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我们开启了新一轮的研究分享| 圆桌星期天
2018.05.06 15:05
IOE Group Study Room1
(拍照的是坐在我们隔壁学习室的同学,手里拿着的是神秘的东方力量)
星期天下午的学术日常
一旦交流分享成了惯习
就不再是苦哈哈的坚持
而成了期待已久的惊喜
原本的推送应该是会在2018年5月7号北京时间零点(2018年5月6号伦敦时间17:00)前发送的。
可是吃着可爱多、坐在草坪上聊天的我,以为自己选择了A,其实选择的是N,可以说是想给自己点一首凉凉的那种手滑。然后我又直到下午五点半左右才发现。简单来说,时间就这样被我自以为抓住,其实早就溜走了,一天的推送份额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流失了。
截图中出现的这个时间点也是很迷...
可是哭泣和抱怨都没有用,所以换个角度想想:这也让我有了沉淀的反思时间。否则只是一张图片,很难让读者理解,对我来说,也没有触发脑内的细胞积极跑动起来。
接下来你将看到我听完整场之后的三点随感:
1/交流与反思的时间差:
不是所有的博士研究都必须要先做试验研究(pilot study),但在研究摸索的过程中一定要找机会和与你研究相关的专业人士多聊聊这个话题。但在聊完之后,一定要给自己留出思考和沉淀的时间,因为你不是需要所有的想法,而是更需要与你的研究目的相关的想法。
2/整体与局部的交互感:
不是所有的博士研究都会按照最初设想的问题沿着一条直线走,但在研究摸索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停止思考和阅读,可以一步步从小到大逐渐确立你对于这个领域的认知,在这个过程中你也会逐渐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点。这个过程就像是吃饭一样,要一口一口吃,也有点像拼图一样,你要一块一块拼。
3/线上与线下的关系网:
在新媒体技术崛起、社交媒体占据我们日常生活的时代,非正式学习的空间也得到了更多的空间。在教育直播、网络课程逐渐兴盛的现在,我们的研究在其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多大程度上,我们确信自己在做的是教育(education),又有多少是培训(training)?在这个问题上深度挖掘,在我看来是在做博士程度的研究,如果停留在内容的提供和吸引人的程度,似乎是每个自媒体都在做的日常。
随感过后,我很好奇读到这里的你,如果是你参加类似的圆桌分享会,会想给你的同伴们讲些什么内容?是想引发什么样的讨论?为什么?
留言区交给你。
最后,在伦敦又短暂入夏的周末夜晚,一起歪个头~
送一支惹事的可爱多~
相关推送:
2018.04.08
四月八号,IOE的学术小骑士们迎来了第一位访问学者|伦敦求学记2018
2018.04.15
当时忘记写了...
不过我还是记得那次是我们四个人挤在五楼的休息间里,对着一台电脑和正在国内的大厨用FaceTime聊最近的研究进展,提到了新媒体时代文化人类学的一些视角,然后我也分享了最近做文献综述的感受。
2018.04.22
2018.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