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了,有些朋友出汗很厉害。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杰哥聊起这个话题,说:这天气太热,坐在那里不动都出汗,这夏天该怎么过?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有时候和朋友一见面,坐下还没说两句话,就开始汗如雨下。
或者晚上睡觉全身老是出汗,全身潮湿,而且还凉!有时候一晚出3、4回汗,整夜睡不好。不但男人会,女人也会。
一般说来,出汗多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白天:
比如说你运动会出汗,你吃麻辣烫会出汗,你爬楼梯会出汗,这些是正常出汗。而如果你啥也不做,就做在那里不动,身体的汗就大把大把出,这叫做自汗。自汗之病多主虚,有气虚、阳虚之别。
主要为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多因营卫不和、热炽阳明、暑伤气阴、气虚阳虚等引起。
一种是在晚上:
入睡以后,就开始大量的出汗,醒了汗马上就停,这叫盗汗。盗汗'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
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一般都是由于阴虚引起的,睡觉的时候出一脑脖子的汗,但是睡醒就好了。
之前杰哥拜读过一篇(西医)文章说现代医学治疗手足多汗时,会将胸口的一个交感神经切断,这样手就不会流汗了。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大汗伤津伤心,又'气随津耗,津血同源',流个汗,会把气血津液伤个遍,十分不划算。是病,得治。出汗过多也是在伤血,也是在伤精。如果你大把大把出汗,这实际上出的不是汗,而是你的精血,是在漏精血。
所以,经常听到别人说,出汗出多了身体就虚了,有没有道理?有道理的,出汗过多时间过长,人就会出现各种虚。
那很多小伙伴说,那既然汗这么宝贵,那就让身体不要出汗,一点都不要浪费。这样对不对呢?
这也是不对的。身体出汗是人体的本能调节机制,人在出汗的同时能带走身体的湿气,寒气,同时让身体的气机流动起来,这些都是对身体非常有帮助的。
总之,我们要有一个基本观念:人要适当出汗,但是不可出汗太过。
汗是什么?汗,主要成分就是水嘛。那身体里的水为什么会跑出来? 我们想想看,水是怎么跑的? 水往低处流,对吧。再想想,水为什么往低处流? 实际上,水是从能量高的地方跑到能量低的地方。水会从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地势高的地方能量高,地势低的地方能量低。这就是水往低处流的特点。汗从身体里面跑到身体外面来,也是同样道理,如果体内的能量高,体表的能量低,那水就会从体内跑到体表,人就会出汗。当我们把这个问题彻底认识清楚之后,再来看自汗和盗汗,就会看得清清楚楚。很多人都知道自汗是因为气虚,那咱们再深入问问:气虚自汗是哪里的气虚? 气虚为什么会自汗?回到出汗的核心机理里去,出汗是体内能量高,体表能量低,所以水会从体内能量高的地方跑到体表来。体表是归肺主管的,因为肺主皮毛,如果肺气虚,也就是体表的能量低,体内的能量就相对比体表高,这时候汗就从能量高的地方跑到体表来,形成自汗。
这样一讲,我相信每个人都听得懂,每个人都能清楚自汗的原理,也会懂得如何去解决了。很多人也知道盗汗是因为阴虚,那咱们也深入来问一下:阴虚盗汗是哪里阴虚,阴虚为什么会盗汗?那咱们还是回到出汗的核心机理上来,汗水的路径都是一样,都是从能量高的地方跑到能量低的地方。正常人在睡觉后,人的阳就会入阴,在外为阳在里为阴,也就是体表的热能会跑到体内的阴分中去。而如果你是一个阴分不足的人,体表的阳热到了体内没有池子装,那这个热就会让体内的能量增大,体内的热能增大之后,汗水就要开始找出口,从能量低的地方跑出来,就成了盗汗。这样一讲,我想每个人也能听得懂。虽然都是出汗,一个是白天出,一个是晚上出,但是他们背后的原因却完全不一样。讲到这里啊,很多小伙伴又有疑惑了,说:我这出汗啊,既不是你说的自汗,也不是盗汗,我这汗奇怪的很,吃饭就出汗,这又是什么问题呢?