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四百年:祖孙相依推进北魏改革,冯太后去世拓跋宏亲政

本文是长篇系列文章《激荡四百年》的第431篇
从出生之日起,拓跋宏就由冯太后抚养长大,感情已超越一般的祖孙,更像是母子。险恶的皇宫里,祖孙二人相依为命,既要维系北魏的统治,又要推进各项改革,每一步都走得很艰难。
在冯太后的严格教育和直接影响下,拓跋宏不仅精通儒家经义,还增长了实际才干,也接受了她的治国理念,并将其发扬光大。
随着拓跋宏年龄的增长,冯太后很少亲自出面,具体事务都由拓跋宏处置。但在一些大事上,她还是会为拓跋宏压阵。
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六月,怀朔镇将、汝阴王拓跋天赐和长安镇都大将、雍州刺史、南安王拓跋桢都因贪污罪应当处死。
两人地位尊崇,处置不得不慎,冯太后和拓跋宏为此亲自在皇信堂召见王公要人,征求他们的意见。
冯太后率先发问道:“你们认为,应该顾念亲情、毁弃法律呢?还是应该大义灭亲、严明法律呢?”
大臣们都道:“二王都是景穆皇帝(拓跋晃)的儿子,应该得到宽恕。”冯太后沉默不语。
最终,拓跋宏下诏道:“二王所犯罪行实在难以宽恕,但太皇太后追思文成帝大恩,顾念手足之情,再加上南安王侍奉母亲十分孝敬恭谨,内外闻名。因此,特别赦免他们的死罪,撤销官职和爵位,终身监禁。”
此前,北魏朝廷得知拓跋桢贪婪暴虐的罪行后,派中散吕文祖前往长安调查,吕文祖暗中接受拓跋桢的贿赂,为他隐瞒事实真相。事情被查清后,吕文祖也受到了同样的处罚。
冯太后对大臣道:“吕文祖以前自称廉洁奉公,而今竟也贪赃枉法。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人心叵测,难以探知。”
拓跋宏正色道:“朕听说,古代有一种待放的大臣。你们在座的如果扪心自省,认为自己不能克制贪欲,允许你们辞职回家。”
宰官、中散大夫慕容契(慕容白曜之侄)坦然道:“小人之心常变,帝王之法却是永恒不变,以常变之心去应付不变之法,恐怕不是臣所能够担当的。臣请求辞职免官。”
拓跋宏道:“慕容契知道人心是不可能不变的,就一定知道贪婪是令人厌恶的,你何必请求辞职呢!”提升他为宰官令。
这是一段颇有意思的君臣对话,拓跋宏让大臣们为自己的内心做出评判,慕容契则委婉的表示,一切惩罚都应以事实为依据,如果过于苛求个人品质,那普天之下谁能免于被怀疑呢。
从这些事可以看出,如今的拓跋宏很睿智,也充满自信,不再是当年的乳臭少年,冯太后应该感到高兴。
七月,拓跋宏召集文武百官讨论道:“我国和齐国断交已久。如今,朕打算派人出使齐国,各位以为如何?”
尚书游明根道:“朝廷没有派人出使齐国,又深入齐国境内兴筑了醴阳城,理在萧赜一边,应该主动修好。”拓跋宏表示同意。
八月初四,拓跋宏派兼员外散骑常侍邢产等人出使南齐。
九月,拓跋宏遣散大批宫女,将她们赏赐给北方六镇没有妻子的贫民,这又是一大德政。
十二月,萧赜派平南参军颜幼明等人回访,释放友好之意。
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正月,萧赜下令释放在隔城俘虏的两千多名士卒,送还北魏,此举最大程度的修复了北魏和南齐之间因为桓天生而变得紧张的关系。
九月十八,一代贤后冯太后去世,享年五十岁。拓跋宏悲痛至极,连续五天水米未进,超过应尽的礼仪。
十月初九,北魏在方山永固陵安葬了冯太后。
评价冯太后很难做到完全客观,我们需要从两个方面看待。在政治上,冯太后不失为高明的政治家,为北魏规划了改革路线;但在行事作风上,她又过于狠辣无情,清除异己毫不手软。

为了大权独揽,冯太后以谋叛罪诛杀了拓跋宏的外祖父、南郡王李惠,李惠的弟弟、儿子和妻子也同时被杀。为了清除隐患,她不惜大开杀戒,以致因猜忌嫌疑被覆灭者十余家,死者数百人。

冯太后最为人诟病的大概是毒杀拓跋弘,将一个女人对权力的痴迷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是她性格中最为复杂的一面,到底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决绝,不惜冒着灭族的风险杀掉皇帝呢?

冯太后临终时,曾降下遗旨,并书之金册,安排了自己的后事,她要求:山陵之制,务行俭约,其幽房设施、棺椁修造,不必劳费。
尽管高闾、游明根等鸿儒重臣要求按冯太后金册遗旨办,拓跋宏仍坚持将坟陵拓宽六十步,实际上这是对皇帝的葬礼规格。
其实,冯太后对拓跋宏并非全是疼爱,她曾非常忌惮拓跋宏的聪敏和机警,担心他长大后对自己不利,甚至想要废除他。
有一年的寒冬时节,冯太后将拓跋宏禁闭在一间空旷的屋子里,三天不让他吃东西,又征召成阳王拓跋禧,打算立他为帝。
由于太尉、东阳王拓跋丕、尚书右仆射穆泰和尚书李冲等人的竭力劝谏,冯太后最终没有施行废立。但拓跋宏并没有因此对冯太后心生怨恨,只是对拓跋丕等人深怀感激之情。
有一位宦官在冯太后面前陷害拓跋宏。冯太后下令打了拓跋宏几十大棍,拓跋宏默默忍受,没有辩解,也没有申述理由。冯太后去世后,拓跋宏竟然没有追究此事。
我既佩服拓跋宏的广阔胸襟,居然连杀父之仇都可以放在一边,又无比折服于冯太后的手腕,如此严酷的对待拓跋宏,竟还能不让他怨恨自己。毕竟,冯太后和他并没有血缘关系,拓跋弘却是他的亲生父亲。
总而言之,冯太后是个奇女子,拓跋宏比她还奇,就像个穿越者。
这一年,拓跋宏已经二十四岁,正式开始亲政。他继承冯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