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的传世绝技, 惊艳千万外国人!
原是皇家重地的紫禁城,
在红墙碧瓦间藏着太多的秘密。
它的神秘让无数国人心生遐想,
就连外国人也按捺不住想去挖掘的心理。
九寨沟发生地震之后,
把故宫也推上了话题榜。
一场7.0级地震给九寨沟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但是历经597年,
200多场地震的故宫,
却能屹立不倒,万古流长,
这是为什么呢?
近期,英国某电视台推出了一系列中国纪录片,
其中一集《紫禁城的秘密》,
揭开了这一伟大建筑的奥秘,
让所有的外国观众深受震撼。
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
河北唐山发生了7.8级的地震,
在短短的23秒内,
整座城市被夷为平地。
连距离震中150多公里的北京,
也陷入一片惊恐之中。
但那座经历过无数凶险的故宫,
却依旧安然无恙,归于平静。
为了解开其中的秘密,
英国电视台专程跑到北京,
在故宫专家的带领下做了个实验。
他们按照1:5的比例,
建造出一栋紫禁城模型,
并对它进行地震模拟实验。
从一开始的4级、4.5级,
再“升级”到5级地震,
每次持续30秒的时间。
斗拱结构开始受到震动,
整个模型都摇晃了起来。
接着开启7.5级的强度之后,
墙面已经摇摇欲坠,
承受不住,轰然倒塌。
但是榫卯和斗拱组成的建筑结构,
在短暂的晃动之后,
依然“毫发无损”。
故宫专家和外国木匠理查德目睹了全过程,
又将地震的力度加大到9.5级,
要知道这种地震强度,
相当于200万吨TNT炸药的威力!
10.1级的时候,已经快要坍塌了!
但是30秒之后,
它依旧稳稳地立在那里,
只是发生了轻微的位置偏移。
理查德看得目瞪口呆,
连声赞叹:太完美了!
而故宫在10.1级极具破坏力的地震面前
都能安然挺过的秘诀就是斗拱。
那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智慧,
由弓形和方形的木块组成。
榫卯的构造方法,
不用一个铁钉,一滴胶水,
就能让木结构之间严密扣合,
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这样一来,整个建筑变得非常稳固,
不但能承受来自屋檐的重力,
而且因其结构本身松动但不散架的特点,
避免了建筑物倒塌的可能。
即使发生了地震,
也能消耗地震传来的能量。
除此之外,
故宫不倒的原因还在于充满玄机的柱子。
一般建筑的柱子,
都是深扎在地基里 ,
一遇到强震就会直接从中折断。
而紫禁城的柱子,
有一定的移动空间,
这就避免了因折断而造成的整栋倒塌,
哪怕遇到强烈的震动,
只会稍微发生一点位移。
惊诧之余,
理查德把紫禁城抗震的秘密用一个词来概括:
flexibility(柔韧、灵活)。
他感慨到:
正是这种“柔中带刚”的特点,
造就了紫禁城建成600年仍屹立不倒的奇迹,
而这也很好地证明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天才之处!
关于榫卯的起源有很多传说。最流行的一种是,春秋时期鲁班想考验一下他的儿子,看看他够不够聪明,就用六根木条制作了一种玩具。这种木制玩具利用木材本身的凹凸,十分巧妙地咬合在一起,只有搞清了咬合顺序,才能把它拆开。后人管这种玩具叫作鲁班锁,认为它是榫卯的鼻祖。
春秋战国时期,匠师们所采用的榫卯接合方式已达数十种,举凡现代木结构所应用的主要榫卯接合,此时都已经得到了发展和应用。比如在湖南长沙、河南信阳等地出土的战国墓葬中,燕尾榫、搭边榫、银锭榫等接合方式已经应用在了古人的棺材上。人们还在湖北当阳赵巷春秋墓出土的漆俎中发现了明榫、暗榫、通榫、半通榫和燕尾榫,说明这一时期的漆木家具制造已经十分精巧。
《楚辞·九辨》有云:“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龃龉而难入。”以圆卯眼和方榫头难以匹配,来比喻双方意见不合、格格不入,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榫卯在当时应用的普遍性。只是那时还没有榫卯一词,人们称这种接合方式为枘凿。
千百年来,崇尚自然的中国人对木头有着独特的感情。中国人用“土木工程”来表达建筑的概念,中国古人认为,木头象征着春天和早晨,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的,是大自然生命力和阳光的体现。人住在木头盖的房子里,使用木制家具,便也呼吸到了大自然的气息,获得了来自大自然的能量。由此衍生出的榫卯文化,从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以上动图为传统中式榫卯
这个被中国人称为鲁班凳的家伙,
早在2600年前就已流传。
他们想不到,
这个苹果看似简单,却内藏乾坤。
人们管它叫鲁班锁,
神匠鲁班早在2600年前,
就将榫卯结构运用得炉火纯青。
他不仅让失传已久的绝学,
鲁班凳、鲁班锁再现江湖。
而且仅用1个榫卯基,27道锁,
40多根榫卯棱榫卯柱……
就一手锯出了微型世博会中国馆。
而他所用不过是满是老茧的双手,
配上最原始的木匠工具,
果然高手在民间。
从平平无奇的整木,
到巧夺天空的作品,
他随便露一手,
在网上就能获得千万次观看。
网友们忍不住脱口赞叹:
“简直就是鲁班再世!”
他叫阿木爷爷,
网上关于他的资料少之又少,
只知他父亲早逝,
母亲身体不好,
为了养活家中弟弟们,
他很早就跟着师傅学做木匠。
此后,
一锯、一尺、一木,
就是一生。
上代人的时间似乎很短很慢,
他们虽没有“匠心”的概念,
但却执着于重复做好一件事,
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画
锯
钻
凿
不用一颗钉子,
一滴胶水,
他就完成了一把开合自如的鲁班小凳。
木匠的工作总是重复着那几个动作,
如果不入行不热爱,
那真是枯燥又无聊,
但阿木爷爷却乐此不疲。
画
锯
钻
磨
拼
凹凸相结,阴阳相合,
于是看似简单的木条,
便做成了处处玄妙的鲁班锁。
最后用磨砂纸打磨光滑,
又是一件艺术品。
有些人害怕一成不变的生活,
但重复自有其玄妙之处。
这些看似重复的动作,
一环一扣,
环环相扣背后,
是强大的空间构造思维。
就像这由42个榫卯棱,
4个榫卯柱,27道锁,
1个榫卯基环环相扣而成的,
巴掌大的中国馆,
即便放在人工智能的今天,
依然毫不逊色。
昏黄竹灯,格调满满;
替代稻草人的驱鸟器;
小叶紫檀 | 榫卯制云石挂屏
榫卯,阴阳相生,道器合一,合纵之间,匠心尽显,只愿未来,老祖宗留下的经典手艺,得以不断传承。
木掌柜遵从“返璞归真”的生活艺术,从中品味出别样的乐趣。作为后代,唯有宣扬并传承中国木匠精神,拾起已被遗忘的红木灵魂。
木掌柜榫卯工艺品鉴赏
▾
血檀榫卯制 | 荷花宝座三件套
小叶紫檀机关首饰盒
小叶紫檀鲁班锁
小叶紫檀榫卯合家欢果盘
小叶紫檀榫卯制 | 狮狮如意文承盘
小叶紫檀嵌黄杨 | 榫卯制提篮
老山檀香 | 榫卯结构汉龙木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