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学——常用治疗方法(二)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温补肾阳法的代表方剂是

A、温胞饮

B、肾气丸

C、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D、寿胎丸

E、补肾固冲丸

2、下列各项,不属于补益肾气法方剂的是

A、寿胎丸

B、济生肾气丸

C、归肾丸

D、肾气丸

E、补肾固冲丸

3、下述何种情况须禁用坐浴及阴道冲洗

A、外阴炎

B、阴道炎

C、宫颈炎

D、外阴白色病变

E、月经期

4、中药保留灌肠,药液一般应注意保留

A、10分钟以上

B、15分钟以上

C、20分钟以上

D、25分钟以上

E、30分钟以上

5、外阴血肿,宜选用下述何种外治法

A、坐浴

B、外阴冲洗

C、阴道纳药

D、贴敷

E、宫腔注入

答案与解析

1、【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温补肾阳代表方如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等。

2、【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补益肾气常用方如寿胎丸、肾气丸、归肾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补肾固冲丸。

3、【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外阴、阴道冲洗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内裤、浴具的清洁消毒。月经期停用,妊娠期慎用。

4、【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直肠导入: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内,或浓煎后保留灌肠,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癥散结等目的。本法可使药物在直肠吸收,增加盆腔血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有利于盆腔、胞中癥积、慢性盆腔炎、盆腔淤血综合征,以及产后发热、大便秘结等病证的治疗。若为中药保留灌肠,可用尿管或小口肛管或一次性灌肠袋,插入肛中14cm左右,将温度适中的药液100ml徐徐灌入,保留30分钟以上;临睡前注入,保留至次晨疗效更佳。月经期、阴道出血时及妊娠期需慎用。

5、【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贴敷法是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取得治疗作用的方法。可用于外阴血肿、溃疡、脓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应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常选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生肌排脓类中药。

常用内治法

要点四 利湿祛痰

属湿热为患,需析其源而调治。伤于外,如带下病、阴痒的湿热证,以止带方、萆薢渗湿汤主之;因于内则有因肝经湿热下注,肝脾不调而肝热与脾湿相合,或因“脾胃有亏,下陷于肾,与相火相合,湿热下迫”所起,宜用龙胆泻肝汤、四逆四妙散、三妙红藤汤等分治之。

聚湿成痰,下注胞中,影响胞宫、胞脉、脉络、损及冲、任、带诸经,可致闭经、不孕等,治宜燥湿化痰,利湿与化痰药同用。化痰药如南星、半夏、生姜、竹茹、橘皮、白芥子、莱菔子等,常用方如苍附导痰丸、启宫丸。

要点五 调理冲任督带

1.调补冲任

适用于因冲任虚衰或冲任不固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症等多种疾病。可选用菟丝子、肉苁蓉、鹿角胶、枸杞子、杜仲、人参、白术、山药、吴茱萸、蛇床子等补冲养冲;龟甲、覆盆子、白果、艾叶、紫河车、阿胶以补任脉。方如固冲汤、补肾固冲丸、鹿角菟丝子丸、大补元煎。

2.温化冲任

冲任虚寒或寒湿客于冲任,以致月经过少、痛经、带下病、不孕症等,宜温化冲任。药如吴茱萸、肉桂、艾叶、小茴香、细辛、川椒、生姜等,代表方有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清泄冲任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可致经、孕、产各生理时期中的异常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热邪煎灼,冲任子宫枯涸能引发闭经、不孕。治需清泄冲任血海,药如丹皮、黄柏、黄芩、桑叶、生地、知母、地骨皮、马齿苋、蚤休等,代表方有清经散、保阴煎、清热固经汤、清海丸、解毒活血汤。

4.疏通冲任

冲任阻滞,可诱发月经后期、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绝、癥瘕等证,均当疏通之。择用桂枝、吴茱萸、乌药、丹皮、赤芍、苍术、法半夏、生姜、积壳、川芎、柴胡、香附、王不留行、莪术、桃仁、炮山甲等。代表方如少腹逐瘀汤、四逆四妙散、苍附导痰丸、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

5.和胃降冲

冲气上逆,胃失和降,也可与血热相引为乱,引起倒经。治当抑降上逆之冲气。药用紫石英、紫苏、法半夏、代赭石、陈皮、竹茹、伏龙肝等,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紫苏饮。

