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315打假日,我们决定帮你填了这些葡萄酒卖家挖的坑!
又是一周星期一,各位打工人度过了忙碌而充实的周末后,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但今天可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日,今天还是消费者们的大日子——3.15 打假日(消费者权益日)。
今天适逢 315,小编实在不忍心看着各位打工人将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拿去送给无良商家,就来吐槽吐槽那些网上买酒时的迷惑性广告词,以免大家买酒踩坑。
叫拉菲的不一定真的是拉菲
在某橙色软件上搜索葡萄酒 3 个字,跳出来的搜索结果里满眼都是 100、200 多块(或者是 1,000 左右 6 瓶装)的“拉菲红酒”,正当你一阵窃喜觉得自己挣到大便宜,几百块买 82 年拉菲,准备下单时,你可能已经跳进了一个坑。
说实话,这类把葡萄酒标为“拉菲”的商家也不完全是骗人,因为这一类葡萄酒大多和真正的拉菲同属于拉菲罗斯柴尔德家族旗下(Les Domaines Barons de Rothschild (Lafite)),它们遍布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酒庄名,和消费者脑海中“82 年拉菲”的那个“拉菲”顶多算是远房亲戚的关系(而且还是没有多少血缘的那种)。
真正的“拉菲”它长这样
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就是利用拉菲的知名度来给自家售卖酒款来做宣传,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蹭热度”。
如果你心里清楚这一点,买来喝一喝也没什么,因为它们也的确是正儿八经的进口葡萄酒(我们之前盘点过该家族旗下的酒款,超级全面:详情)。但你如果把它当成真正的拉菲古堡干红买来收藏,那 duck 不必。
酒标上不是所有长得像奖牌的圆标都有意义
我们平时看到如上图所示的金银小圆标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它是奖牌,如果出现在葡萄酒介绍页,甚至是酒标上,那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这款酒获过奖,质量有保证。
有的商家就是利用这一点,在包装上做文章,酒标上贴满了金色、银色的小圆标,然而……是欺负消费者没文化不懂外语咋地?
上图所示这款正品法国进口红酒的小圆标上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句话:Contient des sulfites(含亚硫酸盐(法语))、Contains Sulfites(含亚硫酸盐(英语))、Dry Red Wine(干红)、Languedoc XYTJB(朗格多克!#¥@%(恕小编无能,翻不出来))……
您说上面这几句话有什么意义吗?而且哪家正经法国酒庄会在自家酒标上同时写英语、法语还有鸟语呢?如果有,那它可能来自某东省某台市。
城堡级 AOC?珍藏级 AOC?
如果第 1 种只是蹭热度,第 2 种仅仅是给你一种错觉,那这第 3 种类型的商家真的就有睁眼说瞎话之嫌了。
判定葡萄酒质量最直观的方法就是等级,下面这张图大家应该经常能见到:
在这张图里,AOC 成了最高等级,虽然图是没错,AOC 级别的葡萄酒的确是比 VDP这些等级的葡萄酒高,但事实上,它是波尔多的最低等级,就是个大区级。
还有的商家在 AOC 级别前加上什么城堡级 AOC、珍藏级 AOC,给消费者一种“高大上”的错觉,但 AOC 就是 AOC,就算你写成璃莹殇·安洁莉娜·樱雪羽晗灵·血丽魑·魅·安塔利亚 AOC 这种玛丽苏的名字,它也还是一瓶大区级葡萄酒,国外超市售价也就几欧。
还有的商家还能熟练运用“拉踩”手法,毫无逻辑地贬低意大利、智利、西班牙等国的葡萄酒,吹捧法国葡萄酒,凸显酒款的高大上:
意大利、智利和西班牙异口同声:什么玩意儿???
西班牙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自己的里奥哈(Rioja)产区在国际上可是赫赫有名,在中国怎么就成了鄙视链的最末端,还不如地区餐酒(要知道,产区和葡萄酒分级根本没有可比性,拿它们俩相比,就跟拿东北三省和五常大米相比那样驴唇不对马嘴)。
还有这种酒精度越高越好的说法。按这么说,11 度的酒没法喝,13 度左右的拉图干红(Chateau Latour)就是日常餐酒了呗?
