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有个老虎洞,皇帝曾在此藏身!

北京故宫世界闻名,里面的景观和故事数也数不清。作为一个普通群众,不管是北京本地人还是常来北京旅游的朋友,对故宫里的景点儿可能都无法观察的特仔细。一个是故宫太大,二是人多,第三、票价也不便宜,所以去的次数不会太多。去个三回五回就指望把故宫的每一个角落都逛遍,简直不可能。除非您从事导游职业,经常带团去参观。但即便去的次数多了,人们的目光也大多集中在宫殿、御花园这些大的景点上,有些细节也未必注意得到。今天咱们就来说一处故宫里的“秘密所在”:老虎洞!

老虎洞可不是真的用来养老虎的地方。中国人很喜欢老虎,爱说虎、爱画虎、古代宫廷也经常豢养老虎,尤其是明朝。那时的北京确实有不少养虎的地方,比如虎坊桥,比如明武宗朱厚照在皇城西北兴建的豹房(名曰豹房、其实不光是豹子);即使在皇城里面儿,也有真的“老虎洞”,就在太液池西北,是个深挖的地下井,上面筑有围墙,可以从上向下的看到老虎在里面活动、咆哮,不过它真正的名字叫虎城(明朝皇帝也不怎么那么喜欢养老虎?)。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老虎洞,其实是一个通道,就在乾清宫月台前、丹陛御道之下。宫殿坐北朝南,门前的路必然是南北走向的,老虎洞与之垂直,所以是贯穿东西的通道,高1.8米,宽1.1米,长10米,石砌,方形入口,洞内为拱形,两侧有门、门也是很普通的方形门。它是干嘛用的呢?最初是太监宫女们穿行的通道。乾清宫您都知道是什么地方——乾者为天、天得一以清,乾清宫的名字是这么来的,所以这是天子居所,也就是皇帝的起居室。门前的路叫丹陛御道,丹陛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台阶,但特指宫殿前的台阶,普通民宅可不能这么叫,它是皇权的象征;而御道则更为直接,是皇帝御用之道,一般人(未经许可)是不能走的。

宫里的太监宫女属于侍者,地位低微,平常走路不能踏上丹陛,所以就在下面打造了这么个过道儿。不过它也有其他用途,比如供施工人员运送工程材料之用,也为丹陛御道的内部维修提供了方便;同时,您肯定听说过故宫怕火不怕水,排水系统非常先进,这个老虎洞就有泄水功能,一旦雨天积水,它可以保持丹陛御道的水量均匀排泄,避免构成水灾。

关于老虎洞,还有一段逸闻:它曾经是天启皇帝的藏身洞。天启大家都知道,就是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也就是倒数第二位皇帝,崇祯帝朱由检的异母兄。明朝最著名的阉党魏忠贤,就主要活动在天启年间。就因为朱由校纵容魏忠贤与客氏专权,所以他在位时期,朝纲混乱、外敌入侵、 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可称内忧外患,最后把一堆烂摊子扔给了弟弟朱由检,也算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导火索之一吧!前两年有个电影叫《绣春刀》,说的就是天启、魏忠贤、和崇祯之间的事儿。

朱由校还是传说中的“木匠皇帝”,成天不理朝政、躲在深宫做木活儿,乐此不疲、甚至废寝忘食。据说手艺还不错,做的东西十分细致精巧。除此之外,他还喜欢建筑、爱弄机巧,能自己制作微型宫殿,巧夺天工;还爱看傀儡戏,就是木偶,高兴了还亲自动手雕刻;可以说朱由校是个出色是手艺人、建筑学家、艺术家,唯独不是个好皇帝。此外,他还爱玩儿躲猫猫,就是捉迷藏啊!您要知道,朱由检在位仅仅七年,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早,天启继位时才16岁,死的时候也不过23岁。按说年轻人爱玩儿是天性,但身负天下大任,如此放纵就不大合适了。

(陈道明先生扮演的天启)

朱由校是光宗朱常洛长子,自幼在皇宫之中,年少时期就常与宫女们玩儿捉迷藏。据说在登基之后也不忘童年欢乐,经常让宫女太监陪着他在月光之下躲猫猫。当了皇帝了,自然要住在乾清宫,有时候侍者们蒙好眼睛之后,他就偷偷的跑出宫殿、躲进御道下面的老虎洞里。皇宫那么大,能藏身的地方多了,说起来不大好找,而且谁也想不到他会躲到台阶下面的小过道儿。可是不管他躲到哪儿,宫女都能轻易找到他,这是因为他随身佩戴着香囊。

过去卫生设施比较差,洗回澡不容易,皇家也不例外,老话儿说:皇帝身上也有三只御虱,就是因此而起。所以旧社会的有钱人,无论男女都有佩香囊的习惯,大概是为了遮遮体味吧?而皇帝御用之香料又非同一般,所以侍从们顺着香味儿就找到了。后来,封建王朝灭亡了,皇宫成了博物院,乾清宫不属于未开放区域,游客是可以参观的,但丹陛下面的老虎洞却一直紧锁着,并不开放。开始时有人说:当年朱由校堂堂皇帝,为了玩儿乐,竟然委身于老虎洞,是不祥之举,导致大明的覆灭,所以这里很不吉利;

于是后来又衍生出许多“灵异”传说,说老虎洞“闹鬼”,有死去的宫女冤魂,所以不开放,反正传的挺吓人。要小编我分析呀:其实老虎洞就是个小过道儿,没什么参观价值;加上地方狭窄、游客又多;而且故宫盖得再结实,毕竟也六百年了,出于安全考虑,所以才不开放的。不过您去参观乾清宫时,从侧面是可以看到老虎洞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