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经典︱何家槐:年 资
年龄可以表示资格,资格又可以表示经验和能力,这大约是不成问题的。可是如果以此为惟一标准,或者至少看成主要的标准,那就不敢恭维了。
但在机关里,年资却很重要,凡是'老资格',总是处处占便宜。不论怎么样,总仿佛高人一等似的。因此想向上爬的公务人员,就自然而然的要把年资看成生命,视同宝贝。
而事实上,有些人虽然没有一技之长,也从没有做过一件什么大事情,由于他们的特殊关系,和深得睡觉吃饭,身宽体胖,清净无为,与世无争的三味,过了多少年月日,也可以赢得一个'元老'的尊称,赚取一笔颇为丰厚的'养老金'。
以前往往有人讲笑话,说是在所谓'野鸡大学'中,就是牛马或者猪狗吧,只要在里面安分守己,循规蹈矩的睡它四年觉,或者嘻皮笑脸,油头滑嘴的混它四年和玩它四年,也可以同样的挣得一个资格,买得一张文凭,换得一个学士的头衔。
这当然是笑话,人究竟要比牛呀马呀猪呀狗呀等等聪明得多,讲这话的实在是太侮辱'万物之灵',尤其太污蔑'最高学府'了。可是最近我又听到另一个'并非笑话':
'
……食堂里卖的叉烧包,本来卖五分钱一个,过不了几天,就贵一倍,再过几天,又是贵一倍,于是一倍,两倍,三倍……不到两个月,竟一连升了三级,如果核起'年资’来,那一定是不够格,要挨驳斥的……。'
这是一个残酷而且幽默的比喻。而事实上,有些年资很高的'元老',其价值还比不上叉烧包,或者同海涅所形容似的,只是一些眩人耳目的'夸耀的风车',只有像唐吉诃德先生那样的傻子,才会把它当成巨人,当成偶像。
我们青年人并不需要年资的镀金,并不想得什么崇高的阶级和地位,我们测量自己和考验别人的标准,始终是工作,热情,经验,学问,才力,牺牲的精神,辉煌的事业,除此以外更没有别的,所以也用不到羡慕,更不想故意装老成,拚命造履历,炫耀什么老资格。
可是,既然称为青年,年龄是一定比较轻些的,如果以年资为取材用人惟一的或者至少是主要的标准,那么总是国家社会的一个大损失,因为这样一来,在年资的重压下面,一定会辗转呻吟着一些的确优秀老练的青年,一定难免埋没大批的确热情勇敢的干部。
而且,因为直到如今很多事情还是非常的混乱,非常的矛盾,甚至看起来竟是水火不相容,互相冲突。不论跑到哪里,都找不到一贯的指导方针,以致青年们都觉得彷徨苦闷。这在我不久以前写的一篇文章《无所适从》上,就专门谈到这点,今天偶然翻阅《镜花缘》,又发现其中一个笑话,觉得比我上次所举的一个例子更为恰当,更足以说明青年何以大都年资很浅的主要原因::'……富翁回头望小厮跟在后面,因发话道:我是你的主人,并非你的顶马,为何你在我后?小厮听了,随即趱行几步,越过主人,在前引路。未及数步,富翁又发话道:我非你的跟班,为何你在我前?小厮听了,慌忙退后,与主人并肩而行。行未数步,主人又发话道:你非我的等辈,为何同我并行?小厮因动辄得咎,只得说道:请问主人前行也不好,随后又不好,并行又不好,究竟怎样才好哩?!……'
试问像这样的主人,谁能伺候?谁能不马上滚蛋?谁能厚着脸皮再恋栈?
而现在有些大人先生们,却往往风凉地责怪青年不知礼节,不懂规矩,不善于待人接物,不长于临机应变,以致动辄得咎,不能长期工作,这只是看到事情的一面,因为事实上,的确有些上司,主管官,或者领导人物,使你无法迎合,莫测高深,纵使你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又谨慎,又机敏,但所得的结果还是同样的给排挤,不能安心放胆的长期工作,不得不很快的另换工作岗位,另图报国救民的机会;倒不见得凡是青年都没有能耐,都爱好浪漫自由,见异思迁,喜新厌旧。
总之,要在机关里长期服务,积累年资,就得心平气和,养性修身,最好装糊涂,装傻子,除了'等因奉此'和吃喝睡玩之外,什么事情都可以不管。如果太显得热情,太过于忙碌,太富于朝气,那就会遭人猜忌,被人诬陷排挤,滚蛋大吉不算数,还得蒙一层不白之冤,你看——站脚都这样困难,还哪里谈得到什么年资。
由此可知,年资主义和惟才主义实在是不能并存的,要大胆引用和信任真有经验才学的青年干部,就得大胆打破庸俗而不合理的年资观念。
来源:《冒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