6.扶阳温督(温阳补督)

督脉虚寒,胞脉失煦,可引起月经后期、闭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等,治宜扶阳温督。常用鹿茸、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巴戟天、附子、续断,方如二仙汤、右归丸。

7.健脾束带

带脉失约或纵弛,不能约束诸经,可引起带下病、子宫脱垂等,治当束带摄带。多通过健脾益气或健脾运湿法治之。药如党参、升麻、苍术、白术、茯苓、白果、芡实、莲子、莲须、五倍子等,代表方如完带汤、健固汤、补中益气汤。

要点六 调治胞宫

1.温肾暖宫

可选紫石英、附子、肉桂、艾叶、蛇床子、补骨脂类,方如艾附暖宫丸、温胞饮。

2.补肾育宫

酌选熟地、制首乌、苑丝子、枸杞子、肉苁蓉、覆盆子、紫河车、鹿角胶、鹿茸等,代表方如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滋肾育胎丸、五子衍宗丸、育宫片。

3.补血益宫

药用枸杞子、覆盆子、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等,代表方如四二五合方。

4.补肾固胞

方如大补元煎,寿胎丸。

5.益气举胞

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

6.逐瘀荡胞

常用益母草、莪术、桃仁、红花、川牛膝、丹参、大黄、水蛭等,方如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脱花煎、逐瘀止崩汤、大黄䗪虫丸。

7.泄热清胞

常用黄柏、黄芩、丹皮、赤芍、红藤、败酱草、马齿苋、蚤休、连翘等,代表方如清经散、清热调血汤、清热固经汤、银翘红酱解毒汤。

8.散寒温胞

可选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干姜、小茴香、乌药等散寒温胞,方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

要点七 调节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1.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是按照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月经周期中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节律,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治疗方法。用药思路在于月经(或阴道出血)后血海空虚,治法上以滋肾益阴养血为主;经间期为重阴转化期,主以活血化瘀以疏通冲任血气,并配合激发兴奋肾阳,使之施泻而促排卵;经前期又为阳长期,治宜阴中求阳,温肾暖宫辅以滋肾益阴之药;行经期为重阳转化期,血海满盈而溢下,治宜活血调经,冀其推动气血运行,子宫排经得以通畅。

2.针刺调治促进排卵

是通过针刺、电针或激光针等方法刺激某些穴位,引起排卵的一种方法。20世纪60年代之后,已有较多针刺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血海、大赫各穴以促排卵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报道,并认为针刺在一定条件下可能通过调节中枢β内啡肽水平而促进CnRH分泌引起排卵。基于有关月经产生及调节机理的理论,西医妇产科学的丘脑下部-垂体-卵巢-子宫轴,与中医妇产科学的肾-天癸-冲任-子宫轴两者之间有着甚为相近的前提,既然针刺可能通过对生殖轴的作用而引起排卵,从中医妇科学的角度而言,也可以认为针制促排卵具有一定的调整肾-天癸-冲任-胞宫轴的作用。

常用外治法

要点一 坐浴

中药煎取汤液1000~2000ml趁热置于盆器内,患者先熏后坐浸于药液中,起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消肿止痛及软化局部组织的治疗作用。适用于阴疮、阴痒、阴痛、外阴白色病变、带下量多、小便淋痛、子宫脱垂合并感染等。常以清热解毒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大黄、黄柏、连翘、苦参、土茯苓、蛇床子等为主,方如蛇床子散、溻痒汤、狼牙汤等。

凡阴道出血、患处溃烂出血、月经期禁用,妊娠期慎用,注意浴具分开,以防交又感染。

要点二 外阴、阴道冲洗

以药液直接冲洗外阴、阴道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常用于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引起带下病、阴痒的治疗,以及阴道手术前的准备。

治疗性冲洗者,常用量为每次500mL左右,倾入阴道冲洗器具内每日1-2次,连续冲洗至自觉症状消失。若为术前准备,可用1‰新洁尔灭。治疗期间应避免性生活,注意内裤、浴具的清洁消毒。月经期停用,妊娠期慎用。

