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叔叔伤寒杂病论慢慢教:咳嗽篇条文串讲(80)

那我们今天呢,要上一个新的篇章啊,上这个咳嗽篇。那本来咳嗽篇呢,我也是有做蛮多讲义的,不过我后来决定下个礼拜再发,因为呢,今天我想要跟各位同学上一堂不知所云的咳嗽篇。

因为我觉得我在开始教书到现在,有的时候会听到同学给我一个应该说回馈还是怎样,有的时候啊会听到同学在伤脑筋说,《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我们要怎么样才能够自己念啊,也就是说同学有时候会问我说,要看哪一家出版社的注解本,或者是那一本古书解释这本书解释的比较好啊像这样的问题。一年多来啊多多少少会听到这样的问题,当我听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会觉得说,这样的问题真的是很需要存在的吗?

怎么讲呢,就是我会觉得《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我也不是每一条都非常的熟悉的,那如果临时需要开药看病的话呢,大概就是翻开书找一找,看看说哪一条比较像然后就用了,大概是这样的感觉。那我看陈助教在帮人看病在开药的时候也是这样翻来翻去的嘛,就是好像在算什么铁板神算一样,反正就是查书,然后看哪一条比较适合啊,然后就用了。所以呢,在这里就有个感觉,就是读《伤寒论》真的需要注解吗?读《伤寒论》能不能就靠着这个看这个,我们叫做白文,就是没有注解的这个文字叫做白文,就光是靠着看这个白文是不是就可以有相当的医术呢?我想这个答案是相当肯定的,因为《伤寒论》这本书它的这个写作方式,我想他本来就是要让我们拿这本书来学医的。所以它并不是一个你需要很多很多准备功夫才能够进入的一本书,甚至它也不是一本很需要注解的书,你想想看,如果真的很需要注解的话,张仲景就自己写了算了嘛对不对。我会觉得我们在读张仲景的书的时候啊,多多少少会有一种,我想同学读到现在都会知道张仲景的书其实还蛮值得我们信赖的。怎么讲呢,就像我们从太阳上篇这样子一路读过来啊,像张仲景一旦讲到用麻黄剂发汗,那要用麻黄剂需要注意什么什么事情我们都看得很仔细,他都写得很详细,这样子的话我们用起来会很安全。所以张仲景写书他本身就有的非常严谨的一个态度存在,所以他基本上不是为了把学生教坏而写这本书的,他也不是要故弄玄虚而写这本书,我们需要知道的事情,他都是一再一再地提醒,甚至可以说无微不至啊。

而我们从开始学这本书到现在,我们有没有看出来,张仲景他的生活环境,感觉上好像他的左邻右舍方圆百里之内只有他一家医院医术还不错,然后周遭的其它医院都是庸医对不对,然后每次送到他诊所来都是被人家医坏的,然后他就非常苦恼非常郁闷的在面对这种帮人家收拾烂摊子的这种很不愉快的工作环境。于是呢,他就写了一本书,告诉大家说,希望你们人手一本,那这样子呢,就不要再被那些庸医害到了。那我想读张仲景的书我们是可以看到他的这种态度的。那希望能够家家户户都看了然后把它学起来的一本书,你想他能够写的深奥到哪里去,我想他是不能够深奥到哪里去的。

