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五十,多言必危,少言多福,不言人安

01《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一个懂得待人处事的人,他绝对是说话谨慎,且做事敏捷的实干者。自古以来,“说话”的智慧就广为传颂。其中尤以老子《道德经》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说法所被人接纳。聪明的人,他们不会随便说话,而脑子过分迟钝天真的人,他们一般都会说个不停。曾有个故事是这么说的。在古时候,一位年轻人的父亲赚了不少的钱,而且迅速摆脱了贫穷的侵扰。所以,这个年轻人特别高兴,逢人就说这件事。可令这位年轻人没有想到的是,过了好几天之后,他的“狂言”却给他们家带来了不少的麻烦。某一天夜里,有几个小贼潜入到年轻人的家中,准备着偷点财物过日子。可是,他们翻箱倒柜之后,却依旧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钱财。正当小贼在实施偷窃的行为时,年轻人的父亲回到了家中。就是这巧合,他们遇上了。于是乎,这几个小贼便把这个中年男人打了一顿,然后便迅速离去。后来,在多方的打听下,年轻人和其父亲才了解到,正因为儿子的大肆宣传,而且添油加醋,才导致了祸患的发生。可以说,说话,其实是一种劫难。02当人还年轻的时候,不懂得说话,而且经常夸夸其谈,那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所谓“年少无知”便是这个道理。倘若人人都是“有知”之人,那么这世上将不再平衡。人要想达到“平衡”,肯定是要经历多说话,少说话,以及闭嘴这三个过程的。多说话,其实这是人人都具备的能力。可是,话说得太多,这就是有害的行为和做法了。所谓“宁可不说,也不能说多。”某些事儿,一旦做得过头了,超过了一个限度,它就会变得有危害性。当人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他就会选择“少说话”。这个时候,无论他面对什么人,都尽量选择不谈及自身和家庭,而是成为一个倾听者。古人有言:“听而少言,则福不远矣。”但是,少说话依旧不是人最为高深的境界。因为当人处在某些情境时,他们依旧会说不必要的话,控制不了自己的嘴巴,从而惹祸上身。随着吃亏吃得多了,人慢慢地就会懂得“闭嘴”。人要花两年时间学说话,却要花六十年的时间学闭嘴。这个时候,能够闭嘴,不言及自身与他人的人,将成为最为深沉且有智慧的存在。03一个人,到底要在什么时候学会“闭嘴”呢?那就是在50岁之后。众所周知,人生的“高危期”从45岁那年开始,然后到55岁那年结束。这十年中,大大小小的矛盾都会向人袭来。尤其是当人到了五十岁之后,其实这个人已然身处在矛盾的最高峰。如此,他又该怎么面对呢?最为巧妙的做法,并非是到处跟别人去诉说自己的不幸,而是要学会闭嘴,自动消化人生的遭遇,而且把秘密守住。《增广贤文》有言:“防意如城,守口如瓶。”人活于世,最要提防的,并非是别人,而是那蠢蠢欲动的念头。对于自己的嘴巴,我们一定要闭紧。因为你说得越多,你得罪的人就越多。而且,有可能你被人盯上了还不知道。这种情况,那是特别危险的。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这还是千古不变的道理。对于五十岁的中年人而言,与其说一大堆没用的废话去得罪别人,吃力不讨好,不如谨守本心,静待花开。04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说过,禁大言以务实。无论是什么人,哪怕你已然身居高位,拥有了无数的财富和势力,哪怕是你活得卑微,被人瞧不上,你都得做到“谨言慎行”。有些人一有了成就之后,立马就到处跟别人炫耀,生怕别人不知道一般。有些人一旦身处在泥潭之中,便到处与人诉说,甚至还有倒吐苦水的想法。其实,越是成功之时,人就越是危险。因为那时候的你会被无数的小人所窥视,所觊觎,成为众矢之的。人越是失落之时,就越是要坚守本心。因为你到处传播消极的做法,很有可能让你被身边之人所鄙弃。有道是“多言必危,少言多福,不言人安。”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我们不能做到“多言”,哪怕是对亲人说得多了,亲人也会嫌弃你。另外,过分“不言”,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如此,我们可以忽略。但是,人要想更好地活着,就必须要“少言”。能不说的,就不要说。要说的,就不要牵扯到自己。而不需要说的,那就藏在心里。人过五十,能言是本事,不言是智慧,而少言则是基础。文/舒山有鹿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