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父母习惯性“拆台”,正在毁掉你的孩子!
作者/诺妈
首发:诺妈家有男宝(aihuagushi)
前几天,全家外出吃饭。邻桌是一家四口,爸爸妈妈和奶奶带着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也在用餐。
都说两三岁的孩子吃饭难,看着这一家人,着实;感觉慌乱,而举手无措。
显然一家四口进餐已经过半,但孩子面前的一碗米饭却没怎么动弹。奶奶在一边劝着哄着:“宝宝吃饭饭,吃好饭饭才能长个子哦!”
说着说着,奶奶不由端起碗,拿起勺子,想要喂饭。
“妈,别管他,让他自己吃吧!”孩子的妈妈见状,立马阻止。
“你看都吃了半天了,饭都快凉了,我就把这剩下的半碗饭喂喂下去得了。”也许是心疼孙子,奶奶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看到有人疼,孩子的身子立马弯向奶奶,想要下餐椅,倚到奶奶身边。
“不可以,自己吃!”妈妈的眼神严厉而又坚定。
也许孩子本就不爱吃饭吧,看到妈妈不高兴,孩子使出杀手锏,“哇”一声哭开了。
孩子哭,奶奶急,于是也就顾不上妈妈想法。奶奶的声音明显不悦:“要做规矩,回家做去!孩子在外面哭哭啼啼,让人看了笑话……”
“行了行了,先让孩子把饭吃下吧,不然回家还得下厨房,多麻烦。”一旁的爸爸终于放下手机,过来和稀泥。
最后的结果是:孩子高高兴兴依偎在奶奶怀里等喂饭,妈妈一脸黑线,爸爸毫不为意。
一个孩子三人疼,人人都有自己的疼爱标准,孩子,到底该听谁的?
看了这一幕,心中不免改感慨:想要孩子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这条路未免漫漫又远长啊!
01
当面拆台的家庭,养不出满意的孩子
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一幕,比比皆是。现在的一个孩子大多都有六个大人来疼。
虽说每个成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在不同的教育理念下,这些爱彼此矛盾,到最后,为了争取在孩子心中的地位,相互拆台。
当孩子要买玩具时,妈妈想要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于是不允许:宝贝,你刚刚买过同样的玩具呢,我们下过一阵子再买吧?
孩子未表态,老人却已经替孩子出头:钱重要,还是孩子重要?花点小钱能够孩子开心,最值!
末了,或许还不忘“补刀”一句:你买一件化妆品,够孩子买几筐小玩具呢!
当妈妈希望孩子早点独立,想培养孩子做家务时,孩子或许已经在妈妈的鼓励下跃跃欲试,可刚拿起拖把就可能被姥姥夺走:你小时候都没干过的活,干嘛现在折腾孩子?
孩子看动画片超时了,妈妈按照约定关了电视机,孩子不依,哭闹着还要再看一会。结果,妈妈一转背,孩子找猪队友求助,做爸的二话不说,“啪”一下就把电视打开了,理由是:
“我跟孩子约好了,就看5分钟,他说一定关机!这总比孩子哭闹一个小时强吧?”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道,每个大人看似都占足了一个“理”字,可谁都没有察觉,当大人在维护自己充分的理由时,同时拆倒的还有对方的“台”,挑战的是对方的“威”。
这场争权的战争里,无论是谁最终赢得了结果,到最后谁都成不了赢家。因为,没有一个孩子有能力在成人的争执中去辩听谁最有道理。
02
比当面拆台更可怕的是,背后拆台
我曾经在不同的场合,无数次听听到来自不同妈妈们的抱怨:比起教育孩子,更难教育的是“猪队友”!
有一位妈妈曾经在后台给我留言,讲了一件令人“气愤填膺”的事。
她家女儿从小练钢琴,每天放学30分钟,雷打不动。练钢琴贵在坚持,眼看着女儿把弹钢琴养成了一种习惯,当妈的很是欣喜。
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妈妈陪着女儿练琴,但偶尔有事,她也会交代爸爸顶上。有时候不放心猪队友,她会叮嘱老公拍几张孩子弹钢琴的身影给自己。孩子他爸也很配合,让她觉得放心。
然而有一天,当她处理完事提前回家,结果一进门就发现父女俩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钢琴还是那个钢琴,女儿根本就没有练!那些所谓的照片也不过是摆摆样子,糊弄自己!