我们只要抓住问题的本质,就好比掌握了数学公式,解题都是用同一个公式的。有人吃饭汗雨纷飞,头部,背部,颈部的汗,都可以烧盆汤了。尤其在夏季,更极易产生这种壮观场景。被汗湿的头要忙着洗,衣服要忙着换,更有甚者,相亲吃饭时,因为飞舞的汗珠扰了对方的吃兴。首先,吃饭的时候,脾胃一个在运化,一个在消化,所以吃饭出汗,会和脾胃相关。其次,脾胃运化和消化都是正常现象,可为什么汗水选择在此时出逃?原来,汗水能产生出来,和热相关。所以脾胃+热,便成了脾胃有热。脾胃有热,便像大夏天里那个不愿挪动身体的胖子,需要调动身体的卫气来加以帮助,才能完成吃饭任务。卫气本来是顾护周身的,被脾胃一调遣,周身门户没有了守将,调控毛孔的功能失职。汗水一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啊!此时不赏更待何时,夺路而逃!还有些小伙伴们说,我这汗又不一样,我是身体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从来不出汗,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这种出汗的人,往往是上热下寒的人或者是上虚下实的人。身体上半身有热,内热逼迫津液外出,所以上半身出汗。身体下半身有寒,里面没有热,而且体表受寒皮肤毛孔就关闭,自然也就没有汗。所以,大家可以去看,这一个出汗的问题是不是也很复杂,但是如果把问题的本抓住了,碰到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就抽丝剥茧来分析就是了,就总能把问题认识清楚的。我们已经知道出汗过多是怎么回事,那咱们现在要解决出汗过多,就要把解决思路弄清楚。出汗过多是因为体内和体表存在一个很大的能量差,那咱们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要减小这个能量差。如果是肺气虚自汗,那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补强体表的能量,也就是去补肺气。如果是阴虚盗汗,那咱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补充肝肾之阴,清虚热。如果是胃肠有热出现吃饭时汗多,那解决问题的思路是清理胃肠多余的热。如果是上热下寒出现的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不出汗,那解决问题的思路是调理上热下寒体质,让身体能够上下对流。
这种人气虚自汗的人以青年和中年人居多,有气虚的一些基本表现,比如少气懒言,容易疲乏,容易感冒,舌头淡白等这些表现。
在中医补气方面,有一个著名的方子《玉屏风散》防风30、黄芪60、白朮60。打碎成粉,混合在一起,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温开水冲服。
还可以用这三味药泡水当茶喝,每次取防风2克,黄芪4克,白术4克。放在水杯里用开水,密封浸泡半小时后服用,每天可以这样泡两次。
首先 黄芪味甘,性温,入肺、脾经,能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前面已经说过,表虚源于气虚,气虚可导致机体各大脏腑功能紊乱,而黄芪在补气方面位于诸中药之冠,且体性平和且醇厚,因此,在恢复人体功能方面,其既安全又显著。
再看 白术,健脾燥湿,兼具止汗、益气之功效。在这里有2个功效,一是培土生金。肺气虚了,不要简单去补肺,因为虚则补其母,补肺更应该去补脾,因为脾脏是肺脏的母亲,母旺则子贵,白术通过加强脾脏的运化吸收功能,加强气血津液的补充。
