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水系12位恩人 2024-07-30 14:13:42 6月11日 第二届黄浦江论坛洪崇恩:我们这次制了四张图,第一张是水图,刚才赵(敏华)老师讲的就是水图,把黄浦江的源流给讲清楚了:我们本来考虑用5张图,这次我们发布4张图,黄浦江水系当中究竟出了哪些人物?人从哪来的?黄浦江从哪来的?没有这些人的努力甚至牺牲,黄浦江不会有今天那么光辉灿烂。第二,黄浦江沿岸究竟有多少文化遗产?(先看下面9分钟视频,明天详细分享)我们现在统计下来,大概国家一级除了建筑单体,目前大概有29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组织、联合国有关水利机构有7项,这个都分别组上图了。还有一个就是鱼图:这是趣味性的图,因为这一次来不及做,我们应该有一个像鱼形状的卡片,比这个卡片略大一点,可以放在大家口袋上,能够把鱼图露出来,可以问人家这是什么?譬如讲上海人吃蟹,阳澄湖大闸蟹,其实上海的松江大闸蟹或者是三泖蟹历史非常有名,唐代、宋代、元代专门有写谱,写的都是松江的大闸蟹、三泖的大闸蟹,或者有人叫“清水大闸蟹”。这个是什么?这是微笑的鱼:它实际上是以前我们上海人讲的江豚,江豚的特点就是微笑,大家看它像'微笑'吗? 这是黄浦江里面非常可爱的动物。1972年最后一头江豚灭绝了,再也看不到了,到现在为止不可能见到微笑的江豚。还有像青蛙一样的动物。这是什么?青浦的同志要注意了,有一道所谓的名菜“熏拉丝”,熏拉丝把上海的蟾蜍吃光了不算,吃到了中上游、吃到了大别山,现在吃到了云南,用飞机空运蟾蜍到上海,然后制成所谓的“熏拉丝”,美味食品甚至进了超市。反面就写的这是中华蟾蜍: 那么珍贵的动物不应该这么吃掉。鱼图的灵感是从法国来的,以后会发给大家。下面讲黄浦江水系人图。中华民族有句话叫做“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自古以来究竟有多少人为黄浦江做出贡献?浩如烟海的人群当中,我们精选12位,简单介绍一下:第一位叫黄歇。黄浦江之所以叫黄浦江,以前叫黄浦,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功臣,春申君黄歇做了很多贡献,详细这里不讲,以后可以群发给大家。第二位于頔,湖州黄浦江水系中游叫頔塘,古代不叫这个頔,是芦荻的荻,就是因为这位太守于頔,湖州太守任内把頔塘进行了彻底治理,使它延流一直到现在,1400多年,所以頔塘由芦荻的荻改成了这个頔。第三位钱镠,因为钱镠是当时的吴越国王。他对太湖流域治水这方面是最早的,从整个流域角度,浙西浙东双燕齐飞,杭州建成繁华城市,又把湖州这一带的水患,在他手上基本上解决,所以钱镠有一个绰号叫“海龙王”。第四位任仁发刚才赵老师已经讲了,纪念馆里还专门有他的介绍,青浦的博物馆里面也有他的介绍,我们上次专门去看:详见链接:元代水闸,古人厉害!第五位夏原吉,很多人搞错了,认为他是当时的户部尚书,建议大家以后改一下,他是左侍郎(常务副部长),没有他范家浜不会拓宽,就没有现在的上海,因为范家浜打通以后,整个上游来水往下冲,就冲出了一条现在的黄浦江,夏原吉的灵感来自哪里?第六位叶宗行一纸“内参”,我们经常写内参,就是把外面办不成的,或者不到时候的,写给领导听一听。叶宗行的“内参”提出“摯松入浏、分水入浦”,他在前人基础上提出的摯松入浏: 向夏原吉提出建议,搞了庞大的治水工程,后人叫“以浦代淞”有了现在黄浦江这个格局:这个格局究竟谁最后定下来?那是第七位“海青天”,海青天大家知道,文化大革命姚文元写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就是这个人在主领上海期间,经过实践考察,他决定再也不要花巨资治理吴淞江,从此黄埔是主流,吴淞江便成了支流,这个格局是在海瑞手里拍板定下来的。第八位宫慕久是清政府的官员,在我们心目当中,清政府是腐败的,官员都是贪污的,不对,宫慕久就是一位清官。1943年3月17号,中国对外开放门户,上海是五口通商的最后一口,就在他手里,后来变成第一位,没有他当时跟洋人谈成的土地章程,他在土地章程谈判过程当中,坚持了中国的立场,但是又表现出来柔和的一些手段,才有后来的上海租界,才有上海港开发的历史。第九位金能亨,大家千万不要忘记这位美国人,上海档案馆存有他写的十张纸的一封信,1869年12月30号,他从工部局总董位置退下来,到横滨度假,看到当地的报纸发了一篇文章,说上海做了一个规划,外滩黄埔公园也要建码头:美国人也有外滩情怀,当天晚上夜不能寐,通宵写了十张纸的信,告诉他的后任,外滩是一个上海人以后唯一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的地方,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利益,全部变成码头,这样子会对不起子孙后代,十张纸现在还在,原件还在我们上海档案馆,有人写文章把他称为外滩之父,没有他外滩绝对不可能有今天,这个美国人值得我们记忆。刚才赵老师讲到了小奈格,南通人民在濠河边给他雕像,称他“南通大禹”特莱克(1890~1919)26岁在南通修水利,29岁死在南通。他的父亲老奈格,1886年应清政府要求,来上海考察黄浦江,当时就提出黄浦江太浅,不利于上海发展,他不段呼吁,直到1905年,在辛丑条约附加条款里面加了一条“疏浚黄浦江”,然后成立浚浦局。1909年和1913年两次大规模疏浚: 奈格1906年6月任浚浦局总工程师,这位老先生1909年退休,继承的是他的学生;黄浦江疏浚延续到1937年,把整个黄浦江从-4米,那么浅浅的江,疏浚到-9米到-11米的大江,万吨轮可以直接从吴淞口进来,一直到外滩十六铺:疏浚要钱,没钱修不了河道,水利是最花钱的,钱从哪儿来?