这位妈妈撞到这一幕,气得七窍生烟,她说:如果老公能够揍一顿,她下手绝不留情。
不由想起此前在网上被疯转的一个视频,妈妈回家前后,父女三人的真实反映。
妈妈进门前,女儿躺床上看iPad,爸爸则抱着儿子看动画片。大家各玩各的,其乐融融。
突然听到门锁转动声,三个人立马行动,动作敏捷,目标明确。
爸爸关了电脑,女儿藏了iPad,姐弟俩头凑头趴在床上讨论学习,做爸的还不忘拉开窗帘,在一旁巡视指点。
如果没有监控视频,我想,这个妈妈永远会被蒙在鼓里吧。
事实上,比起当面拆台,更可怕的是背后拆台。
如果说当面拆台,让孩子感觉找到了保护伞,而背后拆台,则让孩子学会了欺骗。
教育不是妈妈一个人的教育,一个拆台,一个搭台,孩子永远都上不了舞台。
03
拆台式教育,到底有多毒?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小不懂事,等孩子长大了,他就会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该改正改正,该纠错纠错。
但真的是这样吗?
不然,拆台式教育,就像一味慢性毒药,从小侵害孩子健康,孩子越长大,毒越深。
● 价值观混乱
心理学上有一个“手表定律”:
当一个人只带一只表时,他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当下是几点;但如果当他带着两块表或者更多块表的时候再看时间,却很难确定哪个是精准的时间。
这个心理学的定律,其实揭示家庭教育中的一个现象:当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如果意见无法统一,甚至相互拆台,孩子只会左右摇摆,不知道该选择听谁。
孩子的心智本不成熟,对是非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能力。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家庭氛围中,久而久之,容易影响孩子未来在生活中,在工作中,乃至在婚姻里的判断能力。
● 习惯难养成
当一个孩子习惯了每每出现问题,父母就会彼此争执之后,他们会从恐惧、害怕到习以为常。孩子甚至会在父母的争吵中寻找缝隙求自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
面对严厉管教的一方时,孩子表现得听话而;而面对疼爱自己的另一方,他则会放任自我,随心所欲。
看似父母都在努力争取严格管教的权利,但其实却是无效教育,久而久之,问题越来越多,孩子则容易养成“见风使舵”的坏毛病。
● 家庭不和睦
一个有孩子的家庭,如果因为孩子的事争吵不休,容易家庭不和睦,感情越吵越淡。
曾经有一则热搜新闻,说是有一对夫妻,因为孩子做作业问题,两人大动肝火。结果,妻子一气之下怒扔丈夫的手提包。
殊不知,这个手提包里藏着价值279万的现金支票和承兑汇票。
争吵原因不过是为了孩子的作业,结果却不小心丢了全部家当,为了这只手提包,夫妻俩差点闹到离婚地步。好在,在警方的帮助下,最终在一位拾荒老人的家中找到了失物。
很多网友指责妻子脾气不好,可很多现实中的妈妈也很委屈。
妈妈作为教育孩子的主力军,长期得不到猪队友的鼎力支持,关键时刻却还要遭受倒戈,这种崩溃的感觉,当事人才明白令人失去理智的痛苦。
04
教育,只能有一种声音
李玫瑾教授说:教育,只能有一种声音。
每个父母都不是完美的父母,一个家也不能由谁说了算。
出现问题,夫妻相互尊重,不求对错,只求解决方法,才能让孩子明白他的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去改变。
如果夫妻意见无法调和怎么办?那么,不妨给对方一个期限,在有效期里等一等,看一看,再做决定。
想起电影《摔跤吧,爸爸》,当爸爸发现女儿摔跤天赋,一意孤行想要培养时,妻子的态度是拒绝的。
但是,妈妈没有当着女儿们的面争吵,爸爸则选择单独和妻子商量。他们彼此约定用一年的时间看结果,如果孩子适应不了,出不了成绩,那么也不至于留下遗憾。
摔跤训练如预期那么苦,这个过程中,女儿们一次次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妈妈,但妈妈始终都没有吱声,哪怕她心里早就疼得不行。因为她心里始终记着答应丈夫的话,默默操持好家务,做为最大的支持。
两个女儿培养成功了,父亲纵然是第一功臣,但这份功劳背后,也离不开母亲的支持。
中国老话说: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教育孩子不忘初心,方得真经。因为只有一个和谐的家庭,才能构建起“父母搭台,孩子唱戏”,其乐融融的氛围。
我是诺妈,成长路上的男宝妈,教育专业,媒体从业,专注孩子成长研究,为父母提供有价值的育儿之道。关注我,一起成长精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