要点三 阴道纳药

将中药研为细末或制成栓剂、片剂、泡腾剂、胶囊剂、涂剂、膏剂等剂型,纳入阴道,使之直接作用于阴道或宫颈外口等部位,达到清热解毒、杀虫止痒、除湿止带、祛腐生肌等治疗作用的治法。常用于带下病、阴痒、阴道炎、宫颈糜烂或肥大、宫颈原位癌、子宫脱垂等。需根据病证及病位辨证用药,选择相关剂型。如湿热型带下病,可择用黄柏、黄连、大黄、苦参、地肤子、白鲜皮、千里光、青黛、虎杖等清热除湿药,制成栓、片或泡腾剂。宫颈糜烂欲解毒祛腐,可酌加百部、白矾、蛇床子、硼砂;收敛生肌选用白及、珍珠粉、炉甘石等。

要点四 贴敷法

贴敷法是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取得治疗作用的方法。可用于外阴血肿、溃疡、脓肿切开,也可用于乳痈或回乳,还应用于痛经、产后腹痛、妇产科术后腹痛、不孕症、癥瘕等。常选用清热解毒、行气活血、温经散寒、消肿散结、通络止痛、生肌排脓类中药。

水剂者,多以无菌纱布浸透药液贴敷;散剂则可直接撒于创面;膏剂常先涂于无菌纱布,再敷贴患处;若属痛经膏、痛经贴、麝香壮骨膏等中药橡皮膏剂,则可直接贴于患处或经络穴位点;还有将药物制成粗末,加入致热物质,袋装密封,制成热敷剂;或以药物粗末制成湿药包,隔水蒸15-20分钟,趁热敷置患处或借用热水袋、电热器、理疗仪甚至食盐、砂土炒热作为热源起热敷作用。贴敷时间、疗程则据组成药物、所疗病证、治疗目的综合考虑决定。

要点五 宫腔注入

将中药制成注射剂,常规外阴、阴道、宫颈消毒后,将药剂注入宫腔及输卵管腔内,以了解输卵管畅通情况,或治疗宫腔及输卵管粘连、阻塞造成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等。治以活血化瘀为主佐清热解毒,药如丹参、当归、川芎、红花、莪术、鱼腥草等,常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复方当归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注射剂。

本法能使宫腔及输卵管腔内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抗菌消炎,促进粘连松解及吸收,以及加压推注的钝性分离等综合治疗作用,已成为目前治疗宫腔、输卵管阻塞或粘连的有效方法之一。药量一般为20~30mL,注射时观察有无阻力、药液回流、患者有无腹痛等情况。本法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可隔2-3天1次,经后至术前禁止性生活。

要点六 直肠导入

将药物制成栓剂纳入肛内,或浓煎后保留灌肠,达到润肠通腑、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消癥散结等目的。本法可使药物在直肠吸收,增加盆腔血循环中的药物浓度,有利于盆腔、胞中癥积、慢性盆腔炎、盆腔瘀血综合征,以及产后发热、大便秘结等病证的治疗

若为中药保留灌肠,可用尿管或小口肛管或一次性灌肠袋,插入肛中14cm左右,将温度适中的药液100mL徐徐灌入,保留30分钟以上;临睡前注入,保留至次晨疗效更佳。

月经期、阴道出血时及妊娠期需慎用。

要点七 中药离子导入

本法多选择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药组方,药味少而精,一般2-3味为宜,也可用1%黄连素或复方丹参注射液。使用时用纸吸透药液,置于消毒的布垫上,放在外阴,接通阳极,另用无药的湿布垫放在腰骶部,接通阴极,开动治疗仪,电流为5-10mA,药物离子从阳极导入。每次20分钟,每日1次,疗程据病情拟定。用以治疗慢性盆腔炎、输卵管阻塞、妇科术后盆腔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陈旧性宫外孕、外阴炎等。

要点八 介入治疗

现主要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如放射、超声)的引导下,经皮穿刺或经自然孔道至靶器官局部给予介质进行治疗。介入疗法以其所具定位准确、微创性、见效快、疗效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和可重复应用的特点及治疗优势,在临床医学中应用日益广泛地进行。妇科领域中现阶段主要开展有经阴道、子宫、输卵管注射药物,经阴道后穹隆穿刺术、经皮穿刺局部灌注或注射药物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