那我们中国人学医啊,不用经方是有很多很多的理由的,那其中一个理由呢,就是因为后代的方剂学啊,它的理论……我会觉得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里面的纯粹讲理论的部分比较少,他比较是讲临床的实际上遇到什么状况,怎么处理的一本书。那相对来讲呢,如果我们中医要从一个纯理论的角度去研讨,我想《黄帝内经》是有很多内容的。那这个《黄帝内经》的内容加上后来张元素他的这个用药归经理论,乃至于到后来的中医的这个行业的业者,常常会有这种用些很虚玄的理论来看病人的地方。就比如说,你这是什么阳虚啊,什么五脏六腑怎么样,什么心又怎么样,肝又怎么样,就是有很多虚幻的理论。而当我们学习中医习惯了这些听起来很炫的,几乎是玄学的这种虚幻的理论之后呢,反而看张仲景的书会有一种不习惯。因为张仲景的书没有讲那么多的道理,它就是一个很朴实的啊,生这个病就吃这个药,这样子而已。那所以呢,我会觉得,张仲景他本来啊,写这部书他的用心是一个很单纯就是我们家家户户,就是不需要特别的聪明才智的人,就是随便什么家庭主妇啊,拿着这个《伤寒杂病论》也能够用来开药,我觉得这是张仲景的一个写书的心愿。那相反的来说,如果我们觉得读这本书一定需要注解,或者一定需要聪明才智才能够读它,我觉得反而是对这本书的一个误解,因为张仲景他并没有把这个门槛设的这么可怕。

但是相反来说,我觉得不是从张仲景的书入门的医术哦,那最好也不要轻易的乱用经方。就好比说,我们的助教,有一次像小方助教他就说,他的舅舅,自己学中医,也不是学《伤寒论》这一派,可是呢,就自己吃了很多麻黄,然后后来就牺牲了,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肾用麻黄把它弄死了。可是如果我们有在读张仲景的书,就会知道张仲景对这个麻黄这味药是很小心的,一次又一次的叮咛怎么样的情况不可以用。如果你真的好好学习张仲景的书你反而没事,那我们就知道,麻黄会伤心阳,伤了心阳就会心悸。

那昨天大方助教就跟我讲说,他有一位朋友是学中医的,然后就跟他讲说,他是在吃这个葛根汤加这个小青龙汤对抗过敏,然后吃了两年了,然后那个人就跟大方助教说,那他也心悸了两年了。那大方助教听了会觉得有点啼笑皆非,就是这不是幼稚园班之前就要晓得麻黄不能这样用吗?可是有一些人,他如果不是从经方入手,他这些该注意的事情有时候反而都不知道。那当这个人听到大方助教在学经方,他会觉得就说,感冒吃银翘散就好了啊,就这样子,一句话就结束了。那这样子的话,其他人学的中医到底是学什么?就是跟张仲景教的中医到底是同一套吗?就是会有这样的让人感到疑惑的地方。

那我今天这个咳嗽篇呢,就是想要试一个教法,甚至是说想要跟同学分享一个……因为我们实际上不靠任何注文或者不靠任何的这个历代医家的这个言论,直接来看这个咳嗽篇的条文,来看看我们能看到什么东西。我希望能够向同学证明一件事,就是证明张仲景的医术是可以在家自己不靠注解而学习的,就是读白文并不是一个很不可思议的学习法。因为你不要看说,我教书好像整理了很多注家的注解内容,然后做了比对做了分析再教给同学,所以看起来好像注文很重要,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我在看这些注家的论注的时候呢,我也会看到这个古人啊,他一开始学中医,学张仲景方的时候他是怎么样在用这个方的,他一开始用的时候也是张仲景的书上写怎样怎样,就这样用。比如说像有一个医家,就像我们刚好有带到一个条文,说有一个汤证,是又咳又喘,然后呢,眼睛好像凸出来一样,那我们现在看到觉得很可笑,就是你看人家咳嗽辩证,你还在找谁眼睛是凸的,你以为你看漫画啊。可是古时候医家还真的乖乖在找谁的眼睛是凸的,然后开这个方,然后等到他用了有经验了,然后他开始在写注解,但是一开始的时候是直接从白文入手的啊。我们现在当然各代的注解都已经在手上,可是当初,比如说明代之前,其实注解张仲景的人是非常非常少的,所以那些历代的医家有很多很多是不靠注解进入这本书的。

