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桀谋反背后的隐情。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昭皇帝 元凤元年 前80年
桀等谋令长公主置酒请光,伏兵格杀之,因废帝,迎立燕王为天子。旦置驿书往来相报,许立桀为王,外连郡国豪桀以千数。
安又谋诱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或曰:“当如皇后何?”安曰:“逐麋之狗,当顾菟邪!且用皇后为尊,一旦人主意有所移,虽欲为家人亦不可得。此百世之一时也!”
会盖主舍人父稻田使者燕仓知其谋,以告大司农杨敞。敞素谨,畏事,不敢言,乃移病卧,以告谏大夫杜延年;延年以闻。
九月,诏丞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孙纵之及桀、安、弘羊、外人等,并宗族悉诛之;盖主自杀。
会天子以玺书让旦,旦以绶自绞死,后、夫人随旦自杀者二十馀人。天子加恩,赦王太子建为庶人,赐量谥曰刺王。皇后以年少,不与谋,亦霍光外孙,故得不废。
【译文】上官桀等人谋划让长公主摆酒宴请霍光,伏兵击杀了他,借机废掉皇帝,迎立燕王为天子。燕王刘旦发书答复上官桀,承诺事成之后立上官桀为王,还笼络了郡国豪杰数以千计。
上官安又密谋诱骗燕王刘旦来长安,趁机杀了他,接着废掉皇帝而立上官桀。有人提醒上官安说:“皇后怎么处理?”上官安说:“追逐麋鹿的狗,能顾得上兔子吗!况且现在只依靠皇后的尊崇,一旦以后皇帝变心,就想当一介布衣也是不可能的。这是百年难得的关键时刻了!”
稻田使者燕仓是长公主家舍人的父亲,正好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便向大司农杨敞报告。杨敝平时谨慎怕事,不敢站出来,于是称病告假,把情况告知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上报了。
九月,诏令丞相率领二千石以上大臣缉捕孙纵之和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人,全部族诛;盖长公主自杀。
天子下诏书斥责燕王刘旦,刘旦以绶带上吊自杀,王后、夫人随燕王自杀的嫔妃有二十多人。天子特别施恩,赦免燕太子刘建为平民,赐燕王刘旦一个刺王的谥号。
【解析】这段材料,上官家谋反,半真半水。
一、罪行未显
1.法律是后发制人的。从定罪的角度讲,必须等到上官桀等人有了谋反的事实,才能定谋反罪。而整个材料看下来,甚至查《汉书》,都没有找到一丝一毫上官桀谋反的犯罪事实,有的只是各个势力之间互相联络的记载。
2.长公主自杀,上官父子以及财政大臣桑弘羊族灭,燕王自杀。没有一个确确实实认罪的,这太不正常了。
行使太后职能的长公主,辅政的军政大臣,拱卫朝廷的藩王,就这么一锅烩了,这是天大的事。如果控制嫌疑人后,查实了任何实质性的谋反罪证,哪怕是当事人供认不讳的认罪书,都必将会公布出来,洗清权力倾轧的嫌疑,以正视听。朝廷这么急匆匆的全部肉体消灭,似乎很害怕什么。
3.既然朝廷获悉上官桀预谋在长公主的宴会上刺杀霍光的计划。暗箭难防,但明刀易躲。这个时候敌明我暗,一个是能够压着奏章不发的皇帝,一个是谋反不需要校尉的大司马大将军,不管从势还是从力上来说,皇帝和霍光都占尽优势。
只要知道了谋反计划,剩下的事情就好办多了,长公主的府上没有多少兵力。只需要暗中布置兵力包围长公主府,同时策反内应,保证霍光入府后有拖住时间的能力即可,宴席上谋反者罪行暴露,大军包围,立刻就内部分裂瓦解了。
到时候人证物证俱在,天下归心。以德服人的方案不选,偏要先发制人,以莫须有的罪行来处理,实在是令人遐想。
二、利益诉求不同
1.长公主和燕王的利益诉求不同,盖长公主是刘旦和刘弗陵的姐姐。刘弗陵年幼,汉武帝担心外戚专权,杀钩弋夫人,以长公主行使太后职能。
燕王刘旦光是王后和后宫夫人就有20多人,如果刘旦顺利登基,现成的皇后贵妃马上上位。盖长公主还摄什么政?她会被第一个清算,所以长公主最多参与谋杀霍光,不会参与废帝。
2.上官家和燕王的利益诉求不同,燕王的利益诉求是当皇帝,而上官安的女儿是昭帝的皇后。燕王承诺事成之后封上官桀为王。
对于上官家来说,他们相当于捏着一支上涨预期的股票,拖到皇后产子立为太子就是最大的利好,而高祖有约,非刘姓不得王,燕王上位,就算兑现了承诺,上官家这个孤王,又能蹦跶几天?这不就是一支下跌预期的股票吗?
合着上官家冒着杀头的风险,就是把自己从最强外戚变成了诸侯王?这是什么脑回路?但凡吃一粒花生米,也不会醉成这个样子。
至于安又谋诱燕王至而诛之,因废帝而立桀。就更扯淡了。刘旦死了,燕国还在,刘旦光儿子就有三个。刘旦的弟弟刘胥还在,遍地的大小诸侯国还在,皇族的姻亲故旧还在,以汉爵上位的军功勋贵还在,怎么轮也轮不到上官家当皇帝。仅仅谋杀掉刘旦有什么用?
三、上官桀谋反背后的隐情
上官桀谋反的事情,其实只是上官桀和霍光之间的争权,他们只是想除掉霍光,因为霍光挡了他们的路。详见优秀的公司,绝不埋没人才。这一伙人在除掉霍光这一点上,是能够达成共识的,至于篡位这一点,则很难谈到一块。
这个事情之所以被定性成篡位,其实就是霍光利用刘弗陵的信任,指使长公主家奴进行半真半假的诬告,成功控制住上官桀后,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先斩后奏,擅自将上官桀等人肉体消灭了,造成一个死无对证的疑案,所以上官桀父子才会死的这么仓促。
死无对证则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到此为止,皇权和霍光的矛盾开始显现出来,朝局由皇帝、长公主,四辅政大臣,郡国并行;变成了霍光和郡国并行的新平衡。至于皇帝,只要是刘家人,就没有人关心是哪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