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徐小兰丨散文/婆婆
作家新干线
zuojiaxinganxian
作者简介
徐小兰:山西河津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副主席,山西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1993届学员,“山西文学杰出作家奖”、运城市“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已有二百余万字文学作品散见于各文学刊物,作品多次被转载、选载并获奖。已由作家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等出版小说集《无处辉煌》,文集《女人如月·桃花祭》,散文集《做个美丽自然的女人》、《不能不说的疼痛》、《柔软的坚守》以及长篇文化散文《千年望族》等。
婆婆
徐小兰
离开那个家时,我回头与婆婆告别。婆婆站在门口高高的台阶上送我,亦如我初次见她时她亲切慈祥出来迎我的模样。只是这七年间婆婆的头发已然花白,人是明显苍老了许多。
“回去吧妈!”我转身向婆婆挥手,忍住眼泪。这一走,我知道再也不能回来,可在心里,我会永远记着这位令我伤怀、让我揪心的老人,我的婆婆,我的村庄里曾经的母亲。
婆婆并不晓得我将不再回来,我和他都没有告诉婆婆事情的真相,婆婆是被蒙在鼓里的。看我挥手,她像往常一样,慈爱地对着我喊:“放星期时记得回来噢!”
一听这话,我便心痛如绞,泪眼迷蒙。我哪里还能回来?与他分手,这个家便就不再是我的家,我哪里还能回来?
挪着沉重的脚步,我去往前方的城市。我把那个村庄,把那曾经的家,和我视如母亲的婆婆,一并留在了身后。
市区大街上人流涌动,各色广告五花八门铺天盖地。穿一身牛仔装的女孩涂着蓝色眼影、紫色唇膏、黑色指甲,把一页制作精美的化妆品广告塞给我。“三八节期间,我们产品八五折优惠!”她说。
我心里想的,却是婆婆。三八节。婆婆不知道三八节,不知道。婆婆的一生,没有哪个节日是属于她,没有。春节么?不,那只不过是她更加劳累的日子,不是让她享受的节日。
在我迷蒙的泪光里,婆婆挪动着她曾被缠裹而后放开的解放脚,背对着我,渐渐远去。婆婆白发苍苍,走向远处桔黄色悠悠下沉的夕阳。婆婆裸露着养育了几十个儿孙的丰满饱胀的乳房,满眼爱怜,喃喃自语。在她的怀里、膝前、身旁、肩上,全都是嗷嗷待哺、呀呀学语的孩子。
婆婆十五岁嫁人,十六岁生了孩子。接着再生,共生了五男二女,七个孩子。
多可怕!七个孩子!想想我都要愁死。还不止如此。三十六岁时,婆婆又做了祖母(多么年轻的祖母!),六十一岁,又做了曾祖母。而那一个个孩子,也大都由婆婆擦屎接尿一一带大。可以说,从十六岁起,她的怀里,从不曾断过孩子。婆婆的胸膛,是儿孙们恒温的暖炕,婆婆的乳房,被三代孩子接连吸吮。她不仅哺育了儿女,还哺育了孙子、外孙和曾孙、曾外孙。婆婆的一生,就只为子孙们而活,除此之外,婆婆不知道,她还能为什么活着。婆婆的意识里,似乎根本不存在“自我”。
我实在不能想象:一个十五岁嫁人、十六岁生育的女子,她有过多少恐惧、多少忧伤?她曾经经历了怎样的疼痛、怎样的操劳,和怎样难熬的漫漫长夜?
婆婆的一生,从不曾被人认真地喊过属于她自己的那个名字。做女儿时,爹娘喊她“死女子”、“丫头片子”。出嫁后,公公婆婆喊她“老大家的”,丈夫则喊她“喂”。待到有了孩子,她便就成了“娃他妈”。及至有了孙子,就又被喊做了“娃他奶”。
我曾经问过婆婆的名字。我想知道。我猜想,那也许是个娇美动听或朴素清香的名字,什么“花”,或者什么“芳”。婆婆凄然一笑,说:“问那个做啥,没用的。”
一个人的名字怎会没用?可对于婆婆的人生,名字在她,就是没用。再怎么卑微的人,也该有自己的名字、该让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呵!
