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了一窝书法专业的烂学生,是欧阳中石的罪过?

欧阳中石先生对中国书法教育的贡献是卓越的。从专科到本科,又从硕士到博士,他开辟了高等书法教育,让原本没落的书法再放光芒。

他曾说:“中国的书法教育事业不是个人的事业,我愿意和朋友们一起来推动它向前发展。”为了奉行这个信念,他献出了大半生的时间,令人敬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人,也未能幸免遭人口诛笔伐,让人唏嘘不已。

一九九三年,欧阳中石先生(以下简称:中石)于首都师范大学成功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但紧随其后的却是意想不到的质疑和批评。

“书法有无必要设立博士学位”是当时人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时至今日也未曾停止。有人说写成什么样才算博士?有没有依据?依据又是否可靠?

甚至有人说,设立书法博士学位就是浪费教育资源,中石这么干完全是做无用功,保不齐还要劳民伤财,因为书法对社会发展起不了多大作用,或者说可有可无。

一个新学科的成立,势必要培养出对本学科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人才,最主要的是,能带领本学科持续发展。

遗憾的是,中国第一个书法博士点培养的博士,并没有成为这样的人才,“博士”反成了人们咬牙切齿憎恶的名利招牌,这与中石推动书法教育的初衷南辕北辙。

有人指出,郑晓华、叶培贵、王元军三位博士,其书法技艺并没有因为经过高等教育传授而有所革新和改变,并痛斥:带了一窝书法专业的烂学生,是中石的罪过。

之所以后来人们对中石的评价不高,一是因为对他推动的书法教育没有相应的赞同,二是因为对后来他所培养的人才的失望。

赞美一个人很难,但要说挑一个人的毛病,一二三四能列举一大堆,这大概是人的通病。

我不是博士,也不是硕士,姑且可以算个书法从业者,但我无法评论书法设为一门学科的对错。

若说对,培养的人才达不到一个领域该有的样子;若说错,近年来书法所涉的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建国以后的很长时间,书法行业不景气,那时所涉笔、墨、纸等企业几乎面临倒闭。后来科技时代来临,人们不再需要写毛笔字,一下子笔、墨、纸变得没用了。

这些企业复苏,也就在近30年,高等书法教育提上日程之后。

你要说了,古代没有书法教育,人家不也发展得很好嘛!是啊,但那时人们并没有计算机,所有文字类的东西只能靠手写。

我去过宣纸之都的安徽宣城,也去过湖笔之城的浙江湖州。那里有大型的产业园,也有小型的传统作坊,人们无需外出务工,在当地就可以就业,甚至还吸引了不少外地人前来。

真不敢想象,一旦生产的产品变得没有用处,这两座城该以什么样的方式转型,从而保持现有的繁荣。

从这点来看,中石不但无过,反而有功。据悉,目前全国设立书法专业的大学有近100所,每年消耗的笔、墨、纸无法计算;另外,每年全国举办的数次书法比赛、展览的消耗,也是无法计算的。

因为这些的兴起,所以笔、墨、纸等行业才再一次得到发展,而且是从未有过的大跨步。

至于中石培养的学生未达到领域该有的样子,主要是将书法成为一门学科并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参考,以前从未有过。

摸着石头过河,能达到如今的现状已实属不易,当然其中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相信,随着以后的不断完善,这些问题会得到解决,书法专业一定会越来越好。

(0)

相关推荐