钱从海关来。海关关长是谁?上海海关的关长是个英国人。刚才俞立中教授讲的非常好,应该让母亲河成为和平外交、公共外交的工具:这三个外国人把毕生精力放在上海,金能亨在外面旅游的时候看到规划,他可以一个晚上睡不着觉,写信告诉后任千万不能这样做。赫德在上海海关关长任内给黄浦江疏浚很多钱,基本满足了浚浦局的需要,但是他自己因为没有桌子站着办公,1919年赫德离开的时候,写了一张纸条说他走了,人家检查他留下来的东西,除了个人的东西带走外,赫德没有带走一点点公家的物品。第12位对黄浦江有恩的安吉人吴昌硕,成为上海人心目的海派文化的开山大师,通常讲他有四方面贡献,他的书法、诗、画、篆刻。实际上他有两大功劳,一个功劳是把中国的书画市场搞的很正规,他第一位把标价公开于世,北京的齐白石也是他老先生给标价,这样书画市场明码标价、健康发展。吴昌硕还有非常大的贡献,让中国的书画走向世界,中国书法原来局限于国内,他在上海跟日本人、韩国人、美国人经常接触,向他们介绍中国书画,吴昌硕书画作品现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了很多,我看湖州的同志都在点头,就是这么回事。吴昌硕大师在上海有很多故事。他的第四代孙吴越,可能今天下午来,在上海要搞大的纪念馆,在山西北路,大家以后有机会可以去看,我补充一下。黄浦江恩人我们先提这12个,以后陆续会有科普性的东西出来,还会有立体的解读。谢谢大家!荷兰人帮助长三角治水: 赞 (0) 相关推荐 摄影:上海的外滩黄浦江边夜晚 摄影师:潘长宏 2021年10月3日 外滩全长1.5公里,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 ... 黄浦滨江 英华 09-20 阅读 2359 关注 来自话题 #户外旅行记录 2.0万篇 黄浦滨江东至黄浦江,西至中山路,北至苏州河,南至日晖港.岸线总长8.3公里,陆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母亲河黄浦江畔附近,己形 ... 当代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含方歌) 当代12位著名老中医治疗失眠经验(含方歌) 中国美院12位院长作品展 林风眠书法 为艺术战 1.首任院长:林风眠(任期1928-1938) 林风眠(1900-1991),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林风眠是一座令人景仰的高山.这位世纪的先驱者,为创造融中西 ... 12位美女明星,同样是演貂蝉,为何陈红陈好获赞? ▲ 这个五一档,<真·三国无双>的票房确实惨了点.上映第6天票房仅1400万,到了第8天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程度.于是发行方果断放弃了院线而改投网播.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网播的情况也不理想. ... 12位50岁后老来得子的男明星,最后一位60岁生子跟自己外孙同岁 5月26日,澳门赌王何鸿燊因病去世,享年98岁.棍哥写了几篇关于何鸿燊和他4任妻子和17位子女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棍哥查阅. 何鸿燊最小的女儿是四太梁安琪所生,跟四太其他几位子女一样,都是通过 ... 12位专家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掌舵定航” 哈尔滨讯 5月9日,哈尔滨工程大学龙江工程师学院建设方案咨询评议会在启航活动中心召开.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柴天佑教授,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 ... 清朝12位皇帝关系图 清朝皇帝家族人物顺序 拜很多电影电视剧所赐,清朝历史你肯定不陌生.什么康熙.雍正.乾隆就不用说了,就连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也有电视剧在拍. 有清一朝,一共12位皇帝(咱们把努尔哈赤也算上啊). 在咱们中国所有的朝代中,1 ... 重温邓铁涛等12位国医大师致青年中医药工作者的一封信 邓铁涛(1916-2019)首届国医大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青年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重温2008年由十二位国医大师(干祖望.任继学.邓铁涛.朱良春.何任.张大宁.张学文. ... 《唐诗三百首》中12位低调的诗词大神,一人一首传世名篇!赶快来欣赏美诗! 李白杜甫固然是我们熟悉的大诗人,其实,在<唐诗三百首>中还有一些冷门低调的诗人,虽然只收录了一首作品,却成为传世的名作,值得一读再读. 让我们来欣赏<唐诗三百首>中的12位低调 ... 《宋词三百首》中12位低调的诗词大神,一人一首传世名篇 <宋词三百首>是市面上最流行的宋词选本.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 王安石.欧阳修.苏轼都是闻名后世的宋词大家,可是,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