝屣。

其实,蔡京的艺术天赋极高,素有才子之称,书法、诗词、散文没有一种不精通。当时的大书法家米芾素来以狂傲闻名,他会穿上唐朝人的衣服在大街上走,看见好石头就拜下去,呼之为'兄',还有洁癖。米芾画的山水,极具魅力,写字用笔变化多端,文字风姿绰约。有才人就会傲气一点,情有可原。但如此傲骨的他,对于蔡京也透露过佩服之语。

结语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宋代商品经济的活跃,为民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很多物化条件。商人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也乐意扩大文化盈利性场所,这加速了民间世俗文化的发展。宋朝音乐和诗词在中国文学史和音乐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参考文献:

《北宋蔡京》

《名妓李师师与宋徽宗和周邦彦三角韵事》

《柳永和周邦彦词之异同比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