最后 防风是风之圣药,味甘性温,止汗,防御风邪,疏散风邪。散体表的风邪。还具有间接健脾之功效:倘脾虚有湿,防风可以风胜湿。为什么小孩子和老年人比较容易盗汗?因为这2类人都比较容易阴虚。麦味地黄丸就是在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麦冬和五味子,麦冬是滋阴的,可以增强滋阴效果;五味子是收敛肺气的,可以敛汗止汗。如果是阴虚盗汗不太严重的情况,吃麦味地黄丸就可以了。很多家长担心给孩子吃药不好,我想告诉大家,六味地黄丸本来就是给孩子服用的,本来就是个儿童药是个保健药,阴虚的小孩吃吃就可以把体质纠偏过来。当然,老年人阴虚的人很多,六味地黄丸这类保健药就更适合吃的了。如果盗汗比较严重的就+麦冬30,生地30,玄参30,地骨皮15。麦冬,生地,玄参直接补充三焦之水,相当于给全身补充水源,这个方子叫增液汤。在原本方子中+地骨皮,这个地骨皮就是枸杞子树的根皮,退虚热力量非常强,而且也擅长止汗。他们配伍在一起之后,既有大队的补水给身体滋阴,还有清虚热作用,还能直接止汗。所以,这个方子针对阴虚盗汗效果非常明显。《景岳全书》记载:“出汗或不出汗,是由卫气掌管的。除了和脾胃之热相关,由于汗为心之液,为五脏之精气所化,所以出汗过多,还会和心火重相关。需泻心火,补心气。《嵩崖尊生》上有一方,针对吃饭的时候出汗,开出对症方益胃散。组成:黄连1.5,五味子1.5,乌梅1.5,生甘草1.5,灸甘草1,升麻0.6本方首位的黄连,泻心火,除脾胃中湿热,正是一人三本事,横扫心与脾胃之热。是治烦躁恶心,郁热在中焦必用药。五味子,可以补五脏之气。肺气肾气均补,生津收汗,涩精。所以,它不仅止汗,还自带燃油,可以补卫气哦!热邪居于胸中,则气上逆而烦满,心为之不安。乌梅味酸,能敛浮热,吸气归元,主下气,除热烦及安心。生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缓急止痛,调和诸药。常用于脾胃虚弱,心悸气短等。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常用于脾胃虚弱,以及心律不齐等。用黄连将脾胃与心之火降下来,用五味子补充卫气,用乌梅吸气归元。以令脾胃和心回到它该有的状态,接受炙甘草和生甘草的浇灌,巩固战果。再将五味子和乌梅敛汗的本事用出来,让那些想出逃的汗水有心无力。但这些汗水却分散在头、面、颈、背部,就像战场上这里一个雕堡,那里一个高地,谁有本事既护脾胃,又能作战斗上的指引,带领敛汗高手们精准打击呢?升麻正具有这样的本事。升麻升麻,升举透发,其所升举的,主要是脾胃清阳之气。金元医家张元素提出“若补脾胃,非此为引用不补”“脾痹非升麻不能除”。又通行三焦,有“诸药不能上升者,惟升麻可升之”之说。无论头汗,背颈部之汗,都在它的势力范围。在它的带领下,在其它队员们的努力下,吃饭即出汗之症,得到了圆满的解决,获得了圆满的成功。观众席响起热烈的掌声。
杰哥这篇文章写得怎么辛苦,你们是不是要分享出去。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上热下寒,腰以上汗出而心烦,但腰以下无汗而发凉,怎么办?这种体质是比较麻烦的。不止是出汗的问题而已。接下来杰哥简单解释下“上热下寒”。简单的说,就是人体内肾阳气不足,导致阴气下行,阴不制阳,虚火藏不住上浮于面,于是开始出现咽喉红肿疼痛、生疮长痘的现象,但同时又会表现出很多体寒症状,诸如舌体胖大、大鱼际发青、下肢冰凉等。“人身有二火,一君火,一相火。君火藏于心,相火藏于肾。若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君火之衰,非心故,仍肾之故也。肾气交于心,则君火旺,肾气离于心,则君火衰。”心肾为一体,杰哥觉得这个解释再好不过了。肾是灯油,心是灯焰。如果灯油没了,灯焰的光还会明亮吗?如果灯焰很暗,是不是想要“索取”下部的能量,来让自己的光更明亮?这就是“君火旺,则相火下安于肾,君火衰,则相火上居于心”的意思。下焦热,而上焦自寒,下焦寒,而上焦自热。欲使上焦之热变为清凉,必当使下焦之寒重为温暖。“下焦寒,而上焦自热”的体质现实生活中特别多,许多人反复发作性的口腔溃疡、舌疮、失眠、慢性咽炎......腰以下却冰凉,比常人怕冷,饮食耐温不耐寒,吃温的东西舒服,吃凉的东西就难受。严重的甚至热饮不敢喝,凉饮也不行。因为一吃热的就上火,一吃寒的就伤下阳。男的很可能会夜尿多,是肾阳虚的表现,气化功能不行;女的则宫寒,来月经的时候,经色紫暗夹血块、痛经,小腹局部有冷的感觉,冬天被子里睡觉的时候脚还是冷的。还觉得不能肯定,就看舌苔。如果舌尖发红,舌根发白,那基本就是上热下寒了。舌红自然是有热的表现,但舌根处会有明显的白腻苔,这就提醒我们要注意(脾)肾有寒,有时舌还会有齿痕。
因为上热下寒病情复杂,和时间的限制,在这里杰哥就不写药方了,待有时间在多写写这方面的各种问题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