如果我今天这堂课能够让同学认识到这件事情的话,其实同学就可以心情上很轻松啊,就是这个班就可以放心退班。就像最近有同学他说,我们要回美国去了,那我不希望你退班留下任何遗憾,就好像这本书从此就跟你绝缘无缘了啊,不要这样子想,这个书可以一直是你的好朋友。就像我出国在外的时候,我也是带一本《伤寒杂病论》在身上看,那我也没有带任何注解本。所以我觉得我必须要教到你们可以放心的离开我,这才算是有一点教书的道德,如果故意表现的好像这本书很虚玄,不是什么名师来教你们不会听懂,这样子我觉得做人太不厚道了。我想我目前的状况,我是觉得,如果各位同学留在这个班上呢,那我希望你们只是为了一个理由留下来的,就是,我很懒,我懒得读那么多书,那有人帮我整理好报告给我听比较轻松,那我就姑且来听,就这样子好了。千万不要留下来的理由是认为说,你凭你的聪明才智无能练成张仲景的医术啊,不要这样子妄自菲薄,张仲景并没有把人看的那么低级。张仲景的医术,当然你在家里面直接看这本书是可以练成的,只是呢,你懒得在家里面自己看,所以要有一个人帮你整理资料,像雇佣一个小书童一样啊,就是把什么东西都整理好报告给你听,那你懒得自己读,那你就来这边坐一坐,那我不反对。但是呢,不要好像说什么要经过重重考验啦,要证明你的聪明才智啊,变得很高,实在是高到不得了啊,天纵英才,然后呢,又要遇到什么名师指点,点拨其中关窍啊,才能够打通你的中医的任督二脉。我觉得张仲景没这回事,张仲景就是家庭主妇的好朋友,这本书就是写给家庭主妇看的。那他的用字其实也是很浅白的,我说他不是在写什么九阴真经,不是在写什么武功秘籍,这本书没有太多的秘密啦,他都是很清楚的告诉我们要怎么做。

那大概抱着这样的想法,我们今天就来从白文进入这个篇章。那我们这个卷十四一开始啊,它的第1条到第12条是《金匮要略》里面没有的,是桂林古本里面有的。而这十二条的内容,也不是桂林本的独有的内容,这十二条的内容其实是他从《黄帝内经》里面抄来的,就是《黄帝内经》咳论的内容他就这样抄过来。那我下个礼拜会发的讲义会跟同学分析一下这个咳论的内容。

【14.1】 师曰:咳嗽发于肺,不专属于肺病也,五脏六腑感受客邪皆能致咳。所以然者,邪气上逆,必干于肺,肺为气动,发声为咳。欲知其源,必察脉息。为子条记,传与后贤。

【14.2】 肺咳,脉短而涩。假令浮而涩 ,知受风邪;紧短而涩,知受寒邪;数短而涩,知受热邪;急短而涩,知受燥邪;濡短而涩,知受湿邪。此肺咳之因也。其状则喘息有音,甚则唾血。

【14.3】 心咳,脉大而散。假令浮大而散,知受风邪;紧大而散,知受寒邪;数大而散,知受热邪;急大而散,知受燥邪;濡大而散,知受湿邪。此心咳之因也。其状则心痛,喉中介介如梗,甚则咽肿喉痹。

【14.4】 肝咳,脉弦而涩。假令浮弦而涩,知受风邪;弦紧而涩,知受寒邪;弦数而涩,知受热邪;弦急而涩,知受燥邪;弦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肝咳之因也。其状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胠下满。

【14.5】 脾咳,脉濡而涩。假令浮濡而涩,知受风邪;沉濡而涩,知受寒邪;数濡而涩,知受热邪;急濡而涩,知受燥邪;迟濡而涩,知受湿邪。此脾咳之因也。其状则右肋下痛,隐隐引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

【14.6】 肾咳,脉沉而濡。假令沉弦而濡,知受风邪;沉紧而濡,知受寒邪;沉数而濡,知受热邪;沉急而濡,知受燥邪;沉滞而濡,知受湿邪。此肾咳之因也。其状则肩背相引而痛,甚则咳涎。