葡萄酒的质量不是酒精度决定的,而是需要多方面综合才能够判定,一般是看酒的平衡感、风味的浓郁度、复杂度和集中度、余味等因素。如果仅追求浓郁的酒精感,那不如……学学战斗民族喝酒精燃料?
古法酿造葡萄酒
还有的广告词十分具有中国特色,适应国内市场,比如“古法酿造工艺”,“手工酿造”等。
的确,在日益工业化的今天,人们普遍更推崇传统、手工、自然的生产方式,贴上这些标签的商品往往都更受消费者青睐,但放在葡萄酒上面似乎就不那么适合了。
无论在什么时代,酿造 1 瓶葡萄酒都是需要经过破碎、发酵、排汁等流程,在这过程中是否使用机器、是否采用橡木桶等都是酿酒师根据葡萄品种的特性以及酿酒风格作出的选择,“古法”≠品质高。
各种泥封蜡封
另一些商家的思路则是以包装“取胜”,走复古路线,使用蜡封或者是用水泥将整个瓶身包裹,并美其名曰:不是所有的酒都配得上 Blah Blah Blah。
在锡帽和热缩帽被发明出来之前,蜡封这种方式最初的确是被更多地用于包装陈年潜力强大的葡萄酒,用来隔绝空气,降低葡萄酒的氧化速度。
但这种方式成本较高,在人们发明了锡帽之后,就被取代了,现在大多数葡萄酒都不再使用这种方式,对于日常餐酒来说更是多此一举。所以不必迷信蜡封、泥封,它们仅仅是商家的营销策略罢了。
标题和实际产品不一致
上面欺负完消费者不懂外语,这里又开始欺负消费者地理不好。
有的商家在酒款标题上写着“法国波尔多名庄”,结果产品描述中又写着来自朗格多克法定产区,难道朗格多克产区属于波尔多?
地图上可不是这么写的,波尔多位于法国西南,大西洋沿岸;朗格多克则位于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看来没点地理知识还不能好好买酒了。
另一种更常见的,是打着进口酒的旗号,结果产地在山东烟台,难道山东烟台在国外还有分台?
还有的则是把普通起泡酒当成香槟(Champagne)来销售,利用的就是消费者对这 2 者概念不清楚的漏洞,抬高普通起泡酒的身价。
上面这款来自意大利的香槟,莫不是意大利阿斯蒂(Asti)产区和法国香槟(Champagne)产区联名推出的限量酒款?我也想尝尝!
主打奇怪功效
睡眠葡萄酒了解一下,只对女士有效,男士免进。
能写出这类奇怪功效文案的编辑深谙微信养生小知识的套路,喝葡萄酒美容养颜,喝葡萄酒有助睡眠,一喝即睡?效果堪比褪黑素?还针对女士,就是看女生的钱好骗呗?!
重要的事情说 3 遍,葡萄酒没有上述功效,葡萄酒没有上述功效,葡萄酒没有上述功效(详情)。
扫码价
商家们最著名的手段就是扫码价了,一瓶 88 的葡萄酒,扫出来是 2,688,小说都不敢这么夸张(详情)。
大家买酒时切记,扫码价可以由商家随意更改,大多都虚高;另外,买这种酒的人大多都是用来送礼撑场面的,如果有朋友送你这样的酒,那你可能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在朋友心中的地位了。
如果说上面这种还有点葡萄酒的影子,那下面这种就真的淳朴得让人说不出话来:10 斤送 2 斤,实在!原汁原酿,真实!(所有葡萄酒都是用葡萄果实经过酒精发酵而制成的酒精饮料,要是勾兑了,那根本不能被称为葡萄酒!)
还有塑料桶装,仿佛给你寄酒的不是卖家,而是你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揣着一片真情为孩子自酿葡萄酒,再把它装进“年久失修”的塑料桶,成功地将葡萄酒这种“舶来品”打造成了“土榨花生油”之流的土特产。
吐槽这么久,小编也累了,尽管每年都有打假,但网上还是有数不清的虚假广告,劣质葡萄酒,败坏了行业名声,混乱了市场。消费者想要买好酒,不花冤枉钱,光靠打假效果还是十分有限,重要的还是得擦亮自己的眼睛,学会分辨真假。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