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旦是一个严重被低估的历史伟人,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开拓者
这是我的历史开篇
一笑一闹皆历史,
半喜半悲即人性。
且看且听古今事,
或悟或迷众生思。
我暂且用一首打油诗来开始我的历史创作,我之所以选择写历史,是因为历史其本身是很有魅力的.历史可以遐想,可以借鉴,可以反思,可以假设……历史对于普通人来说是生动有趣的,大家可以在历史中发挥想象和推断,可以在历史中寻找慰藉和答案。
但是,我觉得历史很多时候是冷酷而又生硬的。它铁石心肠到容不得你半点渲染和涂改。任何历史都是一部当代史,历史说到底就是人性,我们所看到的异彩纷呈的历史很多时候并不真实。在我的历史观中,只有符合人性推断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历史生硬而又丰富
在我的一贯观念中,历史不是看热闹,也并不是凭空想象,历史的意义在于它要督促我们去正视现实。
黑白是非,在很多人眼中,觉得这并不是历史的主旋律。但这恰恰是我所倡导的历史观。当历史可以颠倒和混乱的时候,它作为借鉴的标本就失去了本身的意义。
在中国的历史上,抛去那些远古大神,于我来说,第一个在我心目中能达到伟人的标准的人大概就是周公旦了。“周公吐哺,天下为公”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我还是想说,周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贡献还是没有得到公平对待。
周公旦多才多艺
周公旦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是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叔,是一个典型的贵二代。他的原名叫姬旦,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坐享其成的贵二代,那么周朝的历史将会失去很多颜色。事实上,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是他制定了中华文明的原始秩序。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平内乱、定江山、辅幼主、弃权柄,这些在常人眼中就是一个良相的作为,历史上这样的良相很多,比如汉朝的霍光、三国的诸葛亮。但是我对周公的推崇并不在此,而是在于他对于中国封建秩序的创建,这才是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的根本。
周公的历史贡献是多维度的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人类文明是经历由散居到聚集的过程的,虽然夏禹开启了“家天下”的大门,但是在周朝以前,中华的历史是无序的。它相当于一个草创公司,没有合理的公司章程,一切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只要能盈利,能生存,就走一步看一步。这种政治形式是很容易崩溃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周武王虽然推翻了商纣王的统治,但是在本质上还是没有把中国纳入正式的文明轨道。因为最开始的周天子有话语权,但是却没有规矩。这种文明的空白正是周公旦填补起来的。
立规矩的人永远比遵守规矩的人要艰难得多。我们先来看看周公旦的主要历史贡献吧!
周公旦是封建制度的设计者
嫡长子继承制,这个并不难理解,他的逻辑基础就是夏禹的“家天下”。但是之前的家天下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或者很宽泛的概念。看看夏朝“少康复国”的历史就知道,那是有多么混乱和不稳定。原先的禅让制是人人在理论上都可以成为一国之主,到了夏朝,只要是王室成员都有机会成为NO1,虽然这进步了一大步,但是还是有很多风险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在绝对利益的诱惑下,也没有太多人性是经得起考验的。在争夺利益的背后,往往都是血淋淋的画面。周公旦提出的嫡长子继承制虽然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利斗争中的血腥阴谋问题,但是,它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改善了这种状态,最起码,它就像法律一样,缩小了犯罪的范围和面积。
嫡长子继承制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封建大厦越来越高,越来越辉煌,离不开周公旦这一伟大创举。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的历史文化可以说一直是在周公旦的理论基础上建房子。
没有宗法礼教就没有规矩,没有权威,没有合法性
再来说说周公旦制定的宗法礼教,我们站在现代文明的高度,可能一直觉得封建礼教是吃人的魔鬼。但是对于刚刚脱离原始文明的人类来说,周公旦的宗法礼教无疑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原始社会的人为什么被叫做原始人,因为他们几乎都是因为原始欲望或本能而活着,或者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而活着。周公旦发明的宗教礼法就是告诉人们要为什么而活着,活着就应该干什么事,说什么话。要爱家、爱国,要有敬畏心,要有感恩心,要懂得约束自己,要学会激励自己。