更令我伤怀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毫无自我、只为儿孙们活着的老人,儿媳们却常常对她横眉冷眼,恶语相向。儿媳们总抱怨婆婆心偏,你说是偏了她,她又说是偏了另一个她。她们吵来吵去,骂爹骂娘,让婆婆常常陷于愧疚,陷于自责。婆婆总觉得自己是罪人,是负债者,她觉得她欠了儿媳们很多,是拿一生的苦苦劳做都还不尽债务的负债者。
刚成为那个大家庭的一员时,周末,我下班回家,看见婆婆站在门口。“妈!”我恭恭敬敬叫了一声。可婆婆却一脸惊鄂,嘴张着,却无声,手足无措。她没有料到我会叫她,因为先前娶回的几个儿媳从不曾这样礼貌地对她。即使是需要她给照看孩子,也是不吭一声,理直气壮地放下孩子就走。儿媳们的理由是:你看你自己的孙子,还用我跟你说、对你笑么?
所以,婆婆以为,像我这样一个来自城里的有文化、有工作,并且又不用她照看孩子的“洋媳妇”,肯定更不会把她放在眼里。
“妈您耳朵不好使么?”我担心地问她。
“不!不是!我、我不晓得……”婆婆这才意识到我刚才真的是在叫她。立刻,她又是一脸惶然,受宠若惊。很明显,她是不大适应儿媳妇对她这样礼貌。
那年秋天,婆婆在坑坑洼洼的巷子里不慎跌倒,扭伤了腿,疼痛难忍,卧床不起。我回家休假,照料婆婆。因为疼痛,婆婆忍不住呻吟,我替她按摩,和她说话,安慰她,希望能为她减轻些疼痛。婆婆哭了,她说她从未被儿媳妇这样待过。几十年了,从来都是她侍候儿媳,至少她侍候过每个儿媳每人几次的“坐月子”,但儿媳们却从不曾关心过她的冷暖饥寒,更不曾过问她的哀愁,她的忧伤,她的病痛。而婆婆,也早已习惯了忍耐,习惯了把所有的苦咽回肚里,埋在心里。“我又不是个铁打的……什么时候,才把这一世人熬到头?人难活,人难活呵……”婆婆尘封于胸的憋屈那天如破闸的渠水,得以暂且的渲泄和放松,久久地,她拉着我的手,哽哽咽咽,老泪纵横。
后来,我渐渐地知道,现在的农村,孝敬公婆的儿媳已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我多次看到的情形是:逢年过节,儿子去集市割了些肉来,悄悄地,先去老爹老娘的住处,给老人剁下一小块。却不料,这事被儿媳知道,儿子回去,儿媳即刻就与之大吵一场。理由是:你是我男人,我男人赚下血汗钱割来的肉,凭啥要送给那老不死的吃?你这辈子是和我过,还是和你爹娘过?
混帐脑子、或者是原本就也认为媳妇比爹娘重要的儿子,因此就会站在媳妇一边,与媳妇一起,不再孝敬老人。而对于有孝心的儿子,媳妇的那种说法做法,当然是要招打。但是儿子打了儿媳,儿媳又会披头散发张牙舞爪去糟害公公婆婆,“老不死的!老不要脸!就那么馋?就那么爱吃?为吃一口肉,就让你儿子打我?瞅瞅你儿子把我给打得!”此情此景,做爹娘的,谁还好再收儿子送来的东西?久而久之,老人们就断绝了指望儿媳孝敬的念想,在他们看来,不虐待老人、不打骂老人的儿媳,就已经算是很好,算是自己烧了高香,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旧时中国,婆婆风光,媳妇难做,所以媳妇们总盼着“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好转换身份,扬眉吐气。然而对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左右出生的中国女性,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中国女性,她们好不容易将难熬的媳妇熬成了婆婆,这婆婆却也并不比旧时那媳妇好做。她们处身于传统文化的剧变时期,她们的人生被撕为了两半,而这两半却全都是苦,是两种不同的苦:青年期,她们做女儿、做儿媳时,深受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对女性的压抑和折磨,要吞声忍气、低眉顺眼、“三从四德”,对公婆,对丈夫,不敢有任何的不从、不孝、不敬;到后来她们做婆婆,却又遭遇传统文化变革在全国(尤其是在农村)几乎是畸形的展开与张扬。再加上“文革”期间砸烂孝文化,所以,所谓的新式婆媳关系就来了个彻底“革命”。自此开始,城市里情形还可容忍,农村的儿媳们则跃身而起,把旧中国婆婆欺压儿媳的恶俗给倒了个个儿,变成了婆婆们整日提心吊胆,凡事总得看着儿媳的脸色。
应当说,我们在传统伦理道德方面丢失的东西太多,而丢失了那些不该丢失的,每个人,都要付出代价。而我的婆婆那一代生活在农村的中国女性最为不幸,她们因此付出的代价、她们所遭遇和承受的种种艰辛与磨难,从肉体到心灵,都可以说是最为长久,最为剧烈,也最为沉重。
而今的婆婆,可以说就是整个家庭为几代人提供服务的不计工资、却任劳任怨的终生的保姆。她们终生只为儿女、为子孙和家庭付出,耗尽全部的体力和心血,却极少得到晚辈、尤其是儿媳应有的孝敬与尊重。我那婆婆的人生,应当说就是那一代中国农村女性生存状态的一个缩影,一个例证。
让我惊叹又羞愧的是,我们所丢失的那些不该丢失的传统伦理道德,从内容到形式,直至今日,在我们的邻居韩国人那里,竟是一直在很好地被发扬、被延续。韩国人,晚辈回家,先去上房问候长辈;上班的儿子儿媳,上学的孙子孙女,临出门时,要向家中爷爷奶奶告别;家里最好的朝阳的房子,是给老人住;儿媳做饭时,先去问婆婆想吃什么……
韩国电视剧《看了又看》为何在我国反复播放却总是享有很高的收视率?剧中那些婆婆妈妈的家庭琐事,何以会让人觉得那样温暖,那样亲切?我们视之为糟粕,也早已丢弃了的“封建”传统,为何在人家那里却依然还是美德?