【14.7】 肺咳不已,则流于大肠,脉与肺同,其状则咳而遗矢也。

【14.8】 心咳不已,则流于小肠,脉与心同,其状则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也。

【14.9】 肝咳不已,则流于胆,脉与肝同,其状则呕苦汁也。

【14.10】 脾咳不已,则流于胃,脉与脾同,其状则呕,呕甚则长虫出也。

【14.11】 肾咳不已,则流于膀胱,脉与肾同,其状则咳而遗溺也。

【14.12】 久咳不已,则移于三焦,脉随证易,其状则咳而腹满,不欲食饮也。

那这个《咳论》呢,它就是讲说,五脏六腑的病变呢,都有可能让人咳嗽,因为我们中国人说人体是“百脉朝肺”,因为肺是管着人体的很大的一团气,所以你的任何一个脏腑有问题,这个气脉都可能会跟肺起感应,所以这个肺它会感受得到你的所有的脏腑的毛病。所以它前面这十二条是在说,比如说你如果肾脏受了寒会是怎么样的脉象怎么咳嗽;如果你心脏太热了,会是怎么样的脉象怎么咳嗽;那肝脏呢,如果受风又怎么样啊。那像这些这些啊,像我们这个桂林古本呢,它在伤寒的部分之前还有一个六气篇,有讲到这个寒邪伤到你的脾脏你会怎样或者寒邪伤到你的肾脏你会怎么样,其实这个地方它的内容如果参考六气篇,那你就可以用适当的方剂来处理。

那我想咳嗽如果是关系到脏腑的不良而咳嗽,他就是说五脏六腑都会让人咳嗽嘛。比如说有些人,他是咳嗽的时候会忍不住小便失禁的,那你就会知道他的咳嗽可能会关系到这个肾脏;那如果有人咳嗽是忍不住会呕吐的或者忍不住放屁的,那你会知道这个咳嗽可能会关系到消化器官或者怎么样,那这些辩证点呢,大概都在别的地方啊,以后我会补充给同学一些辩证的点。但是呢,前面这十二条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张仲景放的啊,因为桂林古本的珍贵我们不敢说,但是这十二条呢,突在这边让你知道说,啊,我们咳嗽有可能是五脏六腑的种种病变造成的,这十二条放在这边干嘛?就是告诉你说,以上不属于本章讨论范围,这样听得懂吗?就是五脏六腑如果有病变请你去治五脏六腑,不要来管咳嗽,所以不在咳嗽篇里面。那咳嗽篇讨论的比较是,我们的肺,到底发生什么事了,就是纯粹就咳嗽来论咳嗽,那关系到其他脏腑的病变的话,就不属于本章讨论范围,如果你是心脏太热而咳嗽,那请你去治你的心脏太热啊,这个跟咳嗽就没有关系了,大概这样子。所以前面十二条就先不看。

【14.13】咳而有饮者,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咳不能言,言则气短,此为虚。咳病多端,治各异法。谨守其道,庶可万全。

“咳而有饮者,咳不得卧,卧则气急,此为实”,他叫你把咳嗽分一个虚实。他说如果你的咳嗽是有痰饮,有邪气塞住你的肺这样子的话就是邪气很实,这样要把邪气泄掉,把它发掉,拔除掉这些痰饮,这个咳嗽才会好转。那它的特征是什么呢?实证的咳嗽的特征是躺下来会特别咳得厉害,就坐着比较好一点,因为它那个当他是被什么东西,无论有形无形,是塞住的话,那你躺着一定会更加的呼吸不顺畅,所以他就说实证躺下来会更厉害的咳嗽。那虚证的话就是肺很虚所以咳嗽的话,那你肺的气不够,那你就多讲话人会累嘛,所以他就说虚咳的话就是讲的时候就好像没有气了,那这样就是虚咳。那这条很简单嘛,就没有什么太复杂的东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