在人类文明极度落后的时候,会诞生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因为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很喜欢把答案推给未知因素。所以古人信天、信神,这在唯物主义的今天,或许就是一个笑话。但是,我想纠正的是,信天、信神比什么都不信是要好得多的。我们常说,无知者无畏,其实就是那些“无畏者”最让人感觉到恐惧。
周礼的重要性没有被正视
周公旦用宗法礼教,把人们的信仰捆绑在一起。让人们有了敬畏心,懂得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这是伟大的贡献。自周以后,祭祀天地、俯首家族成了中华文明的主流。这都是周公旦的功劳。
我年轻的时候,在阅读历史的时候,一直搞不清六部中的礼部有什么用,不就是搞搞封建迷信活动吗?为什么还能在六部中占有那么重的份量?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礼部为六部之首是实至名归的。繁体字的礼字,就是祭祀的鼎的样子,既是会意字,又是象形字。礼,代表着规矩;礼部,就是制定规矩的机构。礼,在中华文明中,是中华民族的逻辑基础,我们后面所说的道德、智慧、原则、政治……无不与之有关。
也正是在这种有序的基础上,中华文明才得以飞速的发展。
礼乐不仅仅是娱乐
再来说说周公旦制定礼乐的事情。它的重要性在前文基本上都说了,但是单独把它拎出来,是因为它对文化的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礼就不多说了,我们后世写文章强调要有思想、有主旨、有内容,其实都是在阐述一个“礼”字。所以在周公旦制定礼乐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井喷式的大发展,这不是没有原因的。最后成为中华文明主流的儒家思想,其实很多都是孔子继承和发扬周公的思想而成的。周公被称为“元圣”,他其实比孔子更难能可贵,可惜的是,他被孔子掩盖了光芒。
乐,是一种深厚的文化
乐,是一种声音,也是一种礼节,更是一种文化。仓颉造字之后,人类的文明实现了有形的交流。但这种交流不是原生态的,甚至在当时不具备推广性,试想一下,当时有多少人是认识字的。
人们当时的交流主要是靠声音,而“乐”就是一种有规矩的声音,钟鸣鼎食、晨钟暮鼓等成语就是最好的备注。我们现在说到音乐,总会觉得它多么的优美,多么的高雅,其实它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
当然,这种语言对中国的文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诗歌、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几乎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形式都是脱胎于“乐”。即便是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都还要讲究韵脚,就充分说明中国的文化从来就没有摆脱过周公旦发明的“乐”的影响。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可以说,周公旦几乎可以算得上是中华文明的一个伟大的奠基人。中国历史从来没有摆脱过他的影响。
周公旦是封建制度的创立人,更是儒学的奠基人
春秋时期,宋襄公不愿半渡而击最后兵败身亡。曹刿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这些都是我们看到的历史表象,真正在影响他们行为和信念的其实就是周礼。
当然,周公旦的周礼也不是万能的,其中有很多出于政治目的的等级观念和剥削观念是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但总的来说,周公旦是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历史前进一大步。
当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原先的秩序已经不能满足维持社会稳定的需要了。所以,到了战国时期,天下进入另一个混乱时期,这是一种文明的挣扎的必然结果,我们通常把战国时期称为“礼崩乐坏”的时期,这是历史对周公的周礼一种颠覆。但,这并不影响周公的伟大,贯穿中国历史来看,周公旦留给我的财富已经足够多了。
历史是串联在一起的
我时常觉得,历史就是一串美轮美奂的珍珠手链,很多关键人和事就是那一颗颗耀眼的珍珠,但是历史最终能够完整和顺畅,主要还是因为历史也有一根隐形的线——逻辑,是它把历史串联起来了。
我选择把周公旦当做我历史手链的第一颗珍珠,也把他作为历史的线头,因为是他创立中华文明的传统秩序,是他开启了封建制度的大门。顺藤摸瓜,我将会粗略地把整个中国历史主要的逻辑和大家分享出来。历史不会重复,但是历史中的道理一直在重复。
希望所有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和我共同来探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