在我们现在所谓的现代家庭里,孙子,才是家里至高无上的尊者,全家的生活,主要是围着孙子转。而家中的老人,却往往待遇最低,最不被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很多老人,虽说是儿孙满堂,但他们却难以享受天伦之乐,甚至温饱都难以保障。他们住着家里最破、最小的房子;吃的是最差、最没有营养的食物;穿的是儿孙们淘汰的最旧、最烂的衣服。如若生病,如若老至生活不能自理,那情形就更加难料……
“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娘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首诗虽说有两层含义,但仅从字面上讲,媳妇对婆婆的那份尊重和在意应该是当时的一种美德和社会风尚。
可现在呢?
离开了那个家,我本当了无牵挂,可我却一直揪心地想着婆婆。很多次梦里,我都梦到她,她总在操劳,总在忙碌,她爬满皱纹的脸上,刻着忧伤,写着愁苦。
明天即是“三八”,而这节日之于婆婆,却有着隔世般的遥远。婆婆没有节日,婆婆也似乎并不需要节日,她需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的帮助。
城市周围的田野上,那么多的村庄,那么多的婆婆。我,我们,又能给她们什么?忽然就想起那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于是,苦笑一声,唉!罢罢罢,不写也罢,不说也罢。
然而,书生就是书生。书生,就是要写、要说。让人忧心、叫人痛苦的事,书生即使管它不了,心,却总是放它不下,放它不下。
(责任编辑:杨志强)
第二届小说有奖大赛征稿启事
首届“新干线”短篇小说有奖大赛取得圆满成功,为鼓励广大作者的创作积极性,繁荣本平台文学创作,现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短篇小说有奖大赛活动,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1、征稿范围:向本平台投稿并关注本平台的所有作者,不关注本平台的作者谢绝参赛。
2、小说题材内容不限,每一位作者限投一篇,字数4000字以上,10000字以内。
3、参赛稿件必须是原创首发,在任何媒体和微信平台发表过的作品禁止参赛,一经发现即取消参赛资格。
4、征稿时间:2017年7月5日起至9月30日止。
5、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8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二等奖1名:奖金5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三等奖1名:奖金300元,特制水晶奖杯一只。
佳作奖10名:奖金各100元,获奖证书一册。
本次大赛所有获奖作者,将由本平台聘为首批“签约作家”。
6、评奖规则
(1)凡参赛作品将在本平台择优发表,获奖作品将从所发表作品中评选。
(2)阅读量及留言量将作为获奖入选参考,人气高的作品将直接进入初选(阅读量1000人次以上,或留言100条以上的作品无条件入围初评)。
(3)本平台将邀请知名作家和评论家组成终评委,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评选出获奖作品。
7、参赛稿件请寄本平台小说邮箱:3295584939@qq.com,参赛作品必须注明“小说有奖大赛”字样,不注明者不得参与评奖。
特别鸣谢:本次活动奖金、奖品由作家新干线刘静老师全额赞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小说编审:张 辉 微信号:zhanghui750525 诗歌编审:姚 哲 微信号:8913480散文编审:杨志强 微信号:yzq13734283479图文编审:姚普俊 微信号: yqwyzfq
发刊制作:师郑娟 微信号:szj872668752小说投稿:3295584939@qq.com散文投稿:3118633192@qq.com诗歌投稿:347468290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