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鹏关于造车的文章让我们了解造车的不易   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拿出全部的身家,去做创新,都宁愿留在原来的体系内。勇气是一家企业战略里面很重要的底层构建。互联网人有超级自信,贾跃亭一定行!!!

2017年至今小鹏汽车:

传统车企和互联网的融合

马斯克这个人有很多优点,也有很多缺点,我2020年初去评估欧洲事情的时候,我发现,原来特斯拉2009年就开始在欧洲做了,马斯克把房子抵押,去投他的业务,那是他最后的身家。我们还没到,我们还穿着底裤,他是已经把底裤押进去了。

我觉得中国要有一些创业者,要有这种强大的勇气。以前说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现在是鞋穿上了,不敢脱了。我认识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拿出全部的身家,去做创新,都宁愿留在原来的体系内。但这都不是我想要的。

勇气是一家企业战略里面很重要的底层构建。

01 互联网圈走出来的自信

我记得一年多以前,有一位媒体老师问了相同的问题,他们 2017 年统计了大约 300 多家新造车企业,最后发现前三家都是从互联网圈出来的,为什么?

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你们创过业,有很多人脉,自己有钱,或者懂互联网,这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原因。换个角度,一个很有价值的因素是,我们在一个新的闭环创业中拥有足够的自信。

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最开始在硬件上做得很棒,比如,电脑、黑白家电、手机,汽车领域中的软件也有不少公司。10 年里,有一些互联网化公司真正做到了世界级的公司。从而培养了创业者们的自信,让我们能够重新思考,在新的智能电动汽车的组合中,如何做到客户体验闭环,如何做一个软硬件与运营的闭环。但这个闭环很多人不敢想,因为太难、太痛苦了。

反而是我们自信、敢想、敢分解,敢于按照我们的节奏去做,这点非常不同。很多汽车人不敢想象,我们敢于从不同角度思考,60%-70% 没有成功,30%-40% 最后能做到。

这种敢想、敢做的探索精神和能力,让我们与其他企业不同,也让我们做出更不一样,更经验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基石。

02 传统车企与互联网的磨合

我冲进去这个行业第一年,传统车企人才和互联网人才是来自两种不同的文化,要在同一个公司里工作,这是最痛苦的问题,没有之一。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过往给我们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第一台G3的前身车下线那天,发生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员工跟我说,两拨人都哭了——传统车企来的人哭着说,我的车下线,能开了,虽然很丑陋,当时连喷漆都没有喷,就是一个白色的金属。

但互联网来的人也哭了,说的是,这是什么垃圾啊?他觉得比起来他开过的宝马、玛莎拉蒂,差太远了。实际上这种合作是很难的,两边会出现很多的矛盾。

我们以前做整车时,车是一个项目,互联网跟自动驾驶是另外两个项目,不是走同一个节点测试,出现了很多问题。我举一个例子,自动驾驶有很多感知模块,有一个叫做冬标测试,那时硬件都有了,但软件还没做完,做软件的人说,等你硬件测完了,我们软件再升级上去测吧,结果就出了问题。硬件在零下40度的时候会结雾,这个雾气下,硬件没有坏,但是做软件的人都疯了,因为软件用不了。这样所有的测试都要推翻全部重做,成本不便宜,动辄几百万起。所以后来这些,都是真正磨合出来的。

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用大量的沟通去磨合,信任是再次信任的基础。

我们有食堂,公司给你提供两顿免费的饭,食堂就是给大家一个交流的机会。我要求高管的办公室尽量都跟我的办公室在一层楼,你每天碰得到,聊两句天,抱怨一下,要不然它会积压、爆发。

我觉得起码我现在还是在转变,还要继续学,一个不停地想学的人,如果在国内的环境,可能至少需要学习5年左右吧,才能够对基本框架性的东西有所了解